[选最优之道 育至善之人]
“儿童视角”在不断重申尊重儿童,相信儿童能力的思潮中得以显现,像儿童一样去思考,站在儿童立场去看待、思考我们正在进行的和即将开展活动,在尊重当下与准备未来之间寻找一种合理的联合点。
在教育中要实现儿童视角,有其要求和路径–
-
比如参与式的研究,允许有更多表征方式的出现,聆听更多幼儿的所见所思;
-
比如有益于改善幼儿学习生活的研究内容;
-
比如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
-
比如家庭教育的指导研究等,真正让研究结果甚至是研究过程可以支持幼儿更好地发展。
儿童是可爱的,儿童视角是可敬的,但真正落地是不易的,尤其是在成人语系中展现儿童的所思,好在整个学前教育发展都在努力克服这一点。
比如儿童哲学的出现和兴盛,这是儿童视角在教育研究领域唤起涟漪的具体表现,期待有更多专业研究者和优秀实践者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我们打开更多儿童世界窗口。
正文
这一方面:
另一方面:
以实证主义研究方式为主的教育研究,受二元论思想的影响,成人与儿童之间存在着“施动与被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
01
教育研究中儿童视角产生的背景
(一) 儿童权利运动的呼唤
“
社会学家对于其他弱势群体,诸如少数民族、女性的关注自然而然地使他们关注到了儿童的生活。”
(二) 新童年社会学理论的催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埃里森·詹姆士 (Alli-son James)、艾伦·普劳特 (Alan Prout) 与克里斯·詹克斯 (Chris Jenks) 为代表的新童年社会学对这一儿童形象提出了批判–
-
强调儿童是积极的社会行动者 (agent),儿童参与其周围世界的建构;
-
儿童只是一种不同社会的特定结构和文化要素,成人不能以生理上的不成熟来理解儿童。
(三) 儿童自身能力的显现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瑞吉欧教育体系证明了儿童有“一百种语言”,学前儿童能够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或符号系统,在不断探索、不断形成假设并不断验证的过程中,记录、理解并表现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经历的记忆、想法、预测、假设、观察和情感以及最终的问题的解决。
02
儿童视角下的研究方法
及其研究进展
(一) 以参与式方法为主,发挥儿童的优势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试图通过绘画、地图制作、笔记、自主摄影和录音式记录等一系列创新方法来促使儿童表达。
(二) 注重伦理规范,倾听儿童的意愿
例如Ann Lewis
在《研究优师教研》一书中提出,在研究中倾听优师教研,必须尊重儿童,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获得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同意。
很多涉及儿童参与的研究大多只是征求了家长的同意,但儿童作为直接的研究主体对于自身即将参与的研究更具有知情权和决定是否同意的权利,因 此,成人应该以儿童易于理解的方式告知其研究目的以获得儿童参与的首肯。
同时,儿童在研究过程中有随时中断或拒绝参与研究的权利。
Josephine Louise (2008)
就曾在研究前采用图片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告知幼儿该项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方法、过程等,并征询幼儿是否参与研究。
Liz Coleyshaw (2010)
则在实施研究之前,给予幼儿知情权,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鼓励幼儿说“不”和“不喜欢”,整个过程保持一种支持式、开放式的对话,并且告知幼儿在研究过程中具有随时中断或拒绝参与研究的权利。
(三) 研究问题不断丰富,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
一是儿童视角下学校教育质量的研究。
例如,克拉克 (Clark,2005) 曾系统地研究了“儿童眼中的户外场地”,运用绘画、自主摄影、访谈等一系列方法从优师教研阐述他们对于幼儿园户外场地的看法。
二是儿童视角下幼小衔接的研究。
Johanna Einarsdottir (2009) 在研究中,要求一年级的小学生以绘画的形式表达他们对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回忆,而大班幼儿通过绘画表达出对小学的期望。
三是儿童视角下家庭因素的研究。
Jane Jorgenson (2010) 使用自主摄影的方法研究儿童对于家庭中电子技术运用的体验。
儿童被要求拍摄下他们在家庭生活中与电子技术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拍摄结束后,研究者与儿童共同讨论,讲述每张照片后的故事。
“
在教育领域中的许多研究大致遵从这样的模式,即理论专家研究实践者,男人研究女人和儿童……妇女和儿童的生活往往是理论研究者研究、观察、解释、书写的对象……”
03
儿童视角研究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 研究方法的适宜性影响着研究结果的评估
研究发现,当儿童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观察时,可能会表现出社会所认可的行为,儿童再次成为被动的参与者,从而导致“儿童–成人”权利的失衡,所观察到的儿童行为亦是失真的。
(二) 研究成本大且耗时费力
(三) 社会文化的禁锢导致儿童意识的缺失仍然存在
在教育研究中同样如此,成人的权威意识在不自觉中深入幼儿园活动的细节之中,正如Mayall (2002) 曾经指出,《儿童权利公约》正在被缓慢地推行着,因为公众依旧认为儿童既没有能力,也不可信。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央视纪录片《我的游戏童年》,发现游戏的精彩(附视频链接)
【4】刘焱:幼儿园如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因公众号改版,
为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版权说明
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