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育儿周刊官方公众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QxMTc2NA==&mid=2649711100&idx=1&sn=2edc19151ef7f65122ddc11d2363b4d6
6月13日上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鄢超云教授,河南省辉县市侯兆川教育文化中心幼儿园园长、川中社区大学校长郭文艳,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孙庆忠教授在此次年会上做了高质量的专家主题报告,内容涉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幼儿园课程发展、关注儿童视角,以及扎扎实实的乡村教育实践历程,让与会者收获满满,感动不已。随后,大会为全国各地幼教工作者获奖优秀论文进行颁奖活动,同时,本次年会也在隆重的颁奖典礼活动中完美落幕。
6月13日上午的大会主题报告,由辽宁省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所所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罗英智主持。
让课程贴近儿童心灵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幼儿园课程
虞永平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现场,虞永平教授带来《让课程贴近儿童心灵——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幼儿园课程》主题报告。他认为,关注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四十年是必要的,这既是我们逢十年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文化传统,也是通过回顾和总结梳理出课程的本质的机会,可以让我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他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是不断接近儿童发展和教育规律的历程,也是不断解决问题、探索发现的历程,他详细介绍了我国四十年课程发展历史的三个时期:
第一个阶段是恢复时期,改革与稳定。当时,改革开放的重点是恢复常规,在1979年发布的《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中,已经提出“要防止和克服婴幼儿教育小学化和成人化”“要善于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观点。
第二个阶段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两个法规的重大影响。尤其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它是目前为止是我们国家法规当中修改次数最多的规范幼儿园各项工作的规范性文件,里面提到的很多学前教育的先进理念,在儿童观、课程观上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就是真的让课程变成了活动,让儿童成为学习主体。如果这些观点不能在实践当中生根开花,那么儿童的全面发展很难做到。回顾意味着什么?回顾是意味着回到《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最基本的精神上来。此外,《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也强调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提出来对幼儿园教育要保教并重,要为中小学做准备,不能搬用中小学的教学方法。
第三个阶段是自2010年以来的课程发展。《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等内容,此时课程改革全面展开,观念改革成为关键。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并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谈到课程改革的现实努力时,虞永平教授认为政府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引导和保障,但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幼儿园教师。他以江苏省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为例,指出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问题的根本是要遵循规律,学前教育最核心的规律是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这是学前教育规律的源头。并且,变革从理解儿童开始,因为课程的核心目的是儿童的发展,大量的培训应放在观察儿童、理解儿童,而观察儿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单用眼睛是没有办法真正观察儿童的,更需要激情、敏感和智慧。
优师教研与幼儿园教育工作
鄢超云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儿童视角,但在生活中却能发现成人经常会误解儿童的想法,成人和优师教研存在巨大差别。如今,儿童视角已成为热词,不仅仅是在学前教育中,它还被多领域广泛使用,如文学、建筑、社会学等领域。然而人们对儿童视角的理解是宽泛的、模糊的、个人性的。于是今日,鄢超云教授想在这里为大家延伸一些内容。
他认为,儿童视角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成人的“儿童视角”,成人极力想去理解儿童;一种是真正优师教研,是儿童自己的体验。成人站在儿童的角度代表儿童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有人代表得好,有人代表得不太好。比如有的是虚构的儿童视角,有的是装饰的儿童视角,有的是宽泛的儿童视角,有的是过时的儿童视角,这些都是在“假装儿童”。大家千万不要嘲笑“假装儿童”,至少这也是一种进步,但我们不能在这个阶段停滞太久。
那么如何让成人的儿童视角更接近于儿童自己的视角呢?有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是什么样的呢?鄢教授指出了几点看法:
第一,他强调尊重优师教研,创造儿童友好社会。尊重儿童,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看待问题的视角,否则就只是形式上的尊重。
第二,我们要极力理解优师教研。我们要去观察儿童、解读儿童,与儿童很好对话,访谈儿童,通过许多具体的观察活动和教研活动去解读儿童,这样以后才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儿童视角”。对此,鄢超云教授提供了一些方法,相信对幼儿园教师能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教师可邀请儿童完成某一任务,任务完成之后让儿童回忆、展示、表演刚才都做了些什么,这些访谈和对话会比完成任务本身更有意义。
第三,要发展优师教研。鄢超云教授认为,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儿童表达、表现,接纳、采纳优师教研。努力让“倾听儿童”成为自己的工作职责,支持儿童的表达,在做决定过程中重视儿童的观点,让儿童与成人共同决策。
最后,鄢超云教授举出了一些例子来引发大家的讨论,关于怎么利用儿童视角来提升我们幼儿园的质量。他认为,在办园特色上应看见儿童,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应要有儿童的痕迹,需要有真正儿童自己的视角的东西,而不是那些看起来很炫、很酷的。在家长工作和质量评价上,也都可运用儿童视角。
鄢教授的分享风趣中充满深意。他由衷地希望,幼教工作者们能够越来越有儿童视角,越来越儿童!
乡村教育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
郭文艳
(河南省辉县市侯兆川教育文化中心幼儿园园长、川中社区大学校长)
专题讲座一开始,作为基层幼教工作者的郭文艳,先简单介绍了辉县市川中幼儿园的基本情况,紧接着抛出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的三层含义,从蒙童到成人、从服务家长到引领家长、从发展个体到服务社会。再由此来引出乡村教育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屏幕上呈现出来的一幅幅图片,展现出川中幼儿园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她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活动、教育即唤醒”的办园理念,强调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孩子感受自己成长和植物成长的快乐。为此,他们依托乡土资源构建园本课程。
由于山里孩子整体语言发展水平较弱,他们也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比如亲子共读活动,目的是为了将阅读延伸到家庭,增进亲子感情,并建立家园间的信任,而这种亲密信任的关系也得益于川中社区大学。接下来,她将川中社区大学当年的故事娓娓道来。另外,她提到社区大学既不是家长学校,也不是农民技术学校,是成人终身学习的农民学校。川中幼儿园教师是社区老师的主力军,做好幼教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起社区大学的任务。老师们从一开始的胆怯到后来的从容不迫,都足以证明他们在不断成长。传播乡村文明的过程中滋生了他们自我职业的成就感、价值感还有社会责任感。
川中社区大学里的每一位“大学生”都是收获者、享受者。他们从握着锄头,打着麻将转向拿着画笔,编织着作品,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当整个乡村都处于一种愿意去思考、去实践、去学习、去关心他人的氛围中时,孩子必然能健康快乐成长。她表示这是一群喝着西北风的精神贵族,在山区布道的修女和牧师还是以一己之力改变周遭的追梦人。
乡村社区大学与悄悄的生命变革
孙庆忠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今天,孙庆忠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乡村社区大学与悄悄的生命变革”的主题讲座。他谦虚地说在今天的会场里,自己是唯一离学前教育最远的人。而实际上,孙庆忠教授与山区幼儿园相伴已有5年。在这5年里,他对幼儿教师团体增添了更多敬意,正是因为这份情感让他走到现在。
孙庆忠教授曾经花两年时间,跑遍七个省了解乡村教育基本状况,留守乡村孩子的现状令他倍受冲击。2014年,孙教授看到一组数据:全国流动儿童3581万,留守儿童6793万,其中这些流动儿童里面有一半的孩子跟自己所在的户籍无关,也不知道自己乡镇的名字。我们已经处于一个“集体失忆”的时代。究竟如何帮助乡土教育?能够为乡土社会的未来做些什么?孙庆忠教授与以往近20年的乡村问询之旅不同,他萌生了一种要去乡村教育实践的冲动,更有一种通过学校教育“复育”乡村生活的强烈愿望。
2014年5月30日,在张青娥园长积极筹措下,川中社区大学正式揭牌,这是让教育回归乡土的一种努力,更是一条通过成人学习、重建乡土社会的变革之路。如果能延伸教育链条,使其成为连接学校与农户、村落之间的纽带,进而成为传播乡村文明、培育乡土自信的精神场域,那么名实相副的乡村教育也就获得了宝贵的回归。
另外,他坚信社会需要变革,每个人的生命也需要变革。知识分子要牢记当下的使命,用行动构筑着心中的社会理想,实现着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蜕变。从一所学校、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起步,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乡土中国的深刻变革!
现场,大家都被孙庆忠教授的发言深深打动,甚至不时有人掉下热泪。
主会场报告结束后,现场进行了优秀论文颁奖典礼。据了解,此次学术年会围绕“问题、成因、对策——学前教育改革与质量的提升”主题在全国范围开展征文活动,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积极响应,一共征集论文15387篇,论文作者来自全国35个省市。其中,一等奖72篇,二等奖107篇,三等奖631篇,优秀奖764篇。
颁奖结束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爱华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她说,这是一场学术盛宴,8个主会场报告、9个分论坛近70个微报告,围绕会议主题从学前教育各个不同角度,将大家近年来就学前教育的问题、成因、对策所做的理性思考、实践研究、实践探索展开了分享交流。30个各具特点的幼儿园现场观摩和现场交流,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成都市学前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显著成果和整体质量,从中看到了很多亮点。
同时,华爱华教授表示,这次年会当中,一线的园长和教师高涨的学习热情也令人十分感动,李季湄教授《关于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时期中国幼教的使命与责任》的开场报告深深打动在场的每一个幼教人,虞永平教授重新解读了《规程》《纲要》一贯注重的价值引领、价值理念,最后的一个压轴报告让人非常感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始终坚持主旋律,始终体现着正能量,这次大会体现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自始至终坚守国家政府一直倡导的改革发展的精神。
总之,这次大会收获满满、意犹未尽,在分论坛我们看到很多的对话、交流、研讨,甚至还留下了很多问题的思考,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甚至还有思想交锋,带着这样的收获、体会,再去研究。最后,华爱华教授对承办单位《育儿周刊》社、成都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为本次会议提供的优越条件、专业的服务表示感谢,她说,正是这样优质而高效的准备和服务,才让我们能够顺利地开展这样一次高质量的研讨盛会。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读懂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