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01/
如何理解A1指标中的“品德启蒙”?
品格教育首先要做一名懂儿童的教师。我发现当说到做一名懂儿童的幼儿园教师时,更多把焦点放到了懂儿童的思维、题目、跨学科等。要做好品德教育,就需要一名有品德的老师。面对品德启蒙的国家要求,也因此对幼儿园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一名懂儿童、懂国家品德教育、懂如何培养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幼儿园教师。
实施品德启蒙是国家的要求,《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价指南》里,品德启蒙处于关键指标A1办园方向中的B2中,是办园方向中的三个关键指标之一。那我们怎么理解这其中的“品德启蒙”?
我认为在以后评价一所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之时,一个关键指标就是看这个幼儿园是不是在做品德启蒙。其次,品德启蒙是在办园方向的指标之下,如果一个幼儿园的品德启蒙做得不好,可以说幼儿园在办园方向上有问题。
除了品德启蒙之外,还有其他关键指标。但我们不能简单将其理解为并列关系,品德启蒙是其中统领性的指标,统领着幼儿园的党建工作、科学理念、活动组织、教育过程、环境创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
《评估指南》的评估精神当中,不能只是将其作为一个档案性材料,而是应该看到幼儿园的品德启蒙是如何做的,在班级观察、师幼互动当中,看儿童、看到品德启蒙的具体过程,园长和教师在其中的认识和思考。
品德启蒙不只是在幼儿园里才需要,在这个文件颁布的同时,还颁布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在另外两个文件里面,非常鲜明地提出了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评价方面的政策颁布,构建起品德启蒙教育体系。在其他一些相关文件里,也提到要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
义务教育阶段是在品德启蒙的基础之上培养必备的品格,所以义务教育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到普通高中阶段,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学前教育是一种养成性、启蒙性的教育,学前教育品德启蒙的基础会直接关乎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的学生培养质量。
02/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渗透品格教育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方式。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可以体现儿童的关爱和友善;在结构游戏中,能够培养儿童的自主与专注;在体育游戏中,传递儿童的乐观和勇敢;在规则游戏中,培养儿童的诚实与责任。每一个游戏都蕴含着品格启蒙的好机会,一个好的幼儿园可以让儿童玩出好品格。
我们拿出一张纸,“游戏”在左,“品格”在右。在游戏之下罗列其特点、定义、理解,在品格之下罗列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必备品格。将两者尝试连线,会发现可以建立起一些联系。当我们在说游戏培养儿童的品格时,是因为游戏自身的特点,所以才会对幼儿的品格教育产生作用。
因为游戏和品格之间的关联,可以让儿童在游戏当中渗透品格教育。反之,儿童也有一些优秀的品格,可以使游戏的质量更高。也可能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如果儿童的品德很糟糕,也可能使得游戏开展起来不顺利,甚至让游戏开展起来举步维艰。总的来说,游戏和品格之间是一种的较为复杂、动态的关系。
03/
在游戏当中看到品德教育的契机
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好品格,可以有两个思路:充分观察和充分支持。
幼教工作者、家长要充分观察,看到游戏当中的品格,有效地支持儿童的品格的形成。此外,还要精心地设计,把品格有目的地渗透在游戏当中。
在这两个思路之下,对应着不同类型的游戏。没有品格教育,幼儿园里也有大量自由、自主、自发的游戏,在这些游戏里,成人应该充分观察,看到游戏里的品格,在看见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支持。
我想这个地方至少会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游戏内容当中的品格,还有一种是游戏形式当中的品格。游戏内容当中的品格也有两种情况,游戏内容当中有不好的品格,也可能有好的品格。因为游戏是儿童现实生活的反应,可能是高雅文明的反应,也可能反应着不好的生活。
有争议的游戏和玩具
游戏形式当中也可能会有不好的品格,比如在角色、场地、材料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公平。
刘焱老师曾在《学前教育杂志》发起了一个讨论:看到幼儿玩出格的游戏你会怎么办?
对儿童的游戏中介不介入、引不引导,都有不同的看法,幼儿园可以针对幼儿游戏中比较有争议的行为进行辩论。
2019年,教育部曾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优秀活动案例,在投稿的案例中,凡是和战争有关的勇气方面的案例都没有获奖。所以可以看到,在游戏当中也有价值渗透,这就是所谓的隐性课程。
04/
游戏之后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第二种思路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这个过程在幼儿的游戏之后。通过与幼儿的对话、讨论、反思、交流,促进幼儿品格的形成。
在游戏之后,围绕品格与幼儿进行对话,可能会帮助幼儿将无意识的体验上升一个层次。我想特别强调的是,规则游戏对儿童规则教育的价值。
规则在一个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儿童是否能够融入集体、适应集体生活,常常与其对规则的理解、遵守有关。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在提到个人品德时要求“明礼遵规”,在提到社会公德时要求“遵纪守法”。
规则游戏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规则,有明确的、外显的甚至非常严格的规则。规则游戏中的规则制定、规则理解、规则遵守等,无不渗透着规则教育。在规则游戏中进行规则教育,正是寓教于乐、“玩出好品格”的具体体现。
幼儿阶段的规则教育中,规则意识比规则能力、方法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要想培养出非常强的遵守规则的能力、行为,是不太现实的;但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可能的。规则意识意味着儿童能够意味到规则的存在,能够做出努力去遵守规则。幼儿阶段,他们的态度、情感、倾向性,是更加重要的。规则游戏在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上,也是大有作为的。
规则游戏中常常有比赛,有比赛就会有输赢。儿童怎么面对输赢?今天我们都非常重视游戏,但是规则游戏里的规则教育的价值,我认为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怎样遵守规则?怎样调整、优化规则?制定规则?
在当今社会中需要有规则意识和政治性规则的能力的,但教育效果可能并不理想;生活中有很多的教育机会,也并没有把握住。
在表演游戏和儿童戏剧里,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把品格教育渗透其中,而又通过一定的对话,讨论提升儿童对品格的的理解,促进幼儿品格的内化。
05/
概念性游戏的五个步骤
澳大利亚学者马瑞连·弗里尔的文章《概念性游戏世界:推动游戏与儿童学习结合的新途径》中提到用游戏来支持幼儿的快乐式学习。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首先,教师应基于对儿童发展水平与兴趣的了解选择一个儿童喜欢的故事,引导儿童与故事中的人物建立情感链接,同时故事应包含有助于引领儿童进入问题情境的情节;
其次,教师应在儿童熟悉故事内容之后设计一个能够反映故事情节的想象空间,让儿童有机会在其中表达自己的理解,并使可能涉及的概念对儿童更有意义;
再次,教师应通过标明进入和退出空间的方式支持儿童不断探访这一想象空间,并在共享想象情境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教师也要一直担当其中的故事人物;
接下来,教师应考虑和计划在此想象的游戏世界中包含哪些富有戏剧性的问题情境,为解决这些问题情境儿童会用到哪些已有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儿童可以学到哪些新的概念;
最后,教师应计划和安排互动的过程以推动儿童的概念学习,为此教师应把他们的伙伴关系视为互动过程,在想象的问题情境中为彼此设置不同的角色,如一位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儿童共同探索,另一位教师则为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提供建议或示范,为儿童创造最近发展区。
通过这五个步骤,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等去观察儿童,当幼儿在游戏中呈现出一些不好的品时,有意识地进行引导。
06/
除了游戏,品德启蒙还可以在哪里?
儿童纠纷中的品德启蒙
儿童与儿童之间会产生一些纠纷。在纠纷发生时,我们常常关注的是儿童面临这些纠纷时要逐渐学会解决纠纷的能力。但是在品德启蒙的背景下,我们一方面要帮助儿童去形成解决纠纷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向儿童渗透解决纠纷的价值取向、道德理念。
在马修斯的《哲学与幼童》里,作者更倾向于将儿童纠纷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争论、困惑当做是一种哲学问题,这个哲学问题中就涉及到了价值观、品格、品德。比如一个小孩去另一个小孩家做客,主人小孩和客人小孩都想玩同一个玩具,他们因此产生了纠纷,这时主人小孩的父母可能就会因为他是主人而劝说他让着客人小孩。在解决这个纠纷时,家长所运用到的主客观念就是对儿童的一种品德启蒙。
种植、养殖、饲养、探究中的品德启蒙
成都市第五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号发过一篇文章,叫《幼儿园里一场决定“生死”的辩论》。这篇文章讲的是幼儿园里发现了蚯蚓,有的小孩想要切开看看是不是会变成两条蚯蚓,有的小孩害怕切开后蚯蚓会死掉就不愿意切开,于是他们对于蚯蚓的切与不切展开了关于生与死的激烈讨论。在品德启蒙的视野下来看这个活动,这场讨论处处都渗透着友善、勇敢、自主等品格的启蒙。
“破坏”行为中的品德启蒙
老师刚做好环创,有个孩子就把环创拆了,在遇到儿童这样的“破坏”行为时,老师让这个孩子将环创还原。在还原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只看到锻炼了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却忽视了这个事件中蕴含的品德启蒙。在面对诸如此类的破坏行为时,老师可以抓住时机对儿童进行品德启蒙。
在品格教育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玩出好品格。在生活当中、环境的熏陶之中、故事当中、活动之中来开展品格教育。但玩出好品格,是品格教育的基本价值立场。
品格是生活中的修行,是生命的颜色。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曾在幼儿品格教育的思考专题讲座中提到:教育是一项道德事业,是为个人的发展,也是为社会的发展。教育者如果不给孩子精神力量,那就是在培养机器,如果教育没有对价值品格的倾向的话,那将会是灾难。
文字整理/陈秋旭
图片/人文幼学
设计/舒雅卓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传统节日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今天一定要干的这几件大事!
六一节特别策划丨我心目中的儿童
听说这个记录工具90%的老师都用不好?今天我们来六步法搞定!
怎么才能做好幼小衔接?我们在活动案例里找答案
各位久等了,被cue最多次的微信公众号工作坊终于又来了
我就知道你“在看”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文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