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教育教学】儿童教育戏剧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建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教育教学】儿童教育戏剧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建-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尹梦杰、王任梅: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一、游戏精神与儿童教育戏剧

【教育教学】儿童教育戏剧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建-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一)游戏精神的内涵


游戏有着古老又漫长的历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赋予游戏的神圣性影响了整个游戏理论的研究史,至此游戏开始进入精神领域。如果说柏拉图将神圣性赋予了游戏,那么康德和席勒则将自由作为游戏的精神内涵。而后诸多学者从多角度入手,提炼游戏的内在精神,然众说纷纭,这也显示出了游戏精神的深刻性和复杂性。

在不同的时代、地域背景之下,游戏精神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因此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统一、准确的概念能解释游戏精神。

尽管如此,众多专家学者从儿童游戏入手思量游戏精神,一致认为游戏精神是儿童游戏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是一种自由精神。

(二)儿童教育戏剧的定义


教育戏剧翻译于英国的DIE(Drama in Educa-tion),指学校教育教学所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除DIE之外,英国还有一种通过相对完整的戏剧表演,实现教育目的且带有剧场性质的教育活动——TIE(Theatre in Education),通常被直译为“教育剧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戏剧的概念朝着泛化趋势发展,即把“教育戏剧”视作DIE与TIE的统称。结合这两种概念,教育戏剧就是将戏剧与剧场的技巧以及戏剧元素运用到教育教学或其他社会活动之中,让受教者掌握所传达的内容与技能,并获得感悟和发展的一种教育手段或教学方法。

教育戏剧一般以创造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儿童教育戏剧则是指在教师或导演的帮助与引导下,儿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模仿等具有戏剧元素的方法,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

(三)教育戏剧与游戏精神的联系


教育戏剧和游戏精神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戏剧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美的艺术形式,而游戏精神就是美与艺术的象征。

卢梭提出了“在戏剧实践中学习”“自然教育”等一系列理念,鼓励儿童自然成长,倡导保护儿童不受成人世界的影响,而游戏恰恰是儿童的天性和本能,是其经验习得最主要的途径和方式。

戏剧同游戏一样是自由的,儿童教育戏剧以其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和游戏方式,吸引着儿童的参与。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儿童沉浸于游戏情境自由发挥,体现了自由的游戏精神。表演时,儿童会有意识地展示自我,引起观众或者剧中对话人物的注意。

其中,展示是儿童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进行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动觉活动的表现,对儿童而言,他们可以自由地想象和创造,沉迷于自己的角色,通过展示和表演诠释自己对人、事、物的感受和理解。

真正的游戏还是一场自由、自愿、平等、真诚且和谐的对话。

儿童在教育戏剧中的游戏过程是角色之间对话的过程。儿童教育戏剧具有一种特殊的联结功能,它能把观众和角色联结在一起,进而形成一种多元交互式的对话。角色与角色、角色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能够通过这种对话方式,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建构关于教育戏剧的经验,逐步建立自由、自愿、平等、真诚以及和谐的关系。除了对话以外,创生精神作为一种游戏的内在精神也蕴藏于教育戏剧中。

创生即创造生成,在某种意义上,教育戏剧是一种开放的场域,是一个无限的空间,儿童可以在戏剧中创生出无限的可能。尽管教育戏剧具有现实时空的封闭性,但其中的精神空间是没有边界限制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儿童教育戏剧注重以儿童为中心,旨在释放儿童的自然天性,鼓励儿童大胆进行自我展示与表达、平等自由地互动对话,倡导儿童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主动创造,在做中学。这便与自由、展示、对话以及创生的游戏精神紧紧缔结在一起,也可以说游戏精神是儿童教育戏剧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戏剧的灵魂,也是戏剧的魅力体现。



二、儿童教育戏剧中游戏精神缺失的表现

【教育教学】儿童教育戏剧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建-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一)儿童逐渐丧失自由度


自由是儿童教育戏剧中游戏精神最基本的主旨,体现着儿童在教育戏剧中的精神状态与情感状态,是儿童特有的率性和天真,也是儿童敢言敢乐、展示自我的真实表现。儿童教育戏剧的开放性、趣味性、自由性与创造性恰好符合了儿童的兴趣特点和成长规律。

然而在现实中,儿童教育戏剧往往存在着高控的现象,教师具有导向性的语言给了儿童较大的束缚,使得儿童在戏剧中的自由度大大降低,导致儿童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观众也无法体会到角色演绎的精妙之处。这会使儿童无法领略戏剧表演的乐趣,不论是表演者或是观众,都会将自己的焦点变成不断期待和渴求来自成人的赞扬。

这样的儿童教育戏剧已经游离于对话、自由、展示等游戏精神的边缘甚至与之脱节,儿童游戏的自然天性无法充分发挥,教育戏剧对儿童而言仅仅是迎合他人的表演。

(二)剧场情境氛围缺失


回顾孩童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有玩“过家家”的经历。“过家家”是一种儿童模仿成人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通常情况下,不论是独处还是结伴玩耍,儿童在这种扮演游戏中必然会想象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里上演着一场场由儿童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

这个虚拟世界其实就是儿童的“戏剧场”。在这个奇幻巧妙的“戏剧场”里,任何事物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都有可能成为闪耀的主角。在儿童教育戏剧的场景中,特定的环境、情形、人物关系等,无不影响着戏剧表演的效果。

而在好的教育戏剧氛围中,剧场内的所有人、事、物都应当自由且平等,演员与演员、演员与观众之间都应当是开放的。

但在现实中,教育戏剧剧场的情境氛围缺失,表现为剧场空间设计过于狭窄、环境布置缺乏趣味性、舞台道具材料不足等。

此外,许多剧场还存在着观演距离感强的问题。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本应是儿童本真的角色扮演却往往由于现实的束缚,变成了生硬地背台词、做动作。幼儿机械式的对话中并没有代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对话丧失了灵魂,加之由于舞台的单面性,造成观演分离,观众无法体会戏剧的艺术美。

在这样的剧场情境氛围之下,演员与观众均无法真正浸入戏剧之中,既影响了角色的发挥,又降低了戏剧的质量,也削弱了戏剧的观赏性。

(三)戏剧表演逐渐固化或教学化


对儿童来说,戏剧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里洋溢着热情,承载着梦想,能够让他们创造无限的可能。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指出: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儿童教育戏剧可以为儿童提供开放的想象与行动的空间,便于儿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满足自身的需求,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然而,在现实的儿童教育戏剧排练与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往往将教育戏剧作为提升儿童能力与认知的工具,为了确保儿童的安全或者维持良好的活动秩序,教师和家长往往设置了各种标准和要求,限制了儿童的行为,鼓励儿童按照成人规定的剧情一本正经地诠释、演绎角色,致使儿童教育戏剧变成枯燥无味的、固化的教学表演,儿童仅仅是成人主导下的小小戏剧演员,无法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儿童教育戏剧也就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和意义,缺失了本应具有的游戏精神。



三、儿童教育戏剧中游戏精神重建策略

【教育教学】儿童教育戏剧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建-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一)确立教育目标


儿童教育戏剧要在游戏的氛围与状态下推进,在“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下确立教育目标,让儿童能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全神贯注地投入戏剧角色,真正成为教育戏剧的主人。

一方面,儿童作为教育戏剧的主人,应当具备自由的游戏精神,这种自由包括身体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其中身体的自由是前提,可以理解为儿童身心健康,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在教育戏剧中自由自在地探索与创造。而精神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儿童可以肆无忌惮、随心所欲,而是在一定的规则之下,儿童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表达、展示并挑战自我,能够科学、灵活、合理地创造出适宜的戏剧情境。

另一方面,儿童作为教育戏剧的主人还应当具备体验精神,即儿童能够真正沉浸到戏剧角色之中,感受角色、创造角色。这就要求教育戏剧的组织者或导演有意识地采取适当的行动,培养儿童的专注力,引导儿童摆脱干扰因素,全神贯注地投入戏剧角色,让儿童充分感知和体验教育戏剧的游戏精神。

(二)营造游戏场式的儿童教育戏剧情境氛围


游戏是在一定的“场”内进行的,这个场包括有形的场,如空间位置、材料道具等,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无形的场,如情感场、氛围场、心理场等。

儿童教育戏剧的主要形式为游戏,因此,教师应该为儿童营造游戏场式的教育戏剧情境氛围。这种情境氛围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欲,充分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游戏场式的情境氛围一定要具有感染力,能够引导儿童全身心地沉浸其中,产生情感共鸣。

游戏场式的情境氛围要设计恰当的时空环境,综合考量时间、地点、场合等多个条件因素,增强角色游戏的真实感,最大限度地体现儿童鲜活本真的状态。

时空环境的设计要求具有美感和艺术性,舞美灯光、戏剧情节、肢体动作等都是创设情境过程中应该囊括的元素。游戏场式的情境氛围还应该提供自由、平等的表现机会,使每一名儿童都能轻松、自由地展示与表达自我。比如,教育戏剧的组织者和导演可以设计一个四面台式的沉浸式舞台,打破传统的一面观众一面舞台的形式,让场上的每一名儿童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下,角色之间的对话能够让儿童产生强烈的共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相互交流、表达,获得认知与能力方面的提升,积累宝贵的经验。儿童在场中学,境中思,不仅获得了愉快的游戏体验,也培养了游戏精神。

(三)创设能够充分互动的儿童教育戏剧过程


一场具有游戏精神的儿童教育戏剧过程,应该是演员之间、演员与观众之间充分互动的,而不是一成不变、固定呆板的。互动的核心在于创新和对话。成人组织者应当立足于儿童本位,为儿童创设开放自由式的游戏场地,让儿童充分展示自己,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帮助儿童学会思考理解戏剧的核心主题,引导儿童有意识地创生出更加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内容。

在这样的戏剧过程中,儿童不再居于被动地位,而是成为理解剧情、调动艺术感受、创生更多情境的主动者。对话式的互动强调消除角色与角色、角色与观众之间的隔阂,在人与人之间形成和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真诚的相互交往关系,致力于创造合作共存的精神意识,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对话的关系,一种“我与你”的关系。

总而言之,儿童教育戏剧的开展要尽可能地降低时空限制的影响力,给儿童提供大量的自由创造和互动的机会,展示创生和对话精神。
文来源于《新班主任》(当代学前教育)2022年第2期(1月出版)

◆  ◆  ◆  ◆  ◆  


想掌握学前教育大咖的最新资讯吗?

想一键获取各种学前教育资料吗?

想近距离了解《当代学前教育》编辑部吗?

那就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当代学前教育》交流群吧~


【教育教学】儿童教育戏剧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建-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拓展阅读:
虞永平:幼小衔接应回归常态
朱永新:家庭教育才是关键的关键!这10点教育心得,关乎孩子的未来
钱志亮:自我牺牲式父母,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刘    焱:当前关于游戏和教学常见的认识误区
董旭花:“自由”的游戏不等于“自主游戏”
张   晖:幼儿园课题研究值得关注的八个问题
姜   勇:谈谈幼儿园教师的仁爱之心
叶平枝:新冠疫情背景下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再思考
华爱华:幼小衔接不是抢学,游戏才是幼儿的正当行为

【教育教学】儿童教育戏剧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建-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当代学前教育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教育教学】儿童教育戏剧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建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