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目标儿童作为观察对象
新教师由于工作经验有限,不能快速、深入地了解班级幼儿特点,所以在选择对象时,常常感到迷茫,容易选择易受老师关注的幼儿,或是选择有明显问题行为的幼儿,或是随意决定一名幼儿进行观察;挑选好观察对象以后,又常质疑、犹豫和担心:记录的事件怎么这么琐碎?记录是不是没有意义,没有分析的价值?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在选择对象时较随意,没有制定出详细的观察目的和目标。
选择目标幼儿即选择观察对象。通常来说,除去非结构观察之外,所有的观察对象,都需要在观察之前考虑以下问题:
你准备观察谁?
你为什么要观察这个幼儿?
你想发现什么?
新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选择目标儿童。
从重要的偶发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选取小群体。
从集体活动中选取。
从容易被忽视的幼儿中选取。
总之,掌握基本信息,才能综合考虑儿童表现的各种原因和可能性,才能大胆推测,小心求证。当教师从偶发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集体教学、被忽视群体中,锁定目标幼儿后,就可以开始进一步的观察,以了解目标幼儿在某一个领域的发展状况,或是解决幼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二、撰写目的、目标
撰写目的和目标是为了让观察更有针对性,记录更细致,能较轻松地完成观察任务。目的在前,目标在后。目的和目标的撰写也有不同的要求。观察目的重在列出观察想探究的发展领域,包括身体动作、智力发展、情绪情感、社会性互动、语言等。观察目的范围是大的领域。观察目标则是幼儿在此领域中的具体能力或表现。观察目标关注的是本次观察中具体要看的细节。
新教师撰写观察目的和目标时,常无从下笔。有些目的和目标范围很大,有些含糊笼统,有些则雷同。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从探究幼儿行为问题的原因角度入手
以张老师对豆豆的观察为例,在偶发事件中,张老师锁定了打人的豆豆。为了了解豆豆攻击行为背后的原因,可以设定以下两种目的、目标。
角度一:关注豆豆冲突时的表现
角度二:关注豆豆的日常社会交往
从参照幼儿发展里程碑的知识角度写
观察者在选定目标幼儿后,为了了解目标幼儿在身体动作、智力发展、情绪情感社会性互动、语言等方面的表现,需要了解儿童发展里程碑的知识,以详细知晓幼儿在各年龄阶段、不同领域发展的状况。
三、记录客观事实
新教师作记录时,易犯两个错误,一类是记录过于简单,记录的语言中有较多的概括总结;一类是记录过于庞杂,把所有看到的都记了下来,没有围绕目标作取舍,只记录与目的目标有关的内容。
观察记录要求:记录格式规范,记录内容规范、客观、即时、详细、具体,选用各种方法记录与目的、目标有关的内容。
幼儿姓名、年龄:
小波 3岁5个月 小班
观察记录:
小波拿起球拍了起来,拍了1分钟球后,开始要求我帮他数拍几下,我答应了他,并帮他数着,第一次拍了13个,然后他说他在家能拍100个。拍好球后,球弹得很远,他跑步把球捡了起来,然后继续拍,这次他拍了53个。
结论:
小波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还能够完成小班同龄幼儿不能完成的动作。
评价:
在身体动作能力这一领域,他比同龄幼儿要发展得更好一些。
四、总结行为表现
教师在观察后得出结论,正是在总结幼儿行为。结论必须围绕目的、目标,写得客观、具体。在写结论前,学习者需通读观察记录,仔细阅读记录的每个句子,确定每个句子的含义,并能区分出发展的领域,用通俗易懂的话表述出来。得出客观结论需注意以下两点:
围绕目的目标做结论。
结论需具体、客观。
五、评价幼儿行为并提出建议
初步了解了幼儿的行为后,需做最后一个关键步骤:评价幼儿行为并提出建议。只有评价得当,才能把观察后的发现与教师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评价时可以与年龄相近的其他儿童相比较,但更常用的是与人们普遍认可的结论进行比较,提出建议要求教师调整教育实践,使得教育策略有理、有据、有针对性、有价值。
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谢谢您的关注。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公众号,请长按上面的二维码添加关注,并请推荐给您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们。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普及科学保教的理念与方法。优师教研将为大家持续推送实用的教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