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许多幼儿园都开始在课程上发力,各种园本课程、班本课程层出不穷。而要在众多课程中挑选出优质的课程,这就离不开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对于课程质量把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少幼儿园在做课程评价时往往陷入“走马观花、园长/老师一人说了算”的误区,让本应是课程主体地位的幼儿处于被动状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曾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也就是说,缺乏幼儿评价的幼儿园课程不能算是完整的评价,这样的课程也不能称之为好的课程。今天小编就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姚健老师主编的《幼儿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实践——班本化课程》这本书,和大家聊一聊如何让幼儿真正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评价中来,以及共同探讨高质量的班本课程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01/
建立共同建构意识
实现幼儿主体地位
在构建班本课程之初,教师就要形成与幼儿共建班本课程的意识,让幼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幼儿在协商合作的过程中,幼儿逐渐有了在课程中的主体意识,这也会后期幼儿参与班本化课程评价奠定了基础。而要实现幼儿在课程评价中的角色转变,含有三大原则:回应、协商、共同建构。
? 回应:当幼儿对班本课程的内容、环境创设等提出质疑或者问题时,教师应正面积极回应幼儿的评价,并鼓励幼儿通过谈话、投票、绘画等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当班级开展了种植相关的班本课程时,就有孩子提出:“可以不可以自己从家里带植物来种植”,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给予回应并鼓励孩子进行表达,因为这时候孩子其实就是在对课程进行评价。
来源 | 成都市双流区艾米莉亚托育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协商:针对前期幼儿提出的问题或者质疑,教师和幼儿进行平等协商。
比如就上述孩子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带一些什么植物来种植,种在班级的哪个位置,种植角如何布置等等,进而由此生发一系列的课程活动。
? 共同建构:师幼共同建构和参与是回应与协商的基础。在这个课程建设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倾听和了解幼儿的需求。幼儿参与评价让幼儿能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课程内容更能满足幼儿的需求,真正的从儿童出发构建高质量课程。
02/
多种方式促进幼儿
参与幼儿课程评价
如何让幼儿在课程评价中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教师能听到每位幼儿的声音,进而提升班本课程质量呢?这里有三种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 投票——萌发幼儿参与课程评价的意识
其实现在大多老师在组织各种活动时都会用到投票这一方式,这一方式简洁明了,每个幼儿都能通过该方式快速的表达自己的意图。在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举手,或者给每位幼儿发放一个可供投票的物品(雪花片、小积木、珠子等)进行投票的方式来达成某一想法和行为上的共识。
比如依旧是上述的种植相关课程中,孩子们在植物角位置设置问题上有了不同的看法,老师就可以把孩子的想法记录下来让全体孩子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植物角的位置。
来源 | 无锡市新吴区南星苑幼儿园
投票方式尊重幼儿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幼儿在班级中的主人翁意识,而且该方式在幼儿园的各个年龄段都很适用,这也为幼儿后期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评价课程奠定了基础。
>>> 画画——打开幼儿课程评价的话匣子
通过画画表达幼儿的想法,也是不少幼儿园在活动中常用的方式。比如孩子有什么游戏计划,或者孩子在游戏中有一些需要用到的材料或者实施方法,不少教师都会鼓励幼儿通过画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同样的,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用画画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比如“你心目中的种植角是什么样的”,相比于用语言直接的表达,通过画画的方式更能打开幼儿的话匣子,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低龄阶段孩子尤其适用。
>>> 师幼对话——幼儿在轻松氛围中“聊”出评价
相比于画画,师幼对话的方式更适合于中大班的孩子用于进行课程评价。师幼对话,即教师和幼儿以同伴聊天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而不是教师高高在上的提问,幼儿回答的方式。
所以,在师幼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建议教师和孩子最好是围坐在一起,这样互相都能看见彼此,且能营造一个轻松的对话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更能够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以便课程评价能持续深入的进行下去。
来源 | 新都区桂湖幼儿园
其儿进行课程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受限的,只要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激发幼儿做出评价的意愿,老师们都可以试一试。
03/
评价不是只在课程结束后
而是贯穿于整个课程的起始
大多评价都是在完成一件事情后才展开,但由于幼儿园课程的强生成性、灵活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评价绝不是等到整个课程结束后再展开,而应是一边开展一边评价,尤其是幼儿参与的评价更是应该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构建和开展过程之中。
? 在课程开展之前,也就是课程建构之初,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对已确定的课程主题后续的实施方向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让教师能及时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为教师后期的课程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撑,真正的让课程服务于幼儿;
?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幼儿作为课程最直接的体验者和第一参与者,他们在课程活动中的感受和想法对于课程后续的推进至关重要。所以,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多种机会让幼儿表达在活动中的感受和看法。
比如在种植课程的推进过程中,有的孩子发现室内空间太小了,提出可以把植物角搬到室外,教师就可以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后续的活动。
来源 | 太仓市实验幼教中心
? 整个主题课程在一个阶段告一段落后,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对这个阶段的活动进行回顾和评价,这样的回顾一方面帮助幼儿梳理总结活动经验,另一方面也是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儿童所需,后期更好地构建儿童感兴趣的、高质量的班本课程。
建构高质量班本化课程不仅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在建构和实施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谨记“儿童在哪里,课程就在哪里”,任何课程迈向高质量的前提必须是以儿童为主体,切莫照搬照取,本末倒置。
总之,儿童说了好的课程才能算是真正的高质量课程!
封面 | 成都市双流区艾米莉亚托育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创作 | 橙子
编辑 | 橙子
审核 | 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