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儿童立意 关注发展 ――依托“幸福小镇”游戏构建有价值的教学活动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摘要】《指南》的颁布,在全国上下掀起一片学习热,教研员、园长、教师迫切地希望在一日生活、游戏中贯彻、落实《指南》精神。笔者幼儿园也紧锣密鼓地组织了文本学习、参与式培训、问题诊断等多种教研形式,来推进《指南》的实践浸润,但是:当精细化的保育遭遇专业化放手,高结构遭遇低结构,高控遭遇自主……,老师们诚惶诚恐,教研组工作推进一度迷茫。自此,幼儿园在专用室比较缺乏,游戏空间少的现状下,打通中、大班6个活动室及3个专用室,建构了名为“幸福小镇”的混龄游戏区,并以此为抓手,多管齐下,且研且行,一举多得:一、《指南》精神落地生根,教师有效地改变了自己的教育行为,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了孩子;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迅速;三、教研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最初的情景描述】

(一)一次聊天式的教研

    作为一所省一级幼儿园,却存在着专用室少而小的现实,《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此理念下一场反映真实问题的“聊天式教研”开始了:

园长:“我们幼儿园占地面积小,没有专用活动室,孩子的游戏局限性很大,孩子们真的快乐吗?介于《指南》精神,我们应为幼儿创设更丰富的游戏环境,让孩子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如何来做呢?”

    业务副园长:“可以学习上海的一区两用形式,一个区角两种用途。”    

    老师A“可以借用他们的方式,每个班级设置为一个专用活动室,既有常态化的区角,又有专用活动室的内容,孩子就可以玩更多的游戏了。”

老师B“《指南》中说‘ 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既然是专用活动室,那每个班的孩子都可以来玩,我们就实行‘中、大班混龄游戏’,也很契合《指南》的理念。”

园长“这种游戏形式既打破了常规区域游戏的组织形式,又起到混龄作用,孩子们还可以自主选择,非常有意义。教研团队的老师们都点头赞同。

 混龄游戏的想法就在教研团队思想碰撞的情况下应运而生了,介于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幸福满怀 静待花开”,我们取名为“幸福小镇”混龄游戏。

(二)第二次审议式的教研现场

老师们开始作为:把中、大班六个班打通,通过讨论开设了“幸福IQ”即“益智活动室”;“幸福美工坊”即“美工活动室”;“幸福工业园”即“建构活动室”;“幸福街”即“社会实习场”。“社会实习场里”有书店、理发店、幼儿园、手机店、娃娃家等等。

老师们按照自己的方式,信心满满的设计着游戏区,并开展了第二次审议式的教研活动:室长先介绍各室创建理由、各分区名称,大家共同审议提出修改方案,“幸福小镇”各室初步落成。

幼儿的现场:

幸福小镇建构完毕,音乐响起,孩子们开始游戏了,而游戏现场却是这样的:有些游戏区孩子不知道怎么做,傻站着,如生活实践室制作饼干,创意室的纸浆画。有些活动室的区角无人问津,成了“冷门”区角。如“幸福街”里教师创设的“运动会所”里没有一个孩子进入,整个中大班楼层一片闹哄哄,大家都傻了。

【问题呈现】

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进行了反思:

问题一:忽视了游戏的研究;

《指南》指出:“一日生活皆课程”“珍视游戏的价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的教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发展和提高。而我园重教学轻游戏的情景一览无遗,老师们预设着孩子们的游戏,最终这只是老师的游戏,我们忽视了尊重和遵循儿童学习的特点。

问题二:开展了零散的教研;

说走就走的当教研活动,脱离了孩子的现场,只能一次次低水平的重复,零散的教研活动没有深度就是无效的。“教研”必须是教师与幼儿间的联合行动,“解读孩子”永远是教研恒定的内容核心,任何的实践研究都要扎根孩子,才具有落地生根的力量。

问题三:教师疲于应付而已;

教师疲于应付了教研,经验在实际中跟进不够,应建立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合理期望,成为会观察、会研究、会行动的老师,做幼儿游戏与生活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行动策略】

诊断原因,我们确定以“幸福小镇”为抓手,多管齐下,交织展开,且研且行。

一、把游戏还给孩子,树立以儿童为本的游戏理念。

教师A“教师提供的材料激不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B“孩子缺少这种生活经验。”

教研组长“中三班是一个社会实习场,角色游戏的内容必须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怎么玩?而此内容为教师确定,没有孩子的思想,所以孩子不感兴趣。”

……

老师们恍然大悟,说明最初的教师预设模式真的是行不通的,应树立以儿童为本的游戏理念,让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游戏。

(一)自主协商,各室内容的选定

方案确定,各室开始热闹的协商讨论。如:中三班设定了“爱心医院”、“永利超市”、“图书馆”。还剩下一个区,孩子们开始纠结:有些孩子们非常喜欢吃“肯德基”,建议开“肯德基”店,有人反对说,现在正是禽流感流行季节,不可以吃肯德基。最后孩子们提议投票决定――创设了“海皇世家”火锅店。

现在每一个游戏室都是由幼儿协商确定,连名字都是孩子自己取的,如:建构室里的城市介绍,因为有城东新区,孩子就说:取城东开发区。新永利开业,孩子们在幼儿园开的超市也叫“永利超市”。从生活而来激发了孩子们游戏的愿望。

(二)自主游戏,大、小规则的出台

有了以上的经验,老师、幼儿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就得心应手了,只有源于幼儿才会快乐于幼儿。在各室大规则的制定和室内各分区小规则的制定,都由幼儿自主协商的方式来制定。同时在自主的游戏过程中,不断萌发规则。如:快乐指挥的协商实录:

屠老师:政翰今天是交警,他神气地举着红绿牌,过往“幸福街”的孩子都按他的指示通行,不过当我问他等待的时间怎么不一样时,政翰说:“哪一边等到十个人了就可以通过了。”我这边没有十人,所以迟迟未得到放行。其余孩子居然对这种潜规则没有任何的异议,于是我按耐不住“闯”了红灯,走到政翰旁边:“对不起,你的红灯时间太长了,我等不及所以闯红灯了。”

游戏结束,;老师将此镜头拿来讨论协商,让孩子们说说政翰今天的工作完成的好吗?哪里不合适?孩子们有的说:“红绿灯不是挤满十个人就能通行的,它有时间的。”有的说:“换的太快,刚起步他就变红灯了,来不及。(这是屠老师没有去干预前政翰的表现)”屠老师再提问:“红绿灯到底要多长时间变换?”孩子们说:“从60开始一点点变成了1,就可以走了。”“是301的。”“是15开始的。”教师及时给予幼儿经验:“15开始是转弯的时候。因为相对车较少。对于我们这里只有直行,你们觉得多少合适?”孩子们觉得60太长了,最后就定下来30。屠老师又提出新的问题:“我们没有计时器,那这个301,怎么办?”孩子们又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露露提议:“我们给‘交警’做130的数字卡吧,一张张的出示,时间到,变换红绿灯。”孩子们觉得露露的方法太麻烦,“交警”手上的卡片太多。京京说:“用嘴巴数数字不就可以了吗?数到30,就说明时间到了。”孩子们都觉得京京的方法可行,最后大家就将红绿灯的变换时间定为计数30,扮演红绿灯的小朋友必须数到30才可以变换手牌。

《指南》中指出: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这样的协商,我们的教师完全站于幼儿的角度,将自主权还给了幼儿,幼儿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会更愿意去执行。教师也是将《指南》精神落到了实处。

二、基于现场的教研策略,教师专业成长迅速。

    孩子们开展了多次游戏以后。而教师如何来调整游戏?如何去深入指导幼儿游戏?如何去介入幼儿游戏?是我们教师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最需要去关注和最难关注的问题,基于现场的教研活动,以记录孩子的行为为主,扑捉游戏的现场,进行问题的诊断,以此调整策略。

视频游戏剪影:“幸福街”中的娃娃家引来了4位女孩子――“妈妈”、“宝宝”、“姐姐”、、“保姆”。“妈妈”话不多,一直忙碌着烧饭。“宝宝”叽叽喳喳,是个很能干的小女孩,经常帮助“妈妈”去“做饭”,还不停地跟“妈妈”说,这个该怎么样?那个该怎么样?“姐姐”一直坐在桌子边吃饭,她觉得自己就是应该只是吃。“保姆”一刻不停的忙碌着,一会儿洗衣服,一会儿晒衣服,从没坐下来吃过饭。玩了一段时间后,来了一位小女孩,一直在娃娃家门口徘徊。家里没人去理她,因此她加入不到游戏中去。这时教师介入解围,按了门铃“叮咚,叮咚”,可还是没人理,教师只有大声说:“家里来客人了,快开门呀!”妈妈这才开了门,让小女孩加入了游戏。小女孩进入宝宝家后,没人理她,大家都各自忙着做自己的事情。这时教师又介入:“客人来了,怎么没人招待啊!”能干的“宝宝”这才端茶送水让客人坐下,后来还要请客人留宿。

教研组长提出:“在此段视频中你发现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胡老师“教师为幼儿创设的环境还是挺温馨的,孩子们很愿意玩。”

楼老师“娃娃家里角色分工很明确,可是每个角色对自己的工作不清楚,这个‘宝宝’实在是太能干了,都超过妈妈了。”

李老师接下话题说“是的,不光是对角色工作的意识不清,连最基本的一些礼貌如代客之道,都不是很清楚。有客人来了,没人去理。”

周老师:“到底什么时候介入合适?怎么介入?”

宋老师:刚才老师的介入是对的,在幼儿开始游离和规则意识不清的时候,教师应给以适当的提醒。

……

教研组长进行了小结:“在此次游戏中,我们看到教师给幼儿创设的环境是很温馨的,有洗衣机、饭桌、帐篷,甚至是淋浴房,但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没有真正明确角色的工作,想到什么就玩什么,孩子在玩的意义不大。既然我们展现的是“幸福街”――社会实习场,那我们就要按照正常社会实践来进行。《指南》中也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和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所以,‘幸福小镇’接下去的工作就是让孩子们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至于教师的介入,我建议,如果教师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不能正确地去介入,还是让幼儿继续该主题游戏,教师以观察者的身份存在,在讲评中和幼儿一起慢慢梳理。”

一次次基于现场的的教研,非常深入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诊断,然后再推进实践,老师们参与热情不断提高,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而逐渐成为会观察、会研究、会行动的教师,做幼儿游戏与生活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三、专业引领的制度保障,不断提升教研的品质

(一)园本教研制度的落实,保障教研活动的有序进行。“幸福小镇”的行进中,教研制度不断探索,发现了一些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师群体资源,如常规性保障制度:《教研活动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来必饱分层制度》、《教研资料管理制度》等;创新制度:《网络教研制度》(上海名师科技网的主题网络教研:活动区,和名师面对面、和实践面对面,给老师们思想的撞击。)、《园际大小教研制度》(时间的保障:一周一次小教研,保育员管午睡,一月一次大教研)、《分层教研组长例会制度》,合理解决教学问题,有力推动“传、帮、带”的教研机智,形成教研文化,从而保障《指南》精神的全面实施。

(二)观察量表的不断改进,使评价更有效。

第一次了、记录表格的设计:

游戏区名称

 

预设人数

 

活动过程

 

 

活动分析

 

    

教研组根据第一次表格的不足,设置了第二张表格:

活动场名称

朵拉家、建构区

 

记录人

 

俞红菊

  

2014.03.05

 

 

 

 

 

 

    今天,孩子们提出要在朵拉家造一个浴室。到底用什么材料呢?我们一起商量――纸板?柜子?木板?孩子们一起说了很多,最后,大家把目光聚焦在珠子玩具框中的大管子,大家还商量把这项重要的任务交给旺旺和呈呈负责。

    于是,浴室的搭建工作开始了!

    旺旺刚把底座拼好,呈呈就发现了问题:使用的弯节不对,浴室没法往上搭了!两孩子把搭好的拆了重新开工。有了对弯节重要性的认识,后来的工作就顺畅多了!

细心的呈呈发现珠子框里还有活动门,立刻拿来用上了,一旁的焓焓把遮挡布拿来要求一起用上。就这么拼拼拆拆,十分钟后,小浴室完成了!

孩子们一阵欢呼,抬着搭好的浴室来到朵拉家。新问题出现了:“放在哪儿呢?”顾辰恺说:“这个太大了,放在角落里好!”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见,浴室被安置在朵拉家角落里。呈呈第一个走进浴室,边摆弄边说:“小朋友洗澡刚刚好!哪里有沐浴露呀?”焓焓赶紧去拿沐浴露……

游戏――就这样开始了……

本场个性化的发展表现

建造一个浴室是孩子们自发的需求,当孩子们在协商、互动中把浴室真正搭建起来时,成功感得到最大的满足。

    旺旺是班里搭建能力很强的孩子,孩子们把工作交给他是对他能力最好的肯定,在搭建过程中,他能接受同伴的意见,完成工作,也是对他搭建能力的一次突破和锻炼。

    呈呈是个细心的孩子,语言交往能力也很突出,在浴室搭建过程中,正是他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使孩子们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此次建构。

朵拉家中的浴室建构本就在我们安排中,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孩子们和我们一起收集材料,但制作的过程却是老师包办,我们想让孩子们参与到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来,但又不知从何处着手?经过商量,我们在朵拉家空了几个场所:浴室和厨房。

    孩子们玩了一周后,在谈话活动中让他们一起想想朵拉家还可以增加什么场景的时候,孩子们自然说到要创设浴室和厨房。

    这就是本次生成活动的来历。虽然活动是老师预设的,但材料的使用、人员的安排、位置的落实,都很好地从孩子协商中来,让我们也体会到协商、生成的乐趣!

从停留在游戏的最初的记录表,教师难以操作,发现问题,到最后的调整,教研的深度不断挖掘,从而提高了教研的效度。

【成效分享】

《指南》中指出:“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的开展活动。”“幸福小镇”就是我们给孩子创造的交往环境和交往机会。

现在的幸福小镇

一、这里有一群快乐的孩子:

瞧:生活实践室:孩子们认真地制作着饼干,并时不时有水果沙拉、鲜榨果汁新鲜出炉,刺激着你的味蕾。

交通小警察在尽责地指挥着交通,手机店、火锅店、永利超市……生意欣荣。

城东开发区不断有高楼涌现。

……

二、这里有一群幸福的老师:

    五色幸福花不断开启,老师们和孩子们投入到了游戏当中,每一次教研活动,气氛活跃,老师们直击问题,不断解决,不断前行。

“幸福小镇”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更发展了我们的教师,也让《指南》精神在幼儿游戏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贯彻,真正做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幸福小镇”中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M].北京:首都师范出版社 ,2012年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3] 蔡伟玲.“被安排”与自主性[J].幼儿教育,2012.06

[4] 如何当好教研组长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儿童立意 关注发展 ――依托“幸福小镇”游戏构建有价值的教学活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儿童立意 关注发展 ――依托“幸福小镇”游戏构建有价值的教学活动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