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环节
提升细节
Part1
解读一日生活中各环节
过渡的有效师幼互动
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指在 “师幼互动”中,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兴趣、需求,了解幼儿原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了解幼儿的真困感,找到幼儿发展真正的增长点。
本学期我们园区小班教研组围绕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中有效师幼互动策略进行研讨。同时利用专业的一日活动安排视导表来记录反思与评价。我们发现生活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晨间接待、盥洗、用餐、喝水、午休、组织离园等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的重要一部分,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对于小班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的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Part2
基于理解 概念梳理
什么是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
一日生活中各环节流畅的意义。
各环节如何整合过渡?
“过渡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也是联系幼儿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的纽带,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效的过渡环节会使一日活动更自然、更顺畅,使幼儿在园的生活更舒适。
我们通过对一日活动计划的分析发现各环节和生活活动的衔接频次很高,生活环节中高效师幼互动以及合理的过渡环节及策略至关重要。
对纲要指南的理论学习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与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
从《纲要》指出的“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的角度出发,在一日活动中区分出哪些是必要的过渡环节,哪些是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并将不必要的环节从一日活动中删除;调整一日中幼儿的各种活动,优化一日活动的安排。
Part3
观摩研究 统计调查
通过对班级现场半日活动的观察记录,老师们从具体的时间、环节等记录了小班半日活的一些情况。
时间取样法
在对班级半日活动的观摩过程中,分析和记录每个过渡环节的用时量,和孩子们的拥挤和消极等待现象的时长。
从上表可以看出,幼儿在“生活(点心)”和“生活(餐前)”两个环节的消极等待时间占比较大,是两个需要重点优化的环节。从环节用时上可以总结出过渡环节的类型:长时过渡和短时过渡。怎样才能缓解幼儿拥挤现象和消极等待的时间,让过渡环节衔接更加顺畅,质量更高,是我们进一步研修的内容。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一日活动的生活环节速度不同的幼儿做同样事情所花费的时间相差很大,有时速度快的幼儿等待的时间长达18分钟,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也应该采取相应措施。
Part4
案例分析 解决困惑
针对一日生活中的环节,各班教师通过照片和保教日志分享案例。
分析一:
在喝水环节中,有的幼儿自己主动喝水的意识不强,虽然我们强调喝水的好处,但是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有幼儿会趁机不喝水。所以,我们在喝水环节时,我们设置游戏《给小汽车加点油了》,让每个幼儿都担当小汽车的角色,只有给小汽车多加点油,这样小汽车跑的又快,又有力量。经过这样的游戏情境设置,孩子们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很多,这样就达到了既保证幼儿喝水的量,也是建立在幼儿愉快主动的情况下,符合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分析二:
在盥洗环节中,幼儿都喜欢洗手,但是仔细观察又会发现,有的幼儿洗手会马马虎虎,有的幼儿会专注玩水,有的会运用这样自由时间,在盥洗室的小天地里聊天,打闹,所以这个环节通常会拖很长时间。孩子们真的是在老师的千呼万唤中才从盥洗室中意犹未尽的走出来,怎么样改变孩子们在这一环节的散漫状态,也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结合幼儿直观形象认识事物的特点,我们组织了一个游戏,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边洗手边念儿歌“先湿手,再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这样幼儿很快的就记住了洗手方法, 符合了生活活动游戏化的特点,也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在无形中加强了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与自觉性。同时,将班级幼儿分组进行盥洗,盥洗好的幼儿进行建构书中最近学的手指游戏等歌曲活动,这样既吸引了幼儿的参与,也避免了幼儿在盥洗室中待的时间过长,造成了时间的隐形浪费。
Part5
头脑风暴 策略共研
通过教研组研讨,我们发现了:
1.一日活动安排是否合理,有无过多的留白时间,活动安排是否有效整合。
(1)一日活动是否安排合理,能否使部分幼儿的消极等待变为积极等待。
(2)是否有科学统筹
盥洗分如厕和喝水、洗手三部分组成,幼儿可分组进行,既可以避免扎堆做事所产生的安全隐患,又能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减少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
(3)游戏策略
在过渡环节,组织一些幼儿感兴趣易操作的游戏(手指游戏、猜谜游戏等),促使一部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还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创编游戏,满足他们的需求。
2.班级环境创设是否支撑幼儿自主活动
游戏记录(喝水记录、光盘记录等,加强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秩序)
3.是否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体现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差异性。
积极鼓励,引导幼儿自我管理。
通过调整后:
1.时间版块变大,由原本教师主导幼儿活动转换成幼儿有更多自主时间来进行活动。
2.优化后减少了场地更换的频次,幼儿有更多专注的时间去探究、操作,消极等待的显现也随着场地更换频次减少而减少。
3.过渡环节中班级三位教师互相配合,科学站位,减少视觉盲区,有效的回应幼儿的需要。
【END】
文字编辑:颜若菡
图文编辑:李 璠
责任编辑:洪 娴
总 编:孔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