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浦幼儿园(中心园区)保教日志评估报告
评估背景
自《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后面简称为“评估指南”)颁布以来,袁浦幼儿园中心园区在教科室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开展多阶段深读细学,理解《评估指南》中全方位的方向指引和具体清晰的行动要求;从《评估指南》中,我们不断从字里行间捕捉所传递的信息以及保教质量评估改革的方向,我们认为这是新时代对学前教育提出的整体发展要求。
分享者:
袁浦幼儿园中心园区
张晓楚老师
教龄6年
对照指标,我们发现《评估指南》将“师幼互动”用7条细化表述进行呈现,它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师幼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对教育行为态度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有互动的能力与思考;基于此,袁浦幼儿园中心园区,聚焦师幼互动第28条指标: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 通过保教日志教师自评的方式看师幼互动,对教师使用和调整保教日志开展了多轮的研修活动。
实施方式
1
选择园区25%的班额,4个班级进行保教日志记录改革试点班,包括小班1个班,中班2个班,大班1个班。
2
教研组每日关注试点班教师对于保教日志调整后的记录部分,并进行对话与反馈指导。
3
每周,由园区大教研组长组织试点班级教师开展“保教日志组”复盘研修,交流实施中的问题与发现,并尝试不断优化解决。
实施工具
附:原有的保教日志
在原有保教日志的基础上,结合指标解读,优化调整(附:调整后的保教日志):
备注:调整后的保教日志记录表在后面“实施阶段”会展开说明
●●●
实施阶段
半日中,教师往往有大量看到的和听到的信息,在观察时教师要记录什么、记录多少,会不会有遗漏?
最初的表格使用感受:
在保教日志最初调试阶段,我发现半日中有大量看到和听到信息(如:来园时孩子对自然角里的乌龟的照料中有孩子的表达,在签到和记录自己的心情日志时有不同的表达、搭建作品介绍、故事讲解、科学探讨、同伴冲突等等……)让我非常的茫然、不知所措,拿着表格但是不知道自己要记录什么?可以记什么?记录多少?于是我就用了一个笨办法,什么都收集记录。
思考1
听到的都要记吗?
这种无差别记录的倾听片段,能帮助我提炼幼儿当下的经验、个性品质、发展水平吗?是否是都有教育价值或者教育意义?
来不及记怎么办?
这种什么都记录的形式,让我在带班过程中显得特别忙碌。而等到“事后”记录,会忘记一些细节,只凭借关键事件进行回忆,客观性描述会失真。
思考2
思考
3
记录整理看不清?
会出现记录模糊的情况出现。整个表格分不清记录中对应的问题是什么?部分问题出现记录重复!
幼儿发起的算主动关注吗?
在表单中,有一个需要教师填写“被教师主动关注的幼儿人次”这一栏,但在记录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在带班过程中很多深入的倾听机会,都是由幼儿主动触发,这样的互动当然也是有效的一对一倾听,但又不明确是否可以记录在表格上?
思考
#4
●●●
与教研组的共思与调整:
1
梳理“一对一倾听”的类型
在教研的带领下,我们再次对应指标,聚焦解读“一对一倾听”,在基于教师个体的经验下,梳理出了在一日活动的各个时间段内最有可能触发一对一倾听的一些话题点。在探讨中,我发现记录在表格中的一对一倾听案例要区别于日常的对话。在进行一对一倾听时,不能为了“倾听”而“倾听,要坚持最小程度的介入,最大程度的发展”。保证是在真实自然的情况下,记录幼儿表达的他们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整合表单的问题,调整表格
我们对表格进行了调整:
1.放大半日记录,引导教师关注“自身教育行为”
2.将内容记录和问题记录对仗排列,引导教师形成对照看问题的意识。
3.由原来的描述记录更改调整至“关键词记录”,避免因记录不清。
4.增添一日小结记录部分,引导教师形成综观分析的思维。
2
3
拓展多元记录工具
除了进行传统的纸笔记录,手机视频和音频、照片等常见方式外,我还尝试使用 “蜗牛”app,在一个界面上可以同时显示所有的图、文、音记录方式,正是当下我在记录儿童对话的可以用到的工具!
第二个实施阶段,主要是“有目的、概要记”的阶段。我从无意识的倾听记录到了有意识的倾听记录。在这个阶段中,我收集了很多有趣生动的儿童的故事。
案例:
桥的故事
区域活动中,建构区有一个孩子介绍:“这是一座双层桥,有护栏,边上还有一些树,车子从一层开,开到比较近的地方,从2层开可以开到很远的地方……”另一个女孩子从边上拿来了三角形积木放到桥上,说:“三角形就是我的汽车,我来给你开开看。”但一不小心弄倒了大桥。她又马上说到:“是因为我们的路太窄了,我的车子没办法开过去。”边上另一幼儿紧跟着说:“没事的,那我们再来搭一座坚固又宽敞下面也可以开车的真正的桥好了。”
一对一倾听带给我的思考:
当我有意识开展“一对一倾听”行为后,我发现孩子们在区域中的对话是很丰富的,但也容易被忽略。这段被记录下来的片段,让我看到了儿童在自主学习中的多元能力表达:
-
她们是认知经验丰富的中班幼儿,
-
她们拥有比较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
-
他们在游戏中是专注的,
-
她们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片段中有一名幼儿,平时总是被老师认为是“不善于表达的孩子”但因为有了这次倾听,我也自然的在改变对这名幼儿的理解与认识,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
读懂后的支持:
增添随手可拿的材料,
保障双主体记录的便捷
在班级的更多角落,我增添投放了幼儿能随手可拿的记录材料(便签纸、记录本、小黑板等等),增加幼儿表达表征机会和老师发现儿童的机会。
在不断的倾听与记录中,班级中有趣的故事也变的越来越多的同时,我也惊喜的发现,保教日志的使用也不再是我多余的增加的工作量,更成为方便我对幼儿日常进行观察、倾听、记录的一种手段。成为了我联动式评价的一种闭环,是联动家长的另一种工具。
与以往“老大难”的成长档案无事可写;幼儿作品无法准确介绍;游戏观察刻意为之的种种问题,都在随着我在更加贴近幼儿生活中变的简单了起来。
“一对一倾听记录”与幼儿成长手册统筹结合:
从前无处下手的幼儿成长故事,在不断的倾听与记录中,故事描述变的越来越精彩,幼儿分析变得越来越准确,支持与思考也变得越来越深入!
“一对一倾听记录”与作品的记录统筹结合:
也不再是添油加醋的想象性描述,是孩子的思考,是属于孩子的精彩世界。
“一对一倾听记录”与教师观察记录统筹结合:
客观真实记录的倾听案例,让我可以从更多的细节去看见游戏中儿童是如何发展的,怎么成长的!
●●●
感悟收获:
倾听、让每一个儿童的精彩被看见
本次关于保教日志的改革与优化研修,让真实记录源于孩子又回归于孩子,在逐渐形成一对一倾听的习惯中,我开始更多的了解、理解了孩子眼中的世界,真切感受到孩子才是生活的专家,我也常常审视着自己的角色,更习惯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他们所考虑的,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兴奋他们所成功的!蹲下、倾听、记录,不断贴近孩子,理解孩子,用专业的力量把握教育契机,抓住幼儿的成长时刻,积极关注幼儿的发展,倾听记录孩子们的声音,就是最好的评价过程。
– END-
版权说明
本文系杭州市西湖区袁浦幼儿园原创作品,版权归杭州市西湖区袁浦幼儿园和《西湖儿童研究》公众号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往期链接
XIHUERTONG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个爱分享有态度的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湖儿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