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研.儿童探究性学习
11月6日,西湖区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系列活动之“走进申幼·研儿童探究性学习”在申花路幼儿园进行,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专家有西湖区教育局副局长黄志元、综合教育科科长俞雁雁、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傅蓉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院长赵一仑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张三花博士等,来自西湖区直属幼儿园的40多位业务园长也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
STEM课程给幼儿园保教质量带来的变化 |
申花路幼儿园作为西湖区幼儿园首批12家课程孵化园之一,基于STEM教育理念,幼儿园充分利用园所资源,丰富班级环境材料、升级专用室活动、打造STEM创客空间,开展“STEM游戏”、举办“创客嘉年华”。利用问题墙、项目墙、故事墙等,展示幼儿STEM项目活动的学习与探究轨迹,鼓励幼儿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展示,促就小创客养成。
在项目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不断摸索和学习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提升了多种能力;幼儿学习合作、协商,学会悦纳自己和悦纳同伴,积极融入小组的同时,尝试调适自己的言行,成为更好的创客。
R
E
C
O
R
D
申花路幼儿园园长刘荣兰老师在课程介绍中表示,申花路开园十年,一直滋养于“西湖教育”的沃土,这为幼儿园持续不断发展输送了营养。申花路幼儿园始终追随教育理念的发展,不断前行、不断摸索,坚持和守望课程发展,在这个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始终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是有创见的表达者。发现儿童,创客养成,不仅仅是行动的名称代号,更表明了一种理念和态度,以及具有鲜明价值取向的行动宣言。
|
四方论坛,保教共育 |
申花路幼儿园自2017年成为西湖区首批特色课程孵化园,确定和开发了STEM教育理念下的《创客养成课程》,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多元视角下谈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大家展开了一次教育讨论。小学校长、幼儿园骨干教师和幼儿家长从各自角度分享了对STEM教育和创客课程的理解与看法,两名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也上台讲述了自己的感受。论坛由申花路幼儿园园长刘荣兰老师主持。
保教质量,百家争鸣
赵玲玲老师认为,STEM项目活动让幼儿的沟通合作、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都得到了提升和变化,在课程中看见了儿童的成长。
而家长代表在两个孩子的入园经历中感受到孩子的能力在成长,自己也渐渐转变了自己的育儿方式,更新自我的儿童观,会通过信任、协助、问题提示等方法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并给予合适的帮助。
文一街小学秀水校区副校长唐玉华以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对幼儿园推行的STEM教育课程提出了一些建议:“通过日常教学工作,我们发现有两类孩子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种是干什么都我说了算,我说的一定是对的,另外一种是全程不主动参与,更像一个旁观者。幼儿园在课程推进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向孩子们强调,完成一个事物,每一个人的岗位和职责都是同等重要的。如果每一次都能鼓励孩子逐渐去承担不同角色的责任,相信他们进入小学阶段去自主学习或参与小组学习也能很快适应。”
作为幼儿园的小主人,小朋友们也表达了对项目活动的喜爱,喜欢大家一起发现问题,喜欢写计划书,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喜欢大家一起完成一样东西,喜欢拥有一个智慧的小脑袋,喜欢有各种解决困难的办法。
我们在做项目活动时老师不怎么帮忙,就在旁边给我们拍照片。
在做生日蛋糕的时候,当我们遇到蛋糕的材料调制问题的时候,老师给了我们很大帮助。
保教质量是幼儿园发展的生命线,只有孩子好,教育才是真的好。此次四方论坛,让沉浸在课程改革的教师,关注到不同的评价主体,倾听不同的声音,让思考和行为更加的理性,才能将“关注孩子终身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的理念贯彻到底。
|
课程展示,创客养成 |
儿童是天生的探索家和创造者
申花路幼儿园的《创客养成课程》实施已经有两年时间,在STEM活动中,幼儿对生活的关注、设计的创想、制作的兴趣被激发,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环境中,在与课程环境的深入对话中,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进而建立“兴趣——探究——表达”的探究学习通道。
本次探究性学习活动观摩中,申花路幼儿园主要展示对课程环境创设、支持孩子的表达、教师的观察以及碰到偶发事件时,教师如何与孩子互动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20多名幼儿和多位教师参加了此次STEM学习区域展示交流,活动由申花路幼儿园副园长胡建珍老师主持和讲解。
活动现场,教师构建一个自主学习环境,将虚实交互的自然丛林、智能空间、环保生活间、科技探索站、设计制作室、创意工程建构等探究环境展现在孩子面前,以亲身体验、自然感知、游戏化的方式和智能工具辅助,来助力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探索过程。在探究的环境中融入STEM要素,并体现了跨学科融合,在解决问题中融入测量和比较,让孩子在解决一个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各领域的经验,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大胆记录自己的探究发现。
幼儿从给种植园地番茄浇水的亲身体验中,延伸到建构引水灌溉;从发现的小蚯蚓引发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幼儿的童年与生命感相链接,对自然敏捷情绪的启动,对爱与关系的有力下沉,持续的探究发现,建构自己深刻且完整的经验。有意义的探究环境,不仅体现了教师在材料上的支持,更有问题上的激发。
探究来源
在“环保·生活”类探究中,孩子捡起幼儿园落地的银杏叶,利用纸浆作画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该区域通过孩子们的探究与作品表达,让孩子们在玩中体验环保,激发和培养他们初步的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探索是一种自发性学习,幼儿在环境、游戏中自发地探索。无论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自发探索,还是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的诱导性探索,只有建立在“儿童视角”基础上的探究环境,才是孩子们喜爱的环境。
从孩子过生日想要做一顶生日帽的兴趣出发,发现了一顶会发光的生日帽,他们开始尝试拆解,探秘。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他们有了问题: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日帽发出光呢?于是探秘之旅就这样开启了。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将STEM项目活动链接到班级STEM学习区域中,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更加持久、思维更加开阔,探究的内容也更加广泛和深入,发现问题、操作体验和自主探究等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兴趣是儿童天然的专注力,在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必然专注;每天都专注在某兴趣中,他的专注力就会延长。保证幼儿的兴趣不受阻挠,就必须保证自由意志的存在,保证探究环境是自由的,行动是自由的。
服装秀是幼儿自主“设计”到支持表达的过程实施,前期日常项目中孩子们已经有了测量经验和工具使用的经验。而在设计与呈现的过程中,孩子们讨论了许多概念和话题,尝试了许多设计表达和手工制作,在动静结合与多元活动中发展高等级思维。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如此的学习环境——鼓励儿童投入参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儿童解决问题、给与儿童独立探索的机会。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每一位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时时刻刻都在用简单直接的语言和行动,向我们揭示客观世界里最深刻的价值和意义。
“滑滑梯搭建”是由孩子主导的学习, 在同伴之间相互的激发与促进下,孩子们的思考越来越系统化,在建构游戏中解决问题、挑战困难、突破自我,获得自信和勇气、成功的体验和成长的快乐!
在活动中,教师还使用了智能设备记录幼儿的探究过程,以此支持教师的观察与评估,观察学习的发生发展。支持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让好奇、专注、探究、想象与创造等,成为其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
专家点评 |
赵一仑博士在点评环节,高度赞赏了申花路幼的STEM课程展示。用“真”、“活”、“美”来形容幼儿的STEM活动,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真实的探究,构建真切的师幼互动关系。同时,在活动中幼儿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是真实且合理的,课程的构建是活的,是开放的的课程模式,STEM课程指向于问题解决、批判思维、沟通交流、同伴协作。在活动中,幼儿还传递出思维美、自信美以及真善美的价值观。
张三花博士表示活动现场看到了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成果,以及由此带来的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在肯定STEM课程实施成效的同时,还提出了如何继续更好在课程中,对幼儿、对教师、对家长进行评价的建议,为园所发展以及接下来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傅蓉萍主任总结及发言时,表达了对教育局领导给予课程改革的支持、专家的引导帮助的感谢之情,并再次肯定了申花路幼儿园孩子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专注性、坚持性和积极投入的学习者的形象,同时对下一步区域层面将继续推进“提升保教质量,优化幼儿学习方式”系列活动作工作部署。
在STEM教育的实践中,申花路幼儿园的孩子们向大家展示了专注的探究态度、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探究品质和深度学习能力。未来,将继续发现儿童,创设探究空间,适应孩子的游戏需求和教育的开展;营造开放性、多样性、自主性的教育环境,最大程度地支持和促进儿童学习与成长。
后期,小编将带领大家继续走进不同园所的研修现场,研生活、研运动、研游戏,更全面地向大家展示西湖区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西湖儿童研究
我们是儿童研究者
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系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湖儿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