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公众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2OTUzNzQ2NA==&mid=2247485064&idx=2&sn=50a591cd5861337b92a0e55e4c6696d5
西湖区幼儿园承办
“提升课程质量 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评价国际论坛分会场活动
6月27日, 2019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评价国际论坛10个分会场的活动如期举行。国内外1600余名幼教学者和代表分别走进杭州10所优质幼儿园现场学习,并从幼儿园课程方案评价、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评价、幼儿园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以及健康、语言、社会、数学、科学、音乐和美术等领域的幼儿园课程评价等维度深入探讨幼儿园课程质量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西湖区文苑学前教育集团、紫荆学前教育集团、闻裕顺学前教育集团作为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首批加快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开展幼儿园精品课程孵化的先行者,分别有幸承办“社会”、“音乐”、“美术”三个分会场的活动展示其课程孵化的成果。上一期,我们推送了文苑学前教育集团承办的“社会”教育领域的分会场。
本期,跟着我们西湖儿童研究小编走进紫荆学前教育集团“音乐”教育领域的分会场,一起感受与会现场的精彩内容吧!
在音乐探究活动中
运用与学会音乐思维
——西湖区紫荆学前教育集团诚园园区
第九分会场
“幼儿园音乐教育领域课程评价”系列活动
2019年6月27日,在杭州市西湖区紫荆幼儿园诚园园区,以“幼儿园音乐教育领域课程评价”为主题的分会场活动成功举行。本分会场活动策划和组织由浙江师范大学幼儿师范学院王秀萍教授负责,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徐韵副教授主持。
上 午 场
上午,紫荆幼儿园的孩子与老师们向与会代表展现了紫荆“乐”文化蕴育下的丰姿风貌。上午的活动由参观环境、集体舞早操、“音乐微戏剧”实践报告、小组音乐探究、专家点评五项内容构成。
遇见”乐”紫荆—参观环境
7:30开始,与会代表们陆续到达幼儿园,在阙晓燕园长与导引老师的指引下,分散到各楼层各班级参观环境。三层走廊上用IPad呈现的班本微戏剧项目课程吸引众多代表,成为环境参观环节的亮点。
与会教师参观环境
与会教师在IPad上看微戏剧课程
享见”乐”儿童—集体舞早操
集体舞的核心价值是社会性交流,即通过与舞伴的眼神、肢体等接触,完成情感的表达与交流。早操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重大的集体性、社会性、仪式性活动。借助集体舞队形变换、舞伴交换等交流途径,早操能够轻松实现“健身与社会性交流”的双重教育目标。
8:30—9:00时段,是紫荆集体舞早操时间。早操活动按大、中、小三个年龄段分段进行,每一年龄段大约十分钟,历经进场、做操、退场三环节。
大班组集体舞早操
大班组早操由“牛仔很忙”与“功夫操”两个集体舞构成。“牛仔很忙”以斗牛士与牛双角色假扮为主线,完成队形变换、角色行为互动与舞伴间情感交流的活动目标。“功夫操”则是中国功夫的幼儿化演绎,孩子们在“嘿、嘿”声中练马步。
大班组早操“牛仔很忙”与“功夫操”
中班组集体舞早操
中班组早操由“同伴进行曲”与“搏击操”两个集体舞构成。“同伴进行曲”是孩子们参加舞会的情境展现,情节以找舞伴、选舞伴、与舞伴共舞的顺序推进。“搏击操”呈现中国“小子”面对面“搏击”演练的英武气慨。
中班组早操“同伴进行曲”与“搏击操”
小班组集体舞早操
小班组早操由“虫虫特工”与“嘿嘿哈哈武术操”两个集体舞构成。在“虫虫特工”的集体舞表演中,小班孩子们变成毛毛虫,用毛毛虫的形象完成同伴互动与玩耍情节。在“嘿嘿哈哈武术操”中,小班孩子展现了他们略带稚嫩的英姿。
小班组早操“虫虫特工”与“嘿嘿哈哈武术操”
越见”乐”发展—“走进紫荆、走进音乐微戏剧”实践报告
9:00-9:30时段,紫荆学前教育集团阙晓燕园长分享了以“走进紫荆、走进音乐微戏剧”为题的实践报告。她用“紫荆之乐”、“音乐之约”、“收获之悦”与“发展之越”四个历时性内容,呈现紫荆音乐微戏剧课程的发展历程。
在音乐微戏剧课程的环境支持方面,阙园长强调:紫荆有专门的“微戏剧游戏室”、“实景小剧场”、“走廊表演区”等场所,提供孩子们创作、分享、展示微戏剧的空间。在班本微戏剧项目创生方面,老师与孩子们的创造灵感来自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班本微戏剧项目课程已不胜枚举。目前紫荆已经把音乐戏剧元素拓展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晨间的集体舞早操、午间的音乐欣赏、离园的音乐故事等都渗透着音乐戏剧的元素。欢迎您走进紫荆、走进紫荆的音乐微戏剧!
阙晓燕 紫荆学前教育集团总园长
创见”乐”思维—小组音乐探究活动
高阶思维基于低阶思维,低阶思维旨在高阶思维。高阶思维的发生是反思——问题生成——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音乐高阶思维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长期浸染在音乐问题解决过程,是孩子们应用与学会音乐高阶思维的实践路径,所以,旨在问题解决的小组探究学习方式是学会高阶思维的最佳途径。小组探究活动包含音乐问题生成、音乐问题确认、小组探究、小组呈现问题解决方案等四个步骤。
9:30-11:30时段,是紫荆幼儿园的小组音乐探究活动展示时间。紫荆幼儿园展示了两个小组音乐探究活动,分别由张雪莲、刘可君两位老师担任活动总指导,两个活动的分组指导则由倪佳琪、董鸿、许依雯、程卉欣四位老师承担。
探究活动一:松古卓
步骤一:音乐问题生成。在小组探究活动开展的三天前,张雪莲老师已经把“松古卓”乐曲表征为“小猫钓鱼”律动故事,通过小猫与小鱼双角色扮演的游戏化学习方式,让孩子们掌握。掌握乐曲的标准是孩子们能用表演方式把乐曲的情绪特征、句段结构特征、拍子稳定特征表现出来。
步骤二:音乐问题确认。在分小组探究之间,张雪莲老师先把“小猫钓鱼”的律动故事以图形谱的形式呈现出来。图形谱使音乐句段结构、拍子组合模型构成的音乐形式特征以视觉方式让孩子们阅读与理解,使律动特征与“松古卓”乐曲的音乐特征建立联结。然后,张雪莲老师提出孩子们需要解决的音乐问题:为以图形谱方式呈现的乐曲创编新的角色与故事情节,并能够合音乐地把新编的故事情节用律动表演出来。
步骤三:小组探究。孩子们自由组合,分成4-6人不等的小组,进行新角色、新情节、新动作创编。每一小组有一位老师专门指导。
步骤四:分享表演与多形式评价。每组小朋友的分享都经历:讲解故事概括、表演分享与评价三环节。
大班音乐探究活动“松古卓”小组探究环节
大班音乐探究活动“松古卓”分享环节
探究活动二:草丛中的土拨鼠
这一探究活动由刘可君老师执教,探究学习的四个步骤与探究活动一般过程相同,差异在于乐曲不同,导致的问题表征方式与问题解决方案不同。
大班音乐探究活动“草丛中的土拨鼠”小组展示环节
大班音乐探究活动“草丛中的土拨鼠”集体表演环节
两个探究活动现场趣味横生,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自信、勇于表达及乐于倾听等良好品质,获得与会代表们的高度认可。
探见”乐”表现—专家点评
11:30-12:00时段,是专家点评时间。来自南京三八保育院的陈静奋老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杜悦艳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徐韵副教授就小组探究活动做了点评,浙江师范大学幼儿师范学院的王秀萍教授对小组音乐探究活动的意图与实施方式做了讲解。
点评一:陈静奋老师
陈静奋老师认为活动中教师所提供的图谱为幼儿后期的创造搭建了良好的支架。图谱为幼儿的音乐理解打下基础,孩子们在此基础上尝试用故事、动作、集体舞等经验合作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陈老师认为音乐探究活动同时蕴含着不同学科的渗透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价值,体现了《指南》中关注孩子发展整体性的理念。
陈静奋 南京三八保育院教研主任
点评二:杜悦艳副教授
杜悦艳副教授首先表示图谱的运用本身存在些许争议,但在幼儿特定的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适宜性,它可以为孩子提供音乐方面的前阅读经验,让孩子以符号的方式理解音乐的元素特征,以及这些符号背后所要传递的关于情绪情感与故事内容的信息。其次,两个活动让大家看到了紫荆幼儿园扎实的课程实践底蕴。是幼儿园长期给予孩子的动作表达、空间概念等前期经验,才造就了今天现场活动的精彩呈现。
杜悦艳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点评三:徐韵副教授
徐韵副教授表达了对这两个探究活动中评价环节的感悟。她说我们一直追求教学过程的多元评价,但是,多元评价如何避免表面形式的多元,真正走向通过评价帮助孩子反思自己学习的主旨,这一直是教学过程多元评价的难题。今天两个探究活动在分享与展示环节呈现出来的多元评价,给了我们一个极佳的范例。首先,孩子自评、同伴互评、执教教师评、客人老师评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得到充分体现;其次,每组幼儿都亲历了音乐问题解决过程并给出解决方案的思维运作历程。所以,对于来自不同主体、不同意见的评价,都能给予真实有力的反馈。无论是接纳还是反驳都具有事实依据,呈现出比较高的反思水平。
徐韵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点评四:王秀萍教授
王秀萍教授作为音乐分会场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对音乐分会场各项活动历经二个多月的指导。研讨会现场她向大家解释了两个音乐探究活动在大会上展示的意图以及日常实施方式。首先,她强调不同的音乐学习方式指向孩子不同的音乐思维,音乐探究活动主要是通过音乐问题解决过程,促使孩子应用与学会高阶思维。其次,她解释了科学探究与艺术探究的差异。再次,她解释了孩子的音乐创造与孩子的美术、舞蹈、戏剧创造的差异。最后王秀萍教授强调,师生比、时间空间条件、教师指导能力等都是影响小组音乐探究活动质量的重要变量。
王秀萍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教授
下 午 场
下午,分会场活动围绕“幼儿园音乐领域课程评价”主题展开研讨。共有六位发言人,分别就音乐教学的问题诊断与调适策略、幼儿园音乐课程核心经验、艺术课程评价国际趋势、教师创编歌词策略、音乐教育过程性评价、音乐教育领域目标体系构建等主题进行发言。下面为六位发言人的主要内容。
谈亦文: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教与学的
问题诊断与调适策略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谈亦文副教授提出:音乐教育中教与学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因为幼儿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教师不适当的教学行为所致。
谈亦文副教授认为:在具体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因素、幼儿因素、程序因素、方法因素、材料因素、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是引发音乐教育中教与学问题的主要因素。
谈亦文副教授采用设身处地的关怀立场,结合生动丰富的教学案例,分析了真实教育情境中的各种教与学的问题,并采用参与式体验的方法帮助教师梳理了化解教与学问题的具体策略,阐述了这些策略背后的支撑理论。
谈亦文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
杜悦艳:幼儿园音乐课程中的核心经验
核心经验是最主要的领域概念和技能,可以作为幼儿早期教育教与学的组织框架。杜悦艳副教授以为德沃夏克的《幽默曲》设计的韵律活动为例,通过与会教师自身的体验,带领老师们了解如何通过分析韵律活动的教学内容,从而尝试梳理出韵律活动的核心经验。音乐领域的核心经验还需要回归到音乐,回归到活动本身。核心经验的梳理就是为了帮助幼儿进行有效的学习,聚焦信息,从而避免无效信息对幼儿的干扰。
杜悦艳副教授最后指出核心经验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经验,来源于教师对“教谁、教什么、怎样教”的解读。作为幼儿发展的支持者,教师还需要明确核心经验的系统性,注重经验之间的关联和支持。也需要基于幼儿当下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帮助他们科学地理解基本的领域概念,并促进该领域逻辑思维的发展。
徐韵:让儿童的艺术学习看得见
——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模范基石评估解读
徐韵副教授在会议上详细介绍了2014年美国新出台的《国家核心艺术标准》,该标准呈现了美国艺术教育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评价方式。新《标准》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框架,使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环境下不同班级的特点,找到最适宜的教学目标。然而,教师仅制定了教学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估也至关重要。因此,新《标准》还为教师提供了一套“模范基石性评估”。新《标准》中每个年级的具体学习指标并不只是一套学生需要知道和能够去做的清单,而是一套基于艺术目标可以达成、可以评价的学习结果(outcome)。同时,模范基石性评估多使用真实、动态和交互的情境化测评考察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将艺术评价“嵌入”艺术课程。艺术教育具有的文化独特性,国外艺术教育未必都能适用于中国的艺术教育,如何本土化是亟需讨论的问题。
沈颖洁:音乐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
支持性评价:从非音乐表达转向音乐表达
沈颖洁从当前教学活动中教师惯常的评价用语引入,指出这些评价往往聚焦学习结果的达成与否,但对如何支持儿童的审美和艺术表现力,缺乏必要的引导。提出要珍视儿童基于本能、或出于偶然的稚拙表达,在“解读”和“翻译”中 支撑、维持儿童的表达,使之从混沌走向清晰,从盲目走向刻意,从随性走向精致创意,那么孩子天性中潜在的艺术灵性也将被激活和美好地绽放。沈老师分享了四个步骤:第一步为焕发与接纳,通过饶有兴致的倾听、感同身受的共鸣、充满好奇的追问,来充分焕发儿童的本能感受与表达。第二步是理解和诠释,可以用打比方、做解释、加感叹的方式来理解和诠释儿童的表达,帮助孩子把他转瞬即逝的朦胧的感受明朗起来,把他不经意间的一种本能反应强调出来。第三步是联结与提炼,教师要努力扩展儿童的艺术语言,并赋予表达积极的含义。第四步是挑战与期待,给出儿童进一步挑战的思路与方向,并始终带着游戏精神地去寻求更丰富、多元、精准的表达,实现自我超越。
沈颖洁 杭州市西湖区幼教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
陈静奋:退一步海阔天空
——歌曲难度降级促进师幼创编空间
陈静奋老师分享了幼儿园歌唱教学设计中的一种“从歌词创编开始的”设计:通过歌曲难度的降级的设计,促进歌曲“多种可能性”创编的师幼共建。
陈老师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中有关“创造力”的子目标,联系到歌曲的组成要素,以案例的形式分析了适宜歌曲的减法思路,即选择合适的歌曲,将歌词部分简化为句式简单、语法结构单纯清晰且重复的形式。在这个基础上,活动从幼儿倾听教师提供的新歌的第一段歌词开始,到教师演唱幼儿提供的新想法,逐渐过渡到幼儿演唱自己或同伴的新想法。
在支撑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这样“减法”的设计思路是从简单开始进入的建构性学习方式,不断加入螺旋循环上升的“创新”元素,不断拓展歌曲的内容、结构和组成。
王秀萍: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体系的建构
王秀萍教授对总目标、分目标、年龄目标三层目标结构中每层目标内容与维度的确定展开分析。第一,基于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家政策层面文件,基于以美国《2014年国家艺术核心标准》为代表的国际层面的艺术标准文件,基于艺术心理过程理论,确认的音乐教育领域总目标内容为“感受、表现与创造”。第二,基于分目标能力与内容双维度功能,基于艺术领域内容不指向知识、概念的国际趋势,基于总目标已确认音乐能力维度目标,确认的音乐教育领域内容维度目标为“以嗓音为媒介”“以身体动作为媒介”“以打击乐器为媒介”三项。第三,基于年龄目标指向把能力与内容维度目标细化到年龄段的功能,以分目标为纵轴内容,以年龄段为横轴,确认各年龄段目标内容。
王秀萍教授强调,在确认每一层目标内容时都要编号,目标层层细化、号码层层累加。这样,在课程内容制定环节才能做“对标”工作,在课程实施制定环节才能检验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等各类活动安排的合理性,在课程评价环节展开“嵌入式评价”时才有的放矢。
六位发言人的精彩分享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印象,也引发了诸多讨论与思考。
在课程建设的路上,我们西湖幼教人,
始终用:“坚”“定”“意”“念”
呈现着“变化”的故事,
演绎着“生长”的力量,
继续投入每一份“热忱”
继续着力每一个“当下”
我们定能见到西湖幼教“崭新的风景”
唯愿、唯盼……
我们始终在前行的路上!
西湖儿童研究
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
微信公众号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湖儿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