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西湖区推进该项目以来,各园立足实际,从“随机事件、教学行为、班级环境、儿童表达”四个方面借助首轮视导中发现的薄弱环节,进行园本化的研修与探索。2017年12月19至21日,“基于儿童立场”的区幼儿园第二轮半日现场视导——班级环境板块分别在政苑幼儿园、翠四幼儿园、北山幼儿园举行。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傅蓉萍主任、教研员沈颖洁特级教师、各区片协同教研员以及22家幼儿园业务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专项视导。
政苑幼儿园近年来倡导“真支持”下的幼儿环境创设,业务负责人金珍珍老师就2015年环境视导反馈以及两年来幼儿园在“特别的我”课程引领下,努力让环境成为孩子真实学习过程、个别化的想法及表达、学习品质评价的呈现做了回顾与汇报。
“真支持”下的
幼儿环境创设
环境,
是孩子活动真实学习过程的呈现
随着孩子的问题去解决,把活动的过程自然而然的梳理出来,这既是主题墙面的内容,也是教师自身教学过程的一种梳理,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实践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环境,
是孩子个别化的想法及表达
环境的来源,有一部分是孩子自身作品的表达、内心想法的表达或结合园本课程的自我规划: 从给小也寄信——到讨论各种通讯方式——到讨论信息站的问题——到讨论关于世界宇宙的消息——探讨宇宙中的外星生物…形成了这幅宇宙小世界。这正是孩子内在成长学习的过程。
环境,
是孩子学习品质的评价与呈现
我们的环境,希望能与孩子充分互动,同时运用这一载体来评价孩子的活动状态。在很多班级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区几乎都有各种小名片,它们来自于孩子活动后获得的评价,有老师的、有同伴的、也有家长的。小名片让每个孩子都有了自我展现的平台。
追随幼儿的实际需求,为他们创设持续、跟进的环境,支持孩子深入、长久的学习。
翠四幼儿园是三所园中最为老旧的,但丝毫不影响她过出生活的“有滋有味”。程洁副园长从园所的基本条件和前期视导存在的问题入手,介绍了幼儿园在环境研修中的做法。
小场地也有大滋味
空间利用
虽然园舍场地老旧,但是小场地有巧设计、老物品有新玩法,创设真正属于儿童的环境,就从空间改造开始。
创设优化
没有了区域牌、没有了大量学习工具的陈列、没有了纯装饰的作品,取而代之是儿童的设计和创想、多元的材料与空间、真实的表达与呈现,从标识创设到空间布局的开发利用,处处体现了基于儿童视角和需要来助推其发展的环境创设理念。
课程渗透
让主题墙追随儿童,呈现他们的发现与探索 ;让区域跟进儿童,在情境中模拟,在互动中启发;从游戏馆中发现儿童,实践体验,循序推进。
真正让环境发现儿童、追随儿童,小场地也有了教育的价值和意味。
北山幼儿园近年一直致力于“主题背景下支持儿童学习的班级环境”研究,在课程与环境中都有很强的前瞻性,陈慧楠副园长跟大家分享了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的经验与做法,她们认为“能支持”儿童学习的班级环境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有意义的环境
环境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方法和思维
标题
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当下的问题和兴趣,在环境中“设计”问题情景,引发幼儿去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挑战幼儿的认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和构建新观点、新策略,丰富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因此,环境中还需呈现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才是可供他们迁移运用、受益终身的能力。
环境能关注幼儿的经验和学习方式,
促使幼儿的学习从浅表到深入
标题
我们需要探讨不同年龄幼儿在活动区中的学习行为,借鉴《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学习方式,努力去读懂幼儿的思维,进而贴近幼儿的发展需要去创设和调适活动区环境。环境促使幼儿“深度学习”,也使幼儿真正体验到“幼儿园的环境变化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以及“自己拥有改变环境的能力”。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环境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可能性,
引发幼儿产生认知冲突
标题
教师在创设支持幼儿学习的班级环境时,先考虑是否能带给幼儿丰富的经验,再提供开放性、灵活性、蕴含多样性的探究材料,让幼儿在自主、自我的材料互动中感知或体验相应的概念,同时环境也能引发同伴的经验交流,形成认知冲突的产生,成为课程推进的依据。
从偏重“主题墙”到重视“空间和材料”, 让主题环境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让环境的价值真正体现在幼儿的发展之中!
区指导中心沈颖洁特级教师
沈特对三所幼儿园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政苑幼儿园追随儿童的脚步,基于园本课程下的环境创设与表达,为儿童学习的持续探究创设有情趣、有动态的环境;翠四幼儿园因地制宜,把生活教育精细化,融入到环境中的点点滴滴,让老园所焕发新生命;北山幼儿园在环境创设理念上的前瞻性是一种学习的标杆,特别是教师的课程理念、项目意识以及怎样基于儿童发展做支持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区指导中心傅蓉萍主任
傅蓉萍主任也对本次视导活动进行点评:她指出这两年在环境研修中发现各幼儿园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课程意识”已然体现在了环境中,老师们开始关注孩子们在学习中的思维方式,这一点非常可贵,让环境成为儿童学习的老师。相信通过此次视导,所有参与的幼儿园都会沉下心来去思考如何把环境还给儿童,体现环境的教育价值?坚信,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在区“发现儿童——旨在儿童观重塑的课程改革行动”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将环境重心去关注“儿童的”:孩子在环境中是否能获得身心愉悦的满足?是否能唤起原有经验的链接,进而推动其积极的去建构新知识经验?追随儿童学习发展的轨迹不断调整环境的过程,既为儿童提供了经验建构的多样性机会,而且也张弛有度地为教师带来更多弹性,去关注空间、材料、内容,怎样基于儿童发展作更好的帮助与支持。这种“角色”、“意识”、“行为”、“策略”转变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教师教育理念、儿童观、课程观的悄然改变,这让我们的研修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让我们一起努力,从“为了幼儿”到“基于幼儿”,做“基于儿童立场”的有意义的环境!
小编:古幼 俞晓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湖儿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