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式”研修
探寻保教提升
一、引领式阶段,以理促思
1.组长带领教师对《评估指南》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解读关键词、链接理论、联系实际等方式,大家对《评估指南》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磅文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教育过程”板块的要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对优化幼儿一日生活展开了更多的反思与实践,决定通过一日活动观摩的方式跟进班级的保教质量。
? ?
? ?
解读一日生活中各环节过渡的有效
师幼互动
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指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兴趣、需求,了解幼儿原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了解幼儿的真困感,找到幼儿发展真正的增长点。本学期我们围绕一日生活里各个环节中有效师幼互动策略进行研讨。同时利用专业的一日活动安排视导表来记录反思与评价。我们发现生活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晨间接待、盥洗、用餐、喝水、午休、组织离园等过渡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基于理解 概念梳理
01什么是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
02一日生活中各环节流畅的意义。
03各环节如何整合过渡?
“过渡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也是联系幼儿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的纽带,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效的过渡环节会使一日活动更自然、更顺畅,使幼儿在园的生活更舒适。
我们通过对一日活动计划的分析发现各环节和生活活动的衔接频次很高,生活环节中高效师幼互动以及合理的过渡环节及策略至关重要。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与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从《纲要》指出的“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的角度出发,在一日活动中区分出哪些是必要的过渡环节,哪些是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并将不必要的环节从一日活动中删除;调整一日中幼儿的各种活动,优化一日活动的安排。
二、观摩式研讨,以思促行
观摩前期,每位教师针对本次一日活动中幼儿的盥洗、进餐、午睡、离园等生活环节进行细化研讨,明确了老师们在组织过度环节中会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强调一定要结合《纲要》《指南》精神。
观摩活动中,教师以《指南》为依托,以《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为参照,带着《半日活动观摩记录表》,全方位的观摩大二班常规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幼儿真实学习情况。参与观摩的教师基于绿藤半日视导的内部他评从幼儿行为表现、教师的站位、引导方法、班级的常规亮点与不足等进行了记录、评价、反思与交流。本班教师则通过“绿藤保教日志”进行教师自评,对一日生活中的师幼互动情况等进行记录回顾,关注幼儿需求。
★“站点式”观摩
每个班都是一个观摩站点,大家采用轮动式组织每班承担至少一次的半日活动。第一站,观摩对象是大二班戴老师和她的孩子们。班级环境中体现教师用心,用半成品材料制作作品展示标识、捕捉时事新闻共绘阅读图书等;环境中充满孩子痕迹,柜子上、墙面上,悬挂的、粘贴的,平面的、立体的,真正体现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第二站,观摩对象是小班的程老师和她的孩子们,老师在环节中与幼儿如何互动,对话,每一个小细节都体现了老师对孩子们的爱。
★“板块式”追踪
观摩的老师分别围绕生活、游戏、运动、教学四个板块进行重点观摩。观摩中,有的老师采用数据式记录,如老师洗了几次手、幼儿记录了几次喝水标识、采用七步洗手法人数等。有的老师采用追踪式记录,追随戴老师的脚步,认真倾听她与孩子的对话并记录。有的老师采用导图式的记录,记录空间转换次数和环节等待的时间,还有的老师采用多媒体记录,用视频、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游戏中值得思考和分析的内容。
三、交流式反馈,以思助行
观摩结束后,大家对照《评估指标》对一日活动中的活动组织与师幼互动进行重点关注,通过观摩表、评价计划单等显性结果进行分析,梳理了半日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下阶段大家需要改进的方向。对教师如何基于半日活动评估,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小
班组:
聚焦环节中的师幼互动
通过对班级现场半日活动的观察记录,老师们从具体的时间、环节等记录了小班半日活的一些情况。
在对班级半日活动的观摩过程中,分析和记录每个过渡环节的用时量,和孩子们的拥挤和消极等待现象的时长。
从上表可以看出,幼儿在“生活(点心)”和“生活(餐前)”两个环节的消极等待时间占比较大,是两个需要重点优化的环节。从环节用时上可以总结出过渡环节的类型:长时过渡和短时过渡。怎样才能缓解幼儿拥挤现象和消极等待的时间,让过渡环节衔接更加顺畅,质量更高,是我们进一步研修的内容。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一日活动的生活环节速度不同的幼儿做同样事情所花费的时间相差很大,有时速度快的幼儿等待的时间长达18分钟,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也应该采取相应措施。
中
班组:
关注偶发,尊重差异——基于“绿藤保教日志”让一日生活中的师幼互动有迹可循
教师通过撰写“绿藤保教日志”的方式记录自己“发现、理解、支持”的师幼互动过程,并通过回看方式,发现自己在“发现、理解、支持”师幼互动策略上的优点、不足与进步。在记录的过程中,出现偶发性、关键性事件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内容的灵活记录。
关注点:
分析与记录:
发现、理解与支持:
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绿藤保教日志的分析与讨论,发现老师们的师幼互动的觉察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
1
从“被动”发起走向主动发现。
记录不再盲目,聚焦随机,基于每天的观察记录,有意识地进行调整,让幼儿拥有更多主动探索的弹性和空间。
2
从即时性回应走向持续性支持。
基于日志进行回看,根据前一次的回溯进行梳理,根据幼儿内需不断推进,进一步延伸拓展,支持幼儿持续性阶段性发展。
3
重视儿童与环境的“对话”。
幼儿在观察探索周围环境时获得新的经验生长点,教师需提升自身的敏感性,有效的进行师幼互动促进幼儿经验的生长。在幼儿的行为里“看”到无数的可能性,并支持幼儿实现这些可能。
大
班组:
区域游戏中师幼互动的关键步骤解读
大班组围绕“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关键步骤解读”,在借助师幼互动表格进行记录、评价、反思和对理论著作的重温解读以及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推进区域活动中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发生,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
通过观察记录我们发现两个班的区域活动中实施普遍存在以下师幼互动现实:
1.不管不顾型:无论活动是否有价值,幼儿爱做什么就做什么,放任其做任何事。
2.单向传输型:教师的单向传输,教师的互动只是为了让幼儿说出标准答案。
3.留于表面型: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看似热闹、互动多样,实际不能促进孩子能力的提高。
要如何进行价值判断:
1.空间的感知和建构
2.满足成就感
3.人际交往
幼儿需要在不断地尝试将藕中获得空间感知和操作技能,从而获得满足和成就感,在搭建的过程中也获得人际交往的提升。
思考和将具象事物重建的能力:
需要将脑中具象事物进行材料构建转换,愿意去操作尝试。
对教师如何基于半日活动评估,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注问题:以评促践,落到实处
1
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2
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什么好建议?
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倾听幼儿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幼儿表达表征;以儿童为本位,充分地把管理权交给孩子。如设立小小管理员,鼓励幼儿参与班级管理;安排富有弹性的管理时间,服务幼儿兴趣。
教师通过多维度的具体指标,从环节统计、频次数量、策略使用的结果,进行教师自评,剖析当下的我。并提出下一步自己保教行为优化的具体策略,更新今后的我。
动静交替,集体活动与自主活动并重。保证幼几有自主选择与自由活动时间。尊重幼儿的游戏权。保证游戏时间游戏类型全面,均衡。安排开展不小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内容丰富,但有些消极等待与过度组织。
在保教日志中,教师用“问题链”来记录师幼互动中的场景,倾听幼儿的问题,并以此为雏形,提出教师的驱动性问题,支持与拓展幼儿的学习。
在儿童的学习生活中,对于许多的事物都有着他们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教师想要支持到儿童,首先需要去尊重和回应他们的想法和意愿,根据儿童面临的问题去支持和拓展他们的经验。
观
摩亮点梳理:
不
足及建议:
评
估研修带给我们的后期思考:
我们深知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有效的师幼互动不仅在一日活动中与幼儿的关系更加亲密,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更要学着倾听、聆听孩子们当下真实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有机会选择、表达、参与自己的决策,给孩子每天的生活加点料,让孩子做自己的小主人。
“儿童在哪里,师幼互动就在哪里,师幼互动源于生活,立足于游戏”。大家共同研讨掌握规范化的一日活动流程,从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挖掘细节。通过园本研修,进一步提升教师捕捉一日生活偶发教育契机,发现幼儿新的学习方式,帮助教师提高“发现、理解、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的师幼互动评价能力,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老师们也会继续不断反思和总结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找到对应的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在细微中发现问题,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不断地提升一日活动质量,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文字编辑:金雯琳
图文编辑:李 璠
责任编辑:洪 娴
总 编:孔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