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目标“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一栏中,对幼儿参与游戏的方式进行了具体的年龄阶段划分,其中对大班幼儿的参与方式界定为:5-6岁幼儿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幼儿具体都会用哪些策略去吸引同伴呢?当幼儿使用的策略失败后,是否还会继续使用其他的策略?笔者观察了某幼儿园大班幼儿开展建构游戏后发现,当幼儿被同伴的游戏所吸引,非常强烈地想要加入到同伴的游戏中时,他会使用更多更高级的策略,并且持续变换参与策略直至成为游戏的一员,和别人一起享受游戏的乐趣。
案例回顾
早上游戏时间,大班建构区8个小朋友(6个男孩,2个女孩)开始了他们快乐的建筑搭建游戏。当老师交代完游戏规则后,5名幼儿自行组建了一个搭建小组(3个男孩,2个女孩),在地板中间开始热火朝天地搭建起来。这时,阳阳走到离他们5个很近的角落也开始了自己的搭建工作,他多次抬头看看5名幼儿合作搭建的场面,然后收起积木,站到他们旁边,又围着他们的建筑边走边看了一圈。对老师说:“我想要三个人跟我一起玩。”见老师无应答后,他径直走到5名幼儿旁边,但话还没说出口,就被其中的一个男孩的话“你不是管理员,就不要再管了”给挡了回去。阳阳听了男孩的话,指着男孩语气沉稳地说:“你是管理员吗?你有资格管我吗?”
见无人回应后,阳阳开始和旁边另外两个男孩一起搭起来,但他总是被那5名幼儿热闹的搭建气氛所吸引,一边自己搭建,一边张望,又经常专门跑到离自己较远的5名幼儿旁边的积木筐取积木,偶尔说一句:“你们搭的是什么东西啊?”还用“积木枪”扮演“警察”的角色指挥他们,也会看着他们搭建的高高的建筑说:“相不相信我把你们这个建筑推倒。”面对幼儿的质问“不信!你敢?你推啊?”阳阳没有理会,拿着“手枪”做出“开枪”的姿势继续回到自己的区域。
突然,一名男孩不小心碰倒了阳阳搭建的建筑,阳阳镇定地说道:“我要在这里定规矩,谁要是从这里拿积木,那你就要给积木,积木当钱,给几块你就拿几块。”其他幼儿以“抢劫犯”“小偷”等语言表达对阳阳的不满,但阳阳没有理会他们。很快恢复了平静,其他幼儿都按照阳阳的“规则”有秩序地拿取积木。阳阳用积木枪一直模仿“警察”,“巡逻察看”是否有人违反规则。过了一会儿,阳阳对一个拿着长条板子来换积木的女孩说:“以后我这里改规矩了,像这种长条的板子一次就可以换5个小积木。”面对井然有序的场面,他又对5个搭建积木的幼儿说:“你们总是弄坏我的东西,怎么办?”其他幼儿纷纷反驳:“我们没有弄坏你的东西。”阳阳说:“那这样吧,你们只能拿这边(前面)的东西,我们只能拿这边(后面)的东西。”其他幼儿一致同意说:“好!”就在他准备离开时,不小心撞倒了5个小孩搭建的花园一角,其他孩子都喊着让他赔钱。他说:“我们那边的都给你们吧。”说完他自己也吐了一下舌头,羞涩地笑了。
同一游戏中幼儿不同的参与方式
第三阶段——制定规则、创设游戏情境,表现包括:
1.制定拿取积木的规则,引导别人参与游戏
2.创设游戏情境
3.调整规则确保游戏顺利进行
从参与合作游戏方式看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
教师并没有答应阳阳的请求,而且其他幼儿也对他态度不友好,说他像专门管人的管理员。从阳阳的言语中可看出,他是非常失落、委屈乃至生气的。但他并没有当场动怒,而是很快恢复平静。维果斯基(1976)强调,游戏能使儿童在一个更高的认知水平上进行活动,而他们在其他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水平则低于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认知水平[1]。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阳阳多次把握住自己的情绪,例如,当其他幼儿提出质疑、碰倒积木、大喊要他“赔钱”时,阳阳都把现场的“火药味”控制住并化解。阳阳的表现很有代表性,表现出大班幼儿在情绪方面掌控能力的发展以及在社交方面心理能力的提高。
虽然第二阶段阳阳的使用策略比第一阶段巧妙,但他始终都未能成功加入到搭建高楼大厦的游戏中去,而是站在门外看热闹的、不被注意的边缘人物。但是当搭建高楼的一名幼儿不小心碰倒他的积木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阳阳以此为由,通过创设取积木的规则,再一次发起了交往行为,成为了“积木监管人员”,说明他对每一个加入游戏的契机非常敏感。正因为对游戏规则的制订,他成功地加入搭建高楼的游戏中,并且从游戏边缘人物转变成了中心人物。
随着违规取积木的幼儿人数逐渐减少,关于规则的交流也减少了。为了继续维持交往关系,阳阳和5位幼儿商定了新的规则,对之前的游戏规则进行了重新调整。这说明他非常灵活地使游戏过程具有连续性,也具有发展性。从阳阳对游戏参与度的不断深入可看出,他使用了不同的参与策略,而且这些策略是随着游戏的发展而有所调整的,这对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幼儿参与游戏的方式对教师的启示
(一)及时引导,帮助幼儿分析参与游戏的方式
皮亚杰强调游戏对幼儿整个心理建构和认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虽然幼儿采用了多种参与游戏的方式,但是他们并没有对自己的各种策略有理性的分析和认识,也不是很清楚哪些是恰当的,哪些是不恰当的,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梳理参与游戏的过程,分析行为的对错。
分析案例可发现,阳阳的参与方式很多是不恰当的,如刚开始企图直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后来将公共的积木占为己有、引起同伴的争论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找出问题,思考这样的方式是否是好的,帮助幼儿找出参与游戏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可以启发参与能力较弱、没有办法顺利加入到合作游戏中的幼儿,以便他们能更好更快地加入合作游戏当中。
(二)帮助幼儿分享有技巧的参与策略,让更多的幼儿学会积极主动参与游戏的方式
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从案例中发现,阳阳直接要求参与的“申请”失败后,使用了很多吸引同伴注意的策略,并能根据具体情境随时作出调整。这些都是他参与游戏的闪光点。教师应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善于捕捉关键的游戏行为,将阳阳的游戏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幼儿,启发更多的幼儿学会迁移他人的宝贵经验。使他们认识到,当在自己的游戏中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也可以像阳阳一样创设游戏情景,主动吸引别人的关注。尽量减少因无法加入到合作游戏中而被边缘化的儿童,让更多的儿童体验到合作游戏的乐趣。
总之,幼儿在合作游戏中的交往活动对其积累社会性交往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幼儿的每种交往方式都要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才能检验其适宜程度,也才能内化为支配幼儿继续行动的方法方式。
参考文献
[1](美)弗罗斯特,游戏与儿童发展[M].唐晓娟,张胤,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171.
[2]王翠萍.幼儿园区域游戏指导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4):88-89.
-END-
原文摘编自:代亚梅,邱学青.幼儿参与合作游戏的方式及其对社交能力发展的影响[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04):18-20.
推荐阅读: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喜欢就点亮“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