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第五条也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不是就是游戏素养的提升?如果要提升教师的游戏素养,可以从哪些地方入手?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集团总园长余琳立足于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自身情况,讲讲教师专业成长的那些事。
余琳
01/
学历低、编制少的现状下
更需要用专业武装自己
幼儿园教师的现状到底怎样?我们以一个区为样本做了调查分析。
在学历现状上,研究生占教师队伍的5%,本科生占幼儿教师队伍的31%,大专(包括职高)占64%。
当然,并不是学历越高,学前教育的师资专业水平就越高。但不得不承认,学历越高的人,经过系统的训练,具有系统思考的能力,能从现实中探寻事物的本质,理论功底会更强。他们的发展有可能是缓慢的,但后劲会更足。
在教龄现状上,10年以上的教师占20%,5-10年的教师占20%,5年以内的教师占14%,一年以内的教师占46%。
在职称现状上,高级教师受到编制人数的限制。侯莉敏教授曾说:当幼儿教育还在注重结构质量时,基础教育已经在重视过程性质量。过程性质量一定和教师的专业水平相呼应。
这样的现状下,幼儿园老师注定需要用专业来成就自己,用专业让自己在社会上受到更多肯定、尊重和认可。
教师队伍中,专业空场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
第一,老师们不敢研究、害怕研究,认为这是专家、学者们做的事情。
第二,老师缺乏组织策略,当班上几十个孩子同时吵闹时,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让孩子们安静下来,进入思考状态。组织策略并不是简单地管理儿童,而是让儿童在活动或游戏当中,带着自己的思考采取行动。
第三,幼儿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相对缺乏。幼儿园没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有敏锐的嗅觉,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
第四,缺乏儿童视角。从儿童意识走向儿童能力,中间有漫长的路需要前进,有了意识,老师不一定就拥有了能力。
02/
在有意识中提升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可以激励我们前行,在谈到专业素养时,我们还可以用游戏素养进行表达。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既是国家要求,也是普遍共识。
什么是基本活动?王振宇在《论游戏课程化》中提到:
二:教师反对对儿童游戏的指导,认为教师指导了游戏,游戏就不再是儿童的游戏,而是教师主导的游戏。
在这样的趋势下,幼儿园的游戏呈现出忽视学习、过度娱乐化的倾向,这样的游戏不符合国家对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质量的游戏才能支持高质量的教育。
03/
高兴、快乐
不应是幼儿园教育追求的唯一价值
首先,我们重新定位幼儿园的价值。幼儿园是教育机构,不是游乐场。高兴、快乐不应成为幼儿园教育追求的唯一价值,育人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标。
什么是游戏惯行?当看到儿童现场的游戏时,能直觉做出反应:明白儿童在做什么,怎样支持他,儿童能在游戏中获得哪些经验的重组和新经验。这需要老师持续不断地修炼和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十六幼教师游戏素养内核已经变成:游戏信念、游戏精神、游戏知识和能力以及游戏力。
游戏力指的是共玩能力、洞察能力和共情能力。其中也有具体指标,老师通过这些具体指标修炼自己。
在游戏精神上,我们将游戏性和幽默感植入。教育就是一个人推动另一个人,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教师自身的精神境界和生命状态可能就是最好的资源。
这就是游戏精神,当老师都具备这样的游戏精神时,再投入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育当中,才能进入游戏场。我们对幼儿园教师的游戏素养进行了五个阶段的描述:萌芽期、生长期、茁壮期、绽放期和硕果期。
每个不同阶段的老师,对照上述的四个素养进行阶段性评价,以达到幼儿教师游戏素养的提升。我们认为贯穿游戏素养提升的核心或关键,是教师本人游戏力的持续生长。
04/
如何在有意思当中实现有意义
策略一,在有意思的儿童当中找寻有意义的研究。在鄢超云教授的带领下,十六幼出版了《图解游戏》系列丛书,我觉得非常适合刚入职的老师通过其了解什么是游戏,儿童游戏行为背后的想法等。
图书推荐
名称:《图解游戏》
作者:余琳、文贤代、吴庆国
书籍简介:本书汇集了一线教师对游戏的疑问,教师基于自己的实践立场和话语体系来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书籍呈现方式多元,有教师朴素的游戏观点的阐述、生动游戏案例的呈现、轻松图说游戏的对话,还有专家的视频微课解读,是让一线教师在趣味阅读中丰富游戏理论与知识,提升游戏观察与支持能力的创新读本。
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研究儿童,其实会有很多小课题。想让幼儿玩出水平,而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参与,这是不可能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很多有效的师幼互动,所以十六幼会有“支持大班建构游戏发展的教师策略的研究”这类课题,老师通过有策略的提问,助推儿童的水平不断提高。从较小的角度切入,让老师在一点一滴中进步。
策略四:在有意思的行为中找寻有意义的研究。
在创意签到的案例中,老师在过程中不断发现儿童有意义的行为,又思考如何让儿童的行为更有意思。在有意思的背景下,更有意义地育人,所以孩子们有了第三次选择。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把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变得有意义。在有意思当中不断实现工作的意义,专业发展的小期许就能得以实现。
余琳园长从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的现实情况出发,分享了园所中教师游戏素养成长的路径。通过她的分享,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并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属,只要教师有意识,抓住儿童微小的对话、行为、活动,深入研究,持之以恒,就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大家说丨胡华:从专业能力到教育智慧,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何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