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倾听中发现儿童。”对于幼儿自主游戏中的观察者——教师来说,有效倾听是了解和发现儿童的重要途径。而在自主游戏现场,教师通常比较关注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以及人际交往、游戏常规建立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在倾听幼儿表达的时候则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意识,缺少基于儿童立场的有效倾听和尊重儿童的开放性回应。因此,我们尝试像放手幼儿游戏一样放手幼儿去表达表征,学习“接收—反映—复述”的聆听技巧,运用“建立亲和关系”“回放关键词句”和“开放性提问”的倾听策略,在幼儿自主游戏中一边观察一边倾听幼儿的讲述,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
即以理解与共情的姿态,用真诚的态度创造轻松、温暖、亲切的倾听氛围,在师幼互动中建立深层的亲和关系。
倾听是心与心交流的开始,教师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对话,更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幼儿游戏现场,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师幼双方交流创设一个温暖、亲切的氛围,让孩子感觉到希望听他分享一些东西的真诚,使孩子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的真诚倾听,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学会尊重和理解。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利用一切机会,用一双巨大的耳朵去全息式倾听幼儿的表达,发现孩子的想法和思考。温柔的语言,加上抚摸、拥抱等身体动作,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在师幼互动中快速建立起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树立基于儿童立场的倾听观——幼儿是自己游戏的专家,是游戏权利的享有者,是游戏意义的创造者,教师的倾听要以共情、获取多种信息、享受孩子的表达为主。
即运用“聆听的3R技巧”,关闭评判、聚焦支持,在全息式倾听中通过“回放关键词句”向孩子表达理解、尊重、反馈和总结。
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巧。全息式倾听意味着要能听到孩子传达出来的所有信息,甚至孩子不说话,也能从其动作、表情、气息中感知到他的状态。我意识到,在倾听儿童的过程中,自己经常会有一种固有的思维方式,即喜欢用自己的想法去说教,给孩子建议,也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评判孩子。因此,我通过学习“聆听的3R技巧”,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尝试在倾听中接收(Receive)孩子的观点,对从孩子那里听来的东西做出反应(Reflect),并对听来的东西有一个复述(Rephrase),看能了解多少。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这样说:“儿童生活在个人接触显得十分狭隘的世界里。那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如果教育者不用其较为丰富的见识去帮助未成年者组织经验产生的各种条件,反而抛弃了自己的见识,那么他的比较成熟的经验就毫无作用了。”杜威强调成人要帮助儿童组织经验产生的条件,也就是说,要以儿童自己当下的经验作为生长点,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和学习中,通过“相互作用”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教师的努力和作用就在不断创设有利于支持儿童经验生长的“条件链”。运用“回放关键词句”的倾听策略,能够更好地发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让儿童的经验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实现经验的不断连续改造和重组,最终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
即以正向陈述的对话,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聚焦支持,运用开放性的提问支持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倾听的目的是发现儿童,发现儿童的看法、想法和做法背后蕴含的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对于儿童的价值,并在发现的基础上支持儿童经验的连续生长。因此,倾听的关键在于从听中发现问题,而巧妙的开放性提问比给出答案更为重要。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运用“建立亲和关系、回放关键词句、开放性提问”的教师倾听策略,转变自己的倾听方式,以有效倾听支持幼儿的游戏,让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我不断在倾听中发现着孩子们的精彩。
注: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
戳我试试
推荐阅读:
应彩云:幼升小,我们该做什么?
叶小红:对幼儿园“课程故事热”的解析与思考
王海英:让儿童成为反思性学习者
董旭花:自主游戏、自主学习与自主生活
虞永平:什么学习内容对幼儿有价值?
张永英:让过渡环节回归“过渡”
胡 华:我们要向儿童学习什么?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喜欢就点亮“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