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您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参与不积极;放不下实验材料,不能认真倾听;幼儿经验零散,有时偏离目标等等。本文汇总各园所教师询问较多的问题,进行解答,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启发与帮助。
同时也欢迎老师们分享您开展活动时的宝贵经验~
科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科学活动中。例如:当幼儿获得磁铁能吸铁的经验后,对磁铁产生了好奇,教师又提供了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让幼儿继续探究磁铁相吸、相斥的特性,使幼儿持续葆有探究兴趣,还会把这一科学现象延伸到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扣、磁力玩具)。这种让幼儿自己观察和学习科学知识的活动,最容易被幼儿接受,幼儿的积极性也高。
教师应合理、有序地为幼儿提供相关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直接操作材料、充分感知材料特性,利用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充分认识和探究,让幼儿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有足够自主探索与发现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体现科学活动的乐趣。
“玩”是幼儿的天性,在玩中让幼儿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设定符合本班幼儿学习的形式与方法,来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故事情境、游戏比赛、解决问题等。
如:“哪个分得快”活动中,教师说:“跳跳蛙想要盖一座房子,可不小心把沙子和石子混到一起了,这可怎么办呀?”如:“螺旋桨小车”活动中,教师说:“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小车跑得更远?”
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班级里的自然角,幼儿园的花草树木、小动物们,都是最生动的材料和观察契机。老师们也可通过家园互动,向家长宣传科学知识,并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或搜集科学任务带到班级里分享。
“不能认真倾听和分享交流”,这些属于表达、倾听、分享方面的。这些都应归于活动常规习惯的培养方面。我们知道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超过时间后在听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所以我们老师要分析 “孩子放不下实验材料,不能认真倾听和分享交流”这种行为背后产生的原因。
如果材料是幼儿没有见过的,幼儿对材料就会很好奇,在认识材料环节如果没有充分的感受材料,就会造成幼儿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仍然摆弄材料,而不去听老师说的,还会影响目标的达成。
2.在操作实验环节:
教师要给与幼儿充分的探究时间,这时幼儿的交流表达以幼儿与老师间或幼儿与身边同伴间为主,所以不宜集体分享交流。
3.分享交流环节:
教师可利用语言或更换场地分享表达的方式。举例来说:如螺旋桨小车的活动,幼儿探索后,要进行表达交流环节了。我们可以加入情境化的语言:“请小朋友们将你的螺旋桨小车放在托盘的停车场里,让你的小车休息一下,一会儿它会跑得更快更远。
教师还可提前把活动场地分为操作区和交流区。操作区就是将材料摆放在桌面上供幼儿操作探索的区域。交流区就是将幼儿的椅子摆放整齐,请幼儿坐下来交流的地方。幼儿实验后,可以集体在交流区进行分享,这样可避免材料在旁干扰影响幼儿表达交流分享实验发现。但我们也要知道,这样的方式不一定适合每个活动,比如有一些活动材料较多,幼儿对于发现的描述需要借助身边材料进行介绍。这样的活动就不太适合分区进行了,所以平时我们的常规培养还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想幼儿学会倾听,首先要有安静的环境,才能够真正听到、听清同伴和老师的讲话,才能为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做好准备。这些常规习惯的培养不是即时就可以达到的。我们老师要把它要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多为幼儿创造倾听的机会。培养倾听的方法:培养倾听的方法有:教师语言简明,有吸引力。明确倾听任务,主动参与其中带动幼儿等。
幼儿在有了探究材料的经历后,都获得了相应的经验,有了关于事物特性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他们有了一种可以用语言表达的感性基础或潜力,并且他们有这样的欲望。
同时,探究和操作后的讨论也会大大促进他们的发现,帮助他们澄清和发展所发现的意义及其关系。
所以这个环节中主体依旧是幼儿,教师的作用并不是替幼儿概括,更不应该脱离幼儿的直接经验向幼儿传授知识或直接告诉他什么,而是做一个倾听者、促进者和引导者。
教师不常说话,只是用点头、微笑或简短的语言去鼓励幼儿的表达,教师在心里基本记住并判断幼儿的观点。
通常是在探究过程中,老师把幼儿之前看上去不相干的观察和发言中把矛盾抽出来,引导幼儿深入思考。
比如大班“降落伞”的活动,比比哪个降落伞落得快,有的幼儿说大降落伞,有的幼儿说小降落伞。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大降落伞落得快,有的小朋友小降落伞落得快呢?你们是怎么比的?
引导幼儿向怎么科学比较降落伞快慢的方法思考,教师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语气中不要带有任何倾向性,要让幼儿都受到鼓励。
这种概括和整理应基本上采用幼儿的原话,并且在幼儿的经验范围内,教师不附加任何幼儿没有的经验或不能理解的概念。
这一点应该能解决老师们怎么表述能让幼儿理解或者是要不要把原理告诉幼儿等问题,教师应该说幼儿说的话,说幼儿听得懂的话。
如果幼儿的回答或发现偏离了本节活动的目标,那么教师需要反思在探究过程中是否没有给幼儿充分的探究时间,以至于他没有充分的发现,或者是教师的关键提问不够准确,使得幼儿的探究点偏移。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幼儿在分享交流环节说不出来或者答非所问。当然如果以上情况教师都做到了,但幼儿依旧答非所问,那么教师可在幼儿回答后适当肯定并提醒我们在活动结束后再试试你的发现,同时再次向所有幼儿明确问题。
有效实施科学主题教师需要做什么?
有效的科学活动导入方法,你知道吗?
李季湄谈幼儿园实践《指南》的种种问题与误区
刘占兰:深化教研实现幼儿园教师知行合一
如何有效组织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
合理整合健康领域与科学领域课程
爱弥儿微课堂 | 深层分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关注的4大问题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再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067【爱弥儿微课堂】张俊:科学区活动的指导应避免二元对立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