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不少园长说起幼儿园的五月退园潮。每年一到五月,一些大班的孩子就申请退园去上学前班。这成了幼儿园毕业前的一大现象。
现象一:请假离园去上兴趣班
大班一到下午,很多孩子就陆续被家长接走,去外面上英语、拼音、数学等兴趣班,或者幼小衔接班。有些孩子甚至吃完午饭就被接走,没有午睡的时间。
这样的直接影响:
1、打乱孩子的正常作息规律,影响孩子休息。
2、还可能引发孩子情绪不好。有时候孩子在幼儿园玩游戏玩得正开心,被父母强行拉走去上兴趣班,心里自然十分抵触。
3、影响了幼儿园的正常管理,尤其是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现象二、退园去上学前班
从大班的上学期开始,就有孩子陆续退园去上学前班,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到了第二学期的五一前后,班里走的孩子更多,有些甚至一个班里差不多走了一多半。
这样的直接影响:
1、孩子没有完整的幼儿园生活,甚至没有毕业告别仪式,对孩子的集体生活记忆是一个未完成情结。
2、错过了幼儿园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3、错过了幼儿园有关小学生活自理习惯的培养。
焦虑导致家长们争先恐后抢跑
幼儿园大班孩子的离园现象,背后是家长的焦虑。家长怕孩子不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输在起跑线上。也有些家长是攀比出来的焦虑,看到其他孩子退园去提前学小学知识,担心自己的孩子不提前学,到小学时学习跟不上会影响成绩。
其实这种抢跑只是一些表面的和短期的获益,从长远看,抢跑幼小衔接的弊大于利。
首先,离园去上课,打乱了孩子的正常作息规律,影响孩子休息,也干扰了孩子对幼儿园课程的学习节奏。
其次,引发孩子情绪不好。很多孩子在幼儿园玩游戏玩得正开心,被父母强行拉走去上兴趣班,心里自然十分抵触。如果因此影响对学习的兴趣,就得不偿失了。
再次,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强行且突然地离开熟悉的环境,见不到班里的小伙伴,这种友谊被中断,让孩子心存遗憾,而5-6岁的孩子正是尝试建立友情的年龄。
最后,提前抢跑,可能造成孩子今后的不良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提前学的后果之一,孩子觉得已经学过了,上课不用好好听讲,做小动作,开小差,甚至破坏课堂纪律。还可能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了,产生自满心理。这些不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要改起来就很难。往往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算下来更耽误学习。而提前抢跑也就是先学了一个学期的知识。这些知识孩子到小学自然能学会。
过早地学习小学课程,不尊重孩子的天性与发展,有时候反而是拔苗助长,孩子过早被一些条条框框的给困住,限制了思维的发展。
幼儿教育不能与小学教育混淆
家长们的焦虑除了上面的对于孩子未来学习的担忧,还有就是将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混淆。
这体现在对幼儿教育的片面理解。
在教育部门严控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势下,幼儿园不再教授孩子认字、学拼音等内容,以至于很多家长觉得大班就是玩,上不上无所谓。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担心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所以选择了上幼小衔接班。
其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两者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大班是从中班直接过渡而来,学习方式以课程游戏化为主,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培养其专注、自主、独立等品质。
幼小衔接班效仿小学的学习模式,定点上下课,按时放学,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生活规律。此外,幼小衔接班还会学一年级的课程,比如拼音、认字、100以内的加减法等。
但是儿童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绝不仅仅是提前学会了小学的“读、写、算”这么简单。
孩子从幼儿变成小学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帮助儿童实现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要从心理、思想、行为三方面着手,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才是最为重要的。
从长远来看,孩子的人生更像一场马拉松,一开始跑在最前面的并不一定能坚持到最后。学习与成长一样,不能过度关注他的起点,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学业看成是孩子的全部,品行比课业成绩更重要。
教育局规定的幼儿园不准学小学知识,是有科学依据的。各个年龄的孩子就该干不同的事情。如果仅仅因为抢跑那几步知识,反而熄灭了孩子的学习热情,伤害了孩子的情感,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对于继续上大班还是去上学前班,家长们一定要理性、慎重对待。更多地了解,降低焦虑,做到真正从为孩子好出发。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1、关注 | 部分幼儿园大班出现“空巢”现象,专家:是从众心理在作怪
2、幼儿园不教识字/拼音和计算了,为什么还要送孩子上幼儿园?
3、继续上大班or退园上幼小衔接班?
4、幼儿园孩子该不该提前上小学?!答案在这里(转发朋友圈,给家长提个醒)
微者,精妙也;观者,谛视也。以早教微观,可以知上策,明幼规,察园涵,破迷题,解师心,安父母,健童生,谐成长,共发展。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添加关注
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