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即
关注我们
随着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新版的上线,课程编写组和实验园老师近期开展了针对大班“天气预报”的研修活动。
研修热点:
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形式
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到,应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让幼儿的讨论和学习更加充分。
● 在活动 “ 天气预报 ” 开展前一周,教师可通过家园互动,鼓励家长和幼儿在家每天坚持收看中央台和地方台的天气预报,将天气预报中介绍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幼儿动手做手工操作材料》的活动记录单①“ 天气预报 ” 中。亲子间一起聊一聊:明天的天气怎么样?需要注意什么?同时,在日常谈话中,师幼间多聊一聊和天气有关的话题,进一步丰富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幼儿进行集体分享奠定基础。
-活动记录单① “ 天气预报 ” –
讨论
为什么要提前一周收看天气
预报,并使用配合课程的记
录单记录天气情况呢?
《幼儿动手做手工操作材料》中的活动记录单① “ 天气预报 ” 意在支持幼儿持续关注天气预报。它预留了可供幼儿长达一个月的记录空间。当幼儿持续坚持一周或一周以上的观察记录后,就会在这一过程中感知到天气预报的重要元素,及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系。
● 活动前一天,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具有个性的天气小报,作为后续在集体面前播报天气的支架。教师可与幼儿开展一对一对话,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内容。
-幼儿天气小报-
● 活动开始时,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导入幼儿集体讨论话题“天气预报里要有什么”,幼儿基于已有经验,在讨论中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 天气预报要有风向。”
“ 天气预报要有气温,几度到几度。”
“ 天气预报要说是阴天、晴天还是雨天。”
“ 天气预报会告诉大家要穿什么衣服。”
……
-幼儿天气小报-
● 在幼儿分享的同时,教师可用幼儿能看懂的符号或图案,对幼儿分享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感知天气预报包括日期、气象、温度、风向、空气质量等要素。幼儿从集体讨论中,增补自己的已有经验,进一步理解天气播报要素,为完善自己的天气小报和进行天气播报做准备。
-幼儿天气小报-
● 在集体讨论后,幼儿还可继续进行分小组讨论,边讨论,边完善自己之前制作的天气小报。待大部分幼儿完善小报之后(未完成小报的幼儿可在活动之后继续完善),邀请个别幼儿根据自己制作的天气小报,大胆在集体面前做气象小主播。每位幼儿播报结束后,邀请其他幼儿进行评价和补充,引发幼儿对小主播表现的关注,促进同伴学习,提高幼儿的整体参与感。
● 经验需要运用和迁移,才能得到巩固和提升。幼儿可运用这些已获得的经验,尝试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教师可趁热打铁,出示下周天气预报表,让幼儿在未来的一周中选择最合适的一天组织户外活动,如:户外放风筝活动,我们可以选择“不下雨”“不要太晒”“有风”的日子。
研修热点:
关于科学探究活动项目化
推进的可能性
《幼儿动手做手工操作材料》的活动记录单① “ 天气预报 ” 包括一月天气情况记录表及一月温度统计图。在持续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幼儿关注到每天的天气情况及气温的变化:
“ 为什么每天的气温都不一样呢?而且一天中的气温一会高一会儿低呢?”
“ 到底是晴天多还是雨天多呢?”
“ 为什么早上下雨,下午就出太阳了呢?”
……
当这些问题引发了幼儿对“天气”这一主题的兴趣,教师可以支持幼儿继续对此活动进行项目化的推进:对空白的活动记录单①“ 天气预报 ”进行复印,继续投放在科学探索区。幼儿可进行更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对比感知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的天气规律,不同季节每天的温差情况,晴天雨天的占比情况等。
-温度统计图-
幼儿观看央视和地方台的天气预报之后,可能会发现在同一天内,不同地域之间的天气情况差异较大:
“为什么我们这里已经穿裙子了,有的城市还在下雪呢?”
“为什么看上去很近的地方,一个在下雨,一个出大太阳呢?”
……
这些问题同样能使幼儿对天气情况和地域之间的关系产生思考。基于上一主题“地球村”中对世界地理的认知,幼儿可能会对全球气象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具体会引发出什么样的项目呢?放手让他们自己探究吧。
研修热点:
幼儿自主探究后得到的结论
不科学、不准确怎么办?
“ 幼儿科学教育应该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种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价值。”
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在探究活动中,他们不断地试错,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因持续探索和体验而产生的成就感。因此,在幼儿园时期,我们重在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这些能力,而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准确认知。
扫码关注 | 完整儿童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