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名园案例#STEAM建构名园案例
由建邺区教育局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开办,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对幼儿园寄予殷切希望:做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实践典范,做落实《指南》的典范,做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实验场,做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做学前教育实践策略和理论的培育基地,做儿童美好童年的维护所。
最近,鹤琴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开展《我是中国娃》的主题,他们一起研究了各种各样的中国特色,其中包括了极具特色的中国建筑。
经过投票表决,发现大多数幼儿对北京的天坛这一建筑物十分感兴趣。
露露:“我想搭天坛。”
弼博:“我记得我们搭过蒙古包。”
昊宁:“我觉得窑洞最好搭,因为上面有一点洞,再来一点点清水积木盖点顶就行了。”
俊祺:“我觉得天坛比较好搭。”
……争论不下之后,教师提出了问题:“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该怎么办?”
幼儿:“投票!投票!投票!”(在他们看来投票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露露:“那我们选一个小组长,他说什么,我们都听他的。”
投票进行中……
露露以超过半数票的优势被小朋友们推选为小组长,大家选择听露露的意见。
露露:“我觉得天坛比较好玩,还可以用上这个绿色的积木,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于是,班级的建构区里也自发组建了一个“天坛”研究小分队。
小康轩STEAM建构蝴蝶积木
清水积木
天坛的图片、天坛的模型、《天坛》绘本、纸、笔等
在幼儿的提议下,相关区域投放了一些书籍以及材料,用于帮助幼儿丰富经验。
1.语言区投放材料
语言区投放了一些关于天坛的相关书籍,如《天坛》等,帮助幼儿进一步丰富对于天坛的经验。
2.美工区投放材料
美工区投放了一些废旧纸盒子等材料,引导幼儿尝试通过摆摆搭搭的方式进行初步尝试,重点在于感知天坛的外形以及结构。
3.集体欣赏天坛有关的材料
在幼儿的提议下,教师从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天坛的视频以及图片,并在集体活动中与幼儿分享。
欣赏完天坛的视频和图片后,教师:“你们要搭的天坛是什么样子的?”
昊宁:“就是像一座塔的样子,下面宽宽的,上面尖尖的。”
弼博:“我记得右右带过天坛的模型过来的,我们可以去看看,比看图片还要清楚呢。”
天坛研究小分队的小朋友们一下子就被右右带来的天坛模型吸引了,很多人都前来围观。
1.初步讨论搭建天坛的方案
观察完天坛的模型后,班级幼儿准备开始搭建天坛,对搭建的步骤进行了讨论,很快就有了设计方案:
豌豆:“第一步,建造底盘。”
昊宁:“第二步,建楼梯。”
俊祺:“第三步,搭柱子。”
昊宁:“第四步,建楼。第五步,建屋顶。”
豌豆:“第六步,做装饰。”
昊宁:“第七步,天坛就建好啦。”
2. 设计天坛图纸
晗晗:“好啦,现在我们可以准备搭建天坛啦。”
露露:“不行不行,我们还要画一个天坛的图纸呢。”
经过讨论,幼儿选择了小分队里右右进行设计图纸的工作,其他人也负责提供帮助、提意见等。
3.用清水积木搭建天坛的底座
露露:“如果底座都用这种积木的话,积木肯定就不够了。”
昊宁:“那怎么办呢?”
露露:“要不我们用清水积木做底盘试试。”
弼博:“好的呀。”
露露的提议得到了天坛研究小分队的全票通过。最后,幼儿决定用清水积木搭建天坛的底座。
1.用蝴蝶积木搭建天坛的第一层
弼博:“天坛是圆形的,可是我们的积木大多是方形的,这怎么搭啊?”
昊宁:“我们可以先搭一个正方形,然后外面伪装一个圆形。”
晗晗:“是的是的。我们第一层要搭最大,然后第二层中等,第三层更缩小。第三层上面我们把它封起来,我们就可以搭那个最后的尖顶了。”
昊宁和晗晗的想法得到了其他幼儿的认同,大家开始在建构区忙碌起来。
豌豆:“那我们要怎么固定它呢?感觉蝴蝶积木滑滑的,放在清水积木上都快要倒了。”
弼博:“那我们先把它搭起来再看吧。”
天坛研究小分队的小朋友们不一会儿就把天坛的地基打好了。
晗晗:“第一层最大,它有没有门呢?”
露露:“可以去看一下模型或者实物图啊!”
看完书后,豌豆:“哦,门都是可以关起来的,外面都看不出来有门。”
露露看着身旁的俊祺和晗晗暂时没事做,于是给大家分配任务:“昊宁和豌豆想办法盖屋顶。俊祺设计图纸,思考第二层怎么搭。孙博晗负责运积木。”
就在分工配合中,天坛的第一层墙体很快就搭建好了,到了第一层该封顶的时候了。昊宁:“老师,我有一个办法,我们可以把第一层架高一点,然后把屋顶架上去。”
露露:“随便搭,只要把它架上去就可以了。”
1.检验作品,发现天坛第一层不够稳固问题
当天坛第一层封顶后,班级幼儿发现了一些问题。
豌豆:“哎呀,这个第一层不够稳啊,总是晃来晃去的,我们需要重新固定一下。”
滴滴:“不好啦,它快要倒啦。”
晗晗很有节奏感地喊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一句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教师:“那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2. 再次阅读《天坛》绘本,寻找解决方案
(1)重新搭建天坛第一层
天坛研究小分队一下子陷入了沉思,这时露露突然喊道:“哎呀,我们不是有一本《天坛》的绘本嘛,我们去看看古代的人是怎么搭建天坛的。”
看完书后,豌豆说:“我们给天坛(第一层)加个柱子吧。”
豌豆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是,大家齐心合作,有的人捧着天坛第一层的顶,有的人负责将柱子站立,有的人负责轻轻地将顶部和柱子进行压合。
昊宁拿着一个三角形积木问:“我们需要固定一下,这个三角形可以吗?”
露露:“可以可以,我们试试看。”
很快,天坛的第一层基本搭建完毕。
晗晗:“第一层稳固了,我们才能往下搭。”
露露:“是的,第一层稳固了,我们才可以搭第二层。”
昊宁:“大家快来看天坛的书,看一步建一步。”
俊祺:“我们还需要木柱。”
昊宁:“哎呀,现在不需要。你铺地板,我们需要铺地板。”
随后把粉色地板铺进了天坛里。
(2)搭建天坛第二层、第三层
搭建天坛第二层之前,天坛研究小分队的人都没有着急进行搭建,而是再次选择来到书本里寻找答案。
露露看了书后,说:“我知道怎么搭天坛啦。我发现天坛一层比一层矮,我们第二层就只要一半的高度,第三层再把积木横过来就可以啦。”
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露露的意思,天坛的第二层很快也封顶了。
昊宁:“天坛就要搭好啦。”
露露:“别高兴得太早啦,还有第三层呢。”
晗晗:“是的,第三层是最危险的,因为不小心就容易坍塌了。”
露露:“第三层的宽度只能窄窄的了。”
在不断尝试与测试之后,天坛的第三层也终于完工了。
(3)封顶天坛
昊宁:“天坛的顶是尖尖的,我们这个搭的像个房子,不像天坛。”
晗晗:“是啊,我们需要一个尖尖的东西。”
露露:“我有办法啦,看这个绿色的积木,应该可以派上用场。”露露说着便把绿色积木放到了天坛顶上。
豌豆:“总感觉还缺少点什么。”
晗晗:“快看,我再加一根小积木,是不是就像啦。”
露露:“哇喔,这就是天坛啊!”
(1)增加牌匾装饰
晗晗:“我看电视上冬残奥会在天坛附近举行,它还有一块大屏幕(这里指的是“祈年殿”的牌匾),我们也搭一块吧。”
昊宁:“天坛上的大屏幕,我们最后搭。”
露露:“好啊!可是不怎么会搭怎么办?”
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时,教师:“可以去看看天坛模型啊。”
于是天坛研究小分队参照着天坛的模型,也制作了一块“祈年殿”的牌匾。
(2)针对造型进行优化
昊宁:“哎呀,天坛是圆圆的,我们这个有点方了。”
露露:“我有办法,我们一起来改造一下吧。”
露露带着天坛研究小分队的其他小朋友们一起进行改造。大家商量着先把四个角重新调整巩固下,将直角变弯。然后再在第三层上添加黄色圆弧形蝴蝶积木进行巩固,让天坛整体看起来圆一些。
右右:“你们搭天坛,我来把天坛外面的台阶铺一下吧。”
小分队里的每个人分工合作,不一会儿天坛就搭好了。
大班幼儿在《我是中国娃》主题下研究中国建筑,经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发现大多班级幼儿对北京天坛十分感兴趣。
《天坛》项目也应运而生。项目中途虽然经历了疫情,但是却没有间断幼儿的兴趣。天坛研究小分队的幼儿在搭建天坛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沟通、分享、合作等,将心中的一个小想法变成了一个现实。又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出了多种综合能力,例如创造能力、自我反思、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前前后后将近小半学期,天坛终于完工。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还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此外,班级幼儿也总能在搭建的过程中给教师带来很多启发与创意。对于教师来说,作为一个项目活动的“旁观者”和“适时参与者”,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与指导是否对幼儿的探究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1.认知经验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幼儿对于天坛的前期经验,主要来源于图片、视频、模型等。幼儿通过观看视频、欣赏模型等建立了对天坛的初步印象,并且通过实践操作,合作搭建了一座北京天坛,在这过程中,加深了对于天坛的认知,如:天坛的墙和顶怎么连接、搭建不同楼层时需要什么形状的积木等。此外,幼儿还将自己的搭建经验和新习得的技巧经验完美结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2.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项目的蝴蝶积木是班级幼儿中班时就已经玩过的积木了,因而幼儿与积木之间的磨合时间较短,上手非常快。在实际搭建的过程中,他们也发现蝴蝶积木放在清水积木上容易倒塌的现象等。幼儿发现问题后,最先做的便是与同伴一起沟通、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接而不断尝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有的幼儿学会借助参考模型、有的幼儿学会参考绘本、有的幼儿学会向教师寻求帮助等。如此,幼儿的综合能力也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3.合作的精神
在整个搭建“天坛”的过程中,也曾出现了部分幼儿少有事做、部分幼儿非常忙碌的现象。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他们没有很好地分工与合作。在搭建过程中,有小组长负责统筹指挥、有幼儿负责设计图纸、有幼儿负责搬运积木、有幼儿负责补充辅助等。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搭建天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设计与反思的能力
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自己设计图纸并且到完成按照图纸进行积木搭建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且之前有过这样的经验,所以班级幼儿在搭建前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设计图纸,具有良好的规划意识。另外,每次出现问题的时候,班级幼儿都能通过自我反思、同伴讨论来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地依赖教师。在这过程中,幼儿的自我反思能力也不断得到锻炼。
1.既要关注整体又要关注个别
天坛研究小分队是一个幼儿团体,但是这也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的。在本次项目活动中,天坛研究小分队的小朋友们“各司其职”,每个人都负责自己的一部分任务。但是并不是所有小朋友都非常忙碌,难免有的小朋友会空下来。那么此时,作为教师,更要关注个别幼儿的动态。在项目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就发现晗晗小朋友很爱动脑筋、愿意给大家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他在真实搭建的时候却不怎么实际操作。经过询问才发现,原来不是晗晗不愿意参加,而是他经常会不小心把积木弄倒,以至于小朋友们都不愿意让他加入进来。发现问题后,教师第一时间和天坛研究小分队的小朋友们进行讨论,最后晗晗成功加入搭建,并且再也没有弄倒过积木。
2.既要学会旁观又要适时支持
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干预幼儿的决策与判断。比如当幼儿选择搭建什么作品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帮助他们做决定。而是在一旁围观并耐心等待他们商量的结果。比如当幼儿试图通过阅读绘本寻找答案时,教师也只是在一旁陪伴,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可以参考书中的哪些内容。
在本次项目活动中,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旁观者的角色。虽然是旁观者,但不是完全袖手旁观,而是适时地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当幼儿发现天坛第一层不够稳固时,教师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并在一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解决办法。当幼儿发现需要制作牌匾却不会制作时,教师提议可以去参考模型。在幼儿需要的时候适时出现,可以有效提高幼儿项目活动的效率。
3.STEAM活动是非常好的评估机会
项目活动融合了多领域、多学科的学习,是一个综合评估幼儿的好机会。在该项目活动中,幼儿自己设计图纸、根据图纸进行搭建、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设计牌匾并进行装饰等过程中,都能看到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与发展。
STEAM代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五门学科的融合学习。它们虽然有各自不同的侧重领域,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需要收集和使用证据来创造知识或解决问题。
幼儿在运用蝴蝶积木搭建“天坛”的过程中,经验不断丰富,技术不断积累,能力不断提升。下面主要从STEAM的各要素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科学:兴趣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幼儿计划搭建天坛就是出于对中国建筑的喜爱。搭建开始前,幼儿通过观察照片、欣赏视频与模型、阅读绘本等不同的方式了解天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轮廓,这就是一种不断丰富自我对天坛的科学认知。在搭建的过程中,一开始他们不知道天坛的门应该怎么搭建,但是后来通过观察发现原来天坛的门是可以关起来的,而且外面还不容易看出来有门。这就是幼儿对门的结构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提出的建构方案。
技术:技术,严格意义上不是一门学科,更多指的是方法与技巧。本次活动中,幼儿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是如何安装并固定天坛的第一层,即将蝴蝶积木摆在清水积木上却不滑的问题。幼儿学会了用积木块作为两边墙面的转接口,且在插入积木块的时候非常用力以保证积木块不会轻易坍塌,而且在天坛的第一层中加入了很多柱子,用于巩固楼层结构。这也是工具、方法与技巧的运用。
工程:工程就是应用数学、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概念,系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前文中提到的设计与反思的过程,就是工程的重要体现。
艺术:艺术包含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过程。搭建天坛的过程中,幼儿对“美”是有追求的。例如:搭建时对“对称美”的追求,从远处看天坛是左右对称的;选择积木块时,也十分注重色彩的搭配与协调。在设计“祈年殿”牌匾时,也考虑到了绘画的美感,用几乎复刻的图案去表征牌匾。这些都是幼儿自由表达美、追求美的一种体现。
数学:数学是对数、量、形、空间关系、模式的研究。在搭建天坛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使用数学方面的经验,比如天坛有三层楼,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数量计算;比如当天坛第一层容易倒塌的时候,幼儿能够意识到内部支撑的问题;当幼儿搭建三层时,知道每一层的高度都各不相同且越往上越小···这一切的一切无不体现了数学经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STEAM活动中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带来惊喜与成长的STEAM建构
(视频建议WIFI网络收看)
除了天坛使用到的蝴蝶积木,还有各式各样的建构积木能够很好地满足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这么好玩又百变的材料出自小康轩STEAM建构,了解更多材料详情,请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
想让您的孩子们也体验到STEAM建构的乐趣吗?点击“”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吧!
·点击关键词直达精选内容·
户外游戏 | 沙水游戏 | 托育新品 | 科学探究
STEAM建构 | 艺术领域 | 感觉统合 | 数理逻辑
戳“”,了解更多幼教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