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要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应运时代发展的要求,现在家庭普遍开始重视儿童早期阅读。但是,我发现,我园大部分家长虽然有陪伴孩子看书、读书的意识,却缺乏正确参与亲子共读的策略及方法。
一次家长学校活动中,浩杰爸爸拿着阅读区的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露出为难的表情对我说:“老师,这本书浩杰特别喜欢,我家里也有一本,他总是让我读给他听,这本书图画很多,字却只有几十个,很快就读完了。这种文字少的绘本,我该怎么和孩子一起阅读呢?”
分析:
在乡镇幼儿园中,家长觉得绘本图多字少,难以深入阅读,是一种普遍现象。缺乏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家长,在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时,更多还是照本宣科。遇到文字稍微多些的绘本,家长讲起来得心应手。遇到文字少的绘本,家长就会无从下手,感觉讲起来干涩、无趣。
对策:
1.绘本再认识,家园同步共读
很多家长熟悉绘本,但不是真正了解绘本。我们召开了“牵手走进绘本”专题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绘本的基本结构,包含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几个部分,结合具体书籍分析每个部分的构成和作用。家长们发现,平时漏看的绘本环衬、封底等,竟然大有意趣:《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环衬是淡淡的浅绿色,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就像心里满满的爱正在流淌;《鸭子骑车记》的环衬是一束放大的彩带,阅读绘本之前可以和孩子猜一猜,这是哪里的彩带,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小熊进城》的封底上,小熊的影子清晰可见,聪明可爱的小熊又会去哪里,会遇到什么呢?原来,绘本正文的结束不代表绘本故事的结束,绘本封底也藏着无限的延续和可能,能激发孩子们发挥想象力。
绘本结构的分析与解读,提升了家长参与、指导亲子阅读活动的水平和能力,家庭和幼儿园的阅读活动努力奔赴行驶在相同的轨道上,只为家长和孩子能够更好地走进绘本,享受阅读。
2.同书异领读,家园互补共读
我们开展了“家园共读一本书”活动,教师、家长分别领读同一本绘本。翻开一本绘本,有文有图,文字和图画的占比并不均衡,大部分是图多文少,甚至还有无字绘本……家长更多时候,只看到简单的文字,却忽视了图画中的细节之处,而教师的领读,则更为具体丰富。例如,教师在领读《母鸡萝丝去散步》时,会夸张地加入拟声词,如狐狸“扑通”一声掉到河里,浑身湿漉漉;同时,教师还会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对比母鸡和狐狸的表情,猜一猜它们心里在想什么,想一想每一个看似狐狸就要抓住母鸡的紧急时刻,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绘本中的文字和图画是互为补充的,幼儿对听到的文字和看到的图画,加以整合重构,能生成自己对绘本故事的独特见解。教师、家长之间的同书共读活动,能引导家长更多站在儿童角度,观察图画的细节,帮助家长更好解读分析绘本。
一天,两位奶奶送完孩子时在聊天:“我家豆豆每天在家都要看书,豆豆妈妈也陪着看书。但是没想到,这些书还挺贵的呢,一本要几十元。我也知道多读书对孩子好,可孩子看的书怎么这么贵啊,经常买,真的买不起……”
分析:
因内容、纸张、装帧、印刷等因素,一本普通的正版绘本基本都要几十元,如果是精装版的,那就更贵,甚至要上百元。农村家庭亲子阅读的意识和需求越来越高,但因经济、环境等客观原因,有些家庭确实无法为孩子准备更多更优质的绘本,不能满足孩子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对策:
1.精准推荐,避免家长盲目购书
市场上的绘本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家长为孩子准备的绘本是越多越好吗?网络平台有很多绘本资源,都能拿来为孩子所用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绘本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没有低俗邪魅的内容;其次,绘本要适合相关年龄段的幼儿阅读,低幼年龄的幼儿和即将入小学的幼儿所阅读的绘本,在图案布局、角色数量、情节构思等方面是不一样的。幼儿园教师可结合班级主题课程、近期儿童游戏现状等,筛选并向家长推荐适合各个年龄段幼儿阅读的绘本。
2.绘本漂流,开展分享阅读
针对家庭中绘本贮备量不足、购买绘本成本较高的现状,我们开展了“小书虫”图书漂流活动,漂流的范围有班级内部的图书漂流,有跨班级的图书漂流,还可以从幼儿园图书馆借阅。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制订图书漂流公约,要求保持书本整洁,爱护好图书,他们还把想对借阅者说的话记录下来,制作成书签夹在书中。
3.电子阅读,丰富共读维度
信息化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更趋于多元化,纸质、电子、纸质+电子的阅读形式,让阅读活动更加生动灵活。我园教师创建了“有声书房”故事平台,定期推送优秀故事至班级群,并邀请家长和孩子参与其中。在开展电子阅读时,家长需陪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一起讨论故事的内容等。电子故事阅读为家园阅读活动增加了更多可能性。多元的阅读形式,也丰富了家园共读的维度。
开展家园共读绘本活动一段时间后,一天放学时,妮妮妈妈说:“老师,我家里有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已经快被妮妮翻烂了……每天晚上睡觉前,妮妮都让我给她讲这个故事,讲得我自己都觉得烦了!我想陪她读些其他的绘本,可她只想读这本书。”
分析:
很多家长认为,家里有各种不同的绘本,每天陪孩子一起讲述不一样的故事,孩子的见识和发展也会不一样。家长眼中的绘本只有薄薄的十几页,图画上有时也只有1~2 个角色而已,故事内容简短、情节简单,他们无法理解孩子重复阅读的原因及意义何在。其实,儿童因为身心发展的特点,每一次听相同的故事,却在重复中不断地发现图画中新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耳朵听到的故事内容加以组合、构建,从而不断深化学习过程。孩子们在看似重复的故事中会创造出更多新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对策:
1.共读示范,重复中读出不同
很多家长遇到孩子长时间要求重复讲述同一个故事时,会慢慢失去耐心。而这种失去耐心的过程,孩子是能够从家长的言语、表情、态度等信息中感知到的。长此以往,孩子会渐渐失去再次倾听阅读的兴趣,无法关注故事中更多的细节,错失对故事重新建构、整合的机会,也就没有更深程度的对绘本故事的感知、理解和运用。对于有这类困惑的家长,教师可以提供共读示范,引导家长在重复中读出不同。如讲述《朱家故事》时,第一次阅读,孩子也许只关注了图画中几个主角的变化,爸爸和孩子们都变成了猪;第二次阅读,孩子可能会关注到一些细节,早餐时牛奶盒上有小猪的图案等;第三次阅读,孩子可能会发现更多细节,爸爸衣服的扣子、家里的门锁,都是小猪鼻孔的模样;反复的多次阅读,孩子某一天听故事时会突然发现,爸爸躺在沙发上时,墙上爸爸的影子竟然也是猪的样子……原来,“猪”的元素一早就藏在书中很多地方,对后面的情节进行了暗示,为后面爸爸和孩子变成猪埋下了伏笔。
2.策略支持,演绎中创新绘本
孩子喜欢反复听同一个故事,除了自身不断深化学习的需求,更是因为孩子对这个故事充满兴趣。在家庭亲子阅读中,家长可以结合绘本故事加入更多学习策略,既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又成就家长和孩子之间亲子互动的美好时光。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画出绘本故事中的一些情节,也可以鼓励孩子用图画表征并创作新的故事内容;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据故事情节,共同制作或者寻找一些简单道具,尝试边讲述边表演。演绎绘本的过程,可辅助故事情节趣味推进,孩子们也在游戏性的情境中进一步熟悉故事,在亲子阅读活动的多元呈现中,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
几年来,我园在梳理家长亲子阅读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样的绘本专题活动,建立了家园共读共育的通道,陪伴家长和孩子们度过了很多美好的阅读时光。
原文刊载于2023年1月《早期教育》(教育教学),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文字编辑 | 早期教育编辑部 张娟
微信排版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李烨
作者单位 | 如皋市港城实验幼儿园
长按关注我们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早期教育亲子 一 柿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