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一个国际性问题
人们正在用一种不适合儿童天性的教育方式揠苗助长(NAEYC,2009)。东亚、非洲也有类似的情况。因此,幼小衔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众多的因素,要系统思考。
“小学化”是潜在威胁
英国学前教育联盟的有关负责人也采用“小学化”一词描述他所感受到的来自英国政府政策和正规教育议程所带来的自上而下的压力,将入学准备放在优先地位。英国的尼尔·利奇(Neil Leitch)指出,“‘小学化’的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和发展阶段,不适合学前儿童”。
慢一点转换
不幸的是,一旦没有明确的数据证明其成效,政府在采用这种方法时会有所迟疑。因此,为了坚持采用能促进儿童有效学习的教育方法,早期教育实践工作者必须大胆表达,让专业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
一、科学衔接的基本方向
为什么衔接
面对“渐变”
(1)突击准备,单向衔接。即没有把幼小科学衔接真正贯穿在幼儿园三年的全过程,主要在幼儿园大班尤其是大班下学期开始实施幼小科学衔接,且是幼儿园单向衔接。
(2)长期准备,单向衔接。即从小班开始按部就班实施幼小科学衔接,一直到大班,但小学没有跟幼儿园进行衔接,没有设置入学适应期。
(3)长期准备,双向衔接。按照教育部要求,许多小学也在积极与幼儿园衔接。就像清华附小一样,积极了解幼儿园及孩子的生活、学习状态。近年我去幼儿园时经常能遇到小学来走访的老师,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当然也有很多幼儿园带孩子到小学去参观。两个机构沟通协调,对推动幼小科学衔接,帮助儿童顺利过渡非常重要。
儿童对改变有不同的反应
幼儿园需要防止的现象
小学需要防止的现象
(1)没有适应期,孩子一入学,就开始进行传统的小学教学,没有给其提供适应期。
(3)“越站发车”。教师没有从零起点开始教,而是自认为许多孩子都已经学过了,快速上完最基础的知识。这会导致更多家长安排孩子去外面上培训班,加重孩子的负担。现在教育进行“双减”,我想科学衔接就能解决“双减”的问题。
(4)无视生活。孩子初入小学,面对与幼儿园不一样的生活,会有不适应。小学应该去研究孩子的生活,与孩子共同生活,了解孩子的生活状态。
做基于问题的教研
重点不在“禁止”,注重积极作为
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儿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意识,探索积极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成效。尤其是要注重幼儿园、小学及家庭的配合和良好合作,对幼小科学衔接形成真正的共识,在此基础上积极作为。
了解和理解儿童
二、入学适应是小学教育的基本职能
学校为儿童适应做好准备
关注个体差异
设置入学适应期
了解儿童的入学期待
入学适应是幼小科学衔接的关键
-
入学适应问题不是必然的
儿童有自然的适应能力,成人要相信他在幼儿园三年已经积累了很好的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素养,可以适应小学的学习。
-
小学课程的纲要和标准
各地有很多推进幼小科学衔接的经验。例如,厦门市湖里区出台《湖里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本区相应的政策和举措。海口一所小学也采取了很好的措施,如学校设置很多游戏区域供孩子进行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在这所小学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入学适应需要全员动员
其实制度上已经衔接得很好,现在关键的问题是需要全员动员。儿童的入学适应不只是班主任的事,不是开几次班会就能实现的,更不是对家长提要求就能落实的。入学适应是所有一年级教师共同的责任。落实入学适应的关键在于强化入学适应意识,即一年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新生的身心、生活、社会交往和学习等方面的特点,切实关注每个儿童的现实状况。
-
入学适应必须全程落实
入学适应是一个过程,根据儿童准备状况及个体状况,适应时间不尽一致。因此,不能把入学适应看作入学初的入学教育会议,更不应把入学适应看作教师的教导。入学适应是处于特定准备状态的儿童与学校和教师相互作用的渐进的过程,也是儿童对小学生活和学习产生兴趣、增进投入和感受快乐的过程。
幼儿园带领大班儿童参观小学,既是入学准备所必需的,也是入学适应的重要途径。儿童对小学的了解有助于其入学适应。大量的适应工作是由小学来完成的,从环境创设、氛围营造、教学变革、师幼互动、班规确立等方面全面展开,涉及新生在校生活的全过程。
-
入学适应应该全面适应
-
对小学而言:适应是专业工作
与幼儿园的衔接是小学的一项本职工作,幼小科学衔接并非只需要幼儿园和家长提前做准备,小学也应当积极树立起衔接意识,改变让儿童被动适应学校的观念、做法,为幼儿创设具有包容性和支持性的环境,关注幼儿的需要,消除幼儿心理上对小学生活的陌生和不安。让新生适应小学生活是小学老师的专业性工作,小学老师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
-
对小学而言:遵循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主要通过符号学习获得新知识,但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很多的实际操作和感性经验的支持。因此,幼小科学衔接需要小学积极参与和配合,要提前介入,以了解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
对小学而言:不提前,不缩减
教育部要求小学教育“零起点”,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是要求小学和幼儿园按照国家的规定实施教育,防止幼儿园、小学教育抢跑和超前。小学要真正做到“准点教育”,顾及大多数孩子,以没有提前超负荷学习的孩子为起点,在合适的地方接过幼儿园教育的接力棒。
-
对小学而言:重点在课堂
课堂上要关注新生的学习过程和困难,注重其身心发展特点,强化游戏性、生活性和综合性,将入学适应全面融入每个学科、每节课、每个环节,真正在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适应小学。总之,学校要做有准备的学校,老师也要从心理上、行动上做好准备,以促进儿童尽快适应小学。
-
家访的重要作用
家访是了解新生的一种极佳方式。通过家访,教师可以看到儿童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如何与他人及环境互动,了解儿童是否存在特殊需求(即特殊儿童),如何通过环境、教学等支持他。
-
小学教师的灵魂三问
最后我想对小学老师(包括班主任、任课老师)提出三个问题:是否了解每个新生的适应状况?有没有尽可能与孩子们多相处一会、多问几句、多想一点?是否愿意为了儿童的适应多琢磨一下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策略?
三、总结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亚洲幼教年会“,根据虞永平教授在“奕20·学前教育未来视野”论坛上的讲座内容整理。如有侵权,联系我们。
活动推荐
点击下方图片征订《新班主任》(当代学前教育)杂志
◆ ◆ ◆ ◆ ◆
◆ ◆ ◆ ◆ ◆
虞永平:什么学习内容对幼儿有价值?
胡华:“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
叶平枝:从师幼互动看教师的“为”与“不为”
刘晶波:幼儿为什么喜欢告状
刘焱:融合课程与游戏的实践
吴荔红:如何撰写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
沈颖洁:幼儿园语言教学如何支持儿童深度学习
孙蔷蔷:幼儿园该如何自我评估园所保教质量
秦元东:活动区与材料区——游戏空间规划的来龙去脉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