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在与老师、家长交流时,我发现他们最关注的是学习能力准备。“不练习写字,幼儿如何学会写自己的名字?”“10以内的加减运算怎么教?”…… “小学化”的红线不能碰,“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成了老师们纠结的难题。
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强调行动性。虞永平教授曾说过,课程就是做事。幼儿园学习能力准备教育就是以幼儿为本,让幼儿做该做的事、能做的事和喜欢做的事。
学习能力是指个体从事学习活动需具备的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学习活动的各种能力的组合。《要点》中的学习能力准备包括听、说、读、写、算、空间等方面的准备。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主要体现为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小学化”教育方式和“小学化”教育环境。这种超前学习是以牺牲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长远发展为代价的。
我们必须明确学习能力准备的内容,明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联系和区别,才能真正防止“小学化”现象出现。
以5—6岁幼儿与1—2年级学生书写学习目标为例。通过对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5—6岁幼儿“阅读与书写准备”的目标和典型表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1—2年级“识字与写字”的目标,我们发现幼儿园与小学的写字学习彼此关联,但亦有明显的区别。
《指南》主要是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柔性指引,而《课标》是对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刚性要求,反映了幼小不同阶段主要教育目标的差别。幼儿园教育以感知和了解为主,重在激发学习欲望,初步习得技能;小学则有了更为具体的量化要求,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要点》提出,幼儿要能认识并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教师该如何帮助幼儿认识并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为正式、规范的书写打好基础呢?我园从正确握笔、自主运笔、手眼协调三个方面着手,帮助幼儿逐步掌握书写技能。具体来说,小班幼儿在玩积木、穿珠子、剪纸、撕纸、穿衣服、叠衣服、扣扣子、拉拉链以及涂涂画画中发展手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中班幼儿在使用筷子的过程当中发展手腕的动作,在趣味迷宫、拼图游戏中发展空间方位知觉,在绘画记录中增进写写画画的兴趣;大班幼儿控制小肌肉动作的能力增强,剪纸、折纸、捏橡皮泥的复杂程度进一步提升,对生活中的文字符号兴趣浓厚。孩子对汉字产生兴趣,进入小学就会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做好学习能力准备,就是践行《指南》《要点》的精神,让孩子做该做的事,不抢跑、不越位。避免“小学化”的误区,教师要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游戏活动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提升学习能力,获得有益经验。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学习能力准备不是知识的填鸭或技能的训练,教育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点滴积累,然后水到渠成。
皮亚杰说,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幼儿年龄越小,依赖性越强。他们需要对操作材料进行摆弄、观察、比较,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
操作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幼儿在动手操作、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获得数学经验、逻辑知识和技能。如区域里的扑克牌游戏,三四岁幼儿可以根据牌面上1—5的数字,独自玩按数取物的游戏;四五岁幼儿可以根据牌面上1—10的数字,两两玩比大小的游戏;五六岁幼儿的合作意识增强,他们可以玩更具挑战性的三人游戏,一人当裁判,其他两人比赛,裁判出示一张牌,其他两人马上用手中的两张牌“合成”对应的数字,速度快且正确的获胜。
3—6岁儿童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前运算阶段。这一认知发展阶段的幼儿,其主要的阅读媒介是图画。图画介于涂鸦与文字之间,能够给予幼儿直观的表象和充分的想象与表达空间,帮助幼儿从图画阅读向文字阅读过渡。小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翻看图画书边听故事,直接感受画面与故事之间的联系;中班幼儿可通过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或角色,感知故事的情节;大班幼儿不仅能表演故事,还能够想象人物间的对话、动作,进一步理解或创编故事。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优选阅读材料,优化阅读场地,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集体阅读、小组共读、师幼互动、亲子伴读等),努力创设幼儿想阅读、乐阅读、能表达、有机会表达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其阅读能力。
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做好学习能力准备,教师还可以支持幼儿通过户外活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开拓视野、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培养广泛的兴趣;通过自主阅读,激发对符号、文字的敏感性;通过绘画、手工、搭建、表演等方式再现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促进幼儿语言、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能力准备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以小班为起点,将学习能力准备融入幼儿园三年的生活当中。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能有效地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喜欢做的事。
在一次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拍摄了大班幼儿的“探险屋”游戏。通过回看视频与图片,借助《指南》分析幼儿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我们发现幼儿充分运用了集合、比较、测量等数学方法,推动游戏发展,实现了科学领域的深度学习。
学习与发展
在“探险屋”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全面且整合的,如幼儿使用推车运输积木,用积木进行搭建;当运输的货物重量增加时,幼儿能够把握车的方向;跑、爬、跳等动作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些行为指向的是幼儿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有手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等的发展以及操控能力和平衡能力的锻炼等。
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进行了对话,倾听与表达就这样自然而然发生。幼儿绘制了“探险屋”设计图,这表明幼儿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这些是幼儿语言领域的学习与发展。
9名幼儿为了同一个建构主题,根据图纸,分工合作,完成搭建。有的叠加搭建大门,有的平铺搭建地板,有的垒高搭建墙面,有的推着小车搬运积木,有的徒手拿积木、抱送积木……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一起克服,主动出主意、想办法等,这些都是幼儿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的学习与发展。
“探险屋”搭建好后,一名幼儿当检票员,其他幼儿扮演游客,排队依次用“树叶门票”从入口进入“探险屋”,再一个接一个从出口出来,趴在墙外扮演“妖怪”,模仿吓唬人的音效,尽情游戏。他们理解规则的意义,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规则,并能共同遵守游戏规则,保证游戏顺利进行。这些指向的是幼儿社会领域中社会适应的学习与发展。
在搭建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表现作品的对称美、协调美,如门两侧的高度一致,所用材料一致,“探险屋”两边墙壁的积木都是三层。在作品搭建完成之后,幼儿自主扮演工作人员、游客等角色,自编自演“探险屋”的情节。这些都是幼儿艺术领域的表现与创造。
游戏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这种探究发现式的学习更容易帮助幼儿形成后续学习和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学习品质。
入学准备既是为幼儿上小学做准备,更是为其终身发展打基础,幼小衔接不是一个节点,而是一个持续渐进的长期过程。我们既要立足当下,让入学准备教育回归常态,将学习能力的准备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还要着眼未来,让入学准备教育摆脱功利,为幼儿的终身发展蓄能。
推荐阅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年轻人 幼师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