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健康教育
一、健康的含义及标志
1、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
2、健康的标志: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
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1、环境
2、生物学因素
3、生活方式
4、卫生保健设施
三、健康教育的含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四、健康教育的意义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保护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特殊需要
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将为学前儿童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
五、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与要求
《纲要》指出总目标是: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六、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层次
1、终极目标
2、分类目标
3、年龄阶段目标
七、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达成的途径
1、幼儿园、家庭、社会多通道实施
2、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相结合
八、当代健康教育模式
(一)知、信、行模式
科斯特
试图揭示卫生信息与健康增进之间的关系。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
(二)行动模式
唐纳斯
倡导健康教育需要从强调认知转变为强调情感。
(三)计划性行为理论
菲什拜因 艾甄
个体对健康行为所持态度的模式。人们一般会考虑行为背后的意义,行为意向是主要的行为征兆。
(四)心理场论模式
勒温
解释环境中影响群体行为的各种因素,据此,行为除了起源于个体或群体的具体特征以外,更受到环境的影响。
(五)健康信念模式
试图解释与预测健康行为的心理模式。
(六)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
个体的行为、其他个人的因素(思想、情绪反应以及期待等)和环境对行为所造成的结果之间,存在着相互持续的交互作用。
一种新的行为获得的学习方法是:一是直接的经验学得,二是观察学得。
(七)PRECEDE\PROCEED模式
劳伦斯
这种模式体现了大健康教育观,体现了健康教育的新概念:传播与教育并重,创建一种健康的生活,使早期健康教育更趋合理和完善。
九、当代学前健康教育理论的分析
1、健康行为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的核心
2、大健康教育观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的视角
3、预防模式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的关注焦点
十、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主要规律
1、生长发育是具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
2、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身体各部的生长速度也不均等
3、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均衡,但是统一协调
4、每个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十一、学前儿童动作与运动能力的发展
(一)婴儿动作与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4、从头至尾趋势
5、从近至远趋势
十二、学前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
(一)体育活动
1、根据人们所从事体育活动的具体目的之不同,现代体育通常包括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以及学校体育。
2、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基本动作的练习;
·基本体操的练习;
·体育游戏;
·运动器械的练习(学前儿童运动器械的练习,专指利用运动器械进行的身体练习活动)。
3、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体操:可分为幼儿操(模仿操、徒手操、器械操等)和排队、变换队形两部分。
·体育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一小时。
(二)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教育活动
活动内容:生活卫生方面;清洁卫生方面;环境卫生方面;器官保护方面。
(三)安全自护教育活动
安全自护教育活动的任务:
1、帮助儿童树立有关安全的意识
2、引导儿童学习必要的安全常识
3、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4、激发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饮食营养教育活动
缺铁会患缺铁性贫血,缺维生素D、钙、磷会引起佝偻病或骨骼畸形等,营养过剩或失去平衡会引起肥胖症、夜盲症等。
教育活动内容:
1、认识食物的名称、形状、色彩、性质
2、知道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4、掌握饮食的方法和技能
5、了解民间饮食文化及风俗习惯
6、养成健康文明的饮食礼仪
7、知道简单的处理和烹调食物的方法
(五)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动作发展正常
·认知活动积极
·情绪积极向上
·人际关系融洽
·性格特征良好
·没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活动内容:
·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的方式
·学习锻炼社会交往的能力
·学习锻炼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进行合适的性教育
·预防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三级预防”是预防学前儿童发生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基本策略)
十三、学前儿童行为异常和心理障碍的表现及矫治
(一)儿童行为障碍
1、注意缺陷
2、活动过多
3、情绪冲动
4、感觉统合失调
(二)儿童情绪障碍
1、焦虑
个体在预感潜在的危险或不幸时,会产生强烈的负性情绪和紧张的身体症状,这就是一种焦虑状态。
不良的环境和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或加重焦虑的重要原因。
预防和矫治要从改善环境和教育方式入手。
2、恐惧
恐惧是对当前的危险或危及生命的事件的一种即刻的警觉反应。
对于恐惧的矫治可采用行为治疗的暴露疗法,即通过多种不同形式呈现令儿童恐惧的情景或物体,这些方法包括呈现现实的和虚拟的情景或物体,利用角色扮演,通过想象或观察他人在面对这些情景或物体时的表现,以提供有效的应对方法。
3、拒绝上幼儿园
(三)儿童发展与学习障碍
1、儿童精神发育迟滞
2、儿童孤独症
3、儿童语言发育障碍
4、口吃(矫正最好办法是消除儿童的心理紧张因素)
(四)儿童常见的不良习惯
1、吸吮手指
2、咬指甲
3、习惯性阴部摩擦
4、退缩行为
(五)儿童的一些其他障碍
1、遗尿症
2、夜惊
十四、学前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学前儿童体育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组织原则:全面性、经常性、适量性、多样性
(二)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组织原则:全面性、主体性、安全性
(三)安全自护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组织原则:倡导安全氛围、重在自我保护、发挥教育合力、实现模式转变
(四)学前饮食营养教育的设计与组织
原则:需要性、可行性、安全性、一致性、直接性、序列性(要循序渐进)、整合性
方法:讲解演示法、行为练习法、评论评议法、实践操作法、游戏法、情景表演法
(五)学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原则:注重情感体验、注重环境创设、注重多途径影响
注意的问题: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疏导
·尊重幼儿的人格,不要妄下结论
·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
十五、学前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
(一)内容:
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准备工作的评价
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的评价
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所产生的近期影响的评价
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总目标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