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探讨
摘要:我国学前教育专家许卓娅指出:“教育不仅仅是教的教育,而是在进行教育时,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由此可见,教育是一门需要专业性、技术性的艺术教育,知识技巧和感知能力在儿童的创作与表现、感受与欣赏中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怎样化繁为简?让淌进儿童的心田,让儿童走进的世界?答案就是游戏化。当然,在实际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活动的游戏化进行了探讨,让幼儿在感知、发展能力的同时,使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
儿童的内心是游戏的,而是直入人心的,当两者融合的时候,这种魅力是1+1>2的。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活动的’游戏化不仅是指狭义的“游戏”,它包含在一切活动形式、教学方法中,使其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点。但在实际幼儿园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活动形式的单一刻板;游戏与活动的生搬硬套;对感受经验的准备缺失等。如何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氛围中,有如“玩”一般的学习体验?怎样让幼儿快乐地、主动地、不知不觉地投入活动之中?让幼儿听到、感受到、喜爱上、想象出、创造出?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以兴趣为切入,让游戏作品有趣起来
兴趣是投入的前提,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教师要了解幼儿真正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再从兴趣入手,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作品。比如,从幼儿熟悉的《米奇妙妙屋》动画片生成小班游戏《妙妙屋,我来了》,在与米奇、米妮的历险途中,通过让幼儿和“高飞”、“布鲁托”打招呼的形式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的不同,上山下山帮助幼儿感受的上下行;又如游戏《朵拉与机器人》,结合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选择了机器人为题材,有趣的机械动作,幼儿在模仿创编的过程中体验乐趣,同时感受节奏。这些趣味纷呈的活动内容,成为了活动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更可见教师在选择素材时的独具匠心。
二、以材料为承载,让游戏环境妙起来
提高幼儿的积极性离不开游戏化的环境创设,让幼儿在具体的物质世界中体验与环境、材料的关系,促进幼儿与之间的互动体验。教师提供的材料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叠加的;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关联的。各类能发出声的玩具�p乐器�p头饰甚至是废旧材料等,让幼儿在敲敲打打间,释放表演欲望和创造才能。例如在活动《纸王国的派对》中,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纸,解放孩子的手和脑,揉一揉、拍一拍、搓一搓,试着让纸发出声音,与众不同的材料让幼儿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感。当然,在材料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适宜性,挑选轻便、安全、环保的材料。根据不同阶段的幼儿年龄特点,因材施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与环境的承载作用。
三、以多媒体为输出,使游戏活动活起来
多媒体是游戏化教学的有力推手,在运用的过程中需注重多感官手段渗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感受,获得愉悦。
(一)多听多辨,拓展幼儿思维。为了丰富幼儿的感知,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教师应整合多元的素材,让幼儿体验多元趣味的游戏,倾听各具特色的曲调,充分激发幼儿的潜能。让幼儿想他们所想,见所未见之景,闻所未闻之曲,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二)多思多想,培养想象美。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可以发展个性、启迪智慧。如活动《哈哈镜》,利用白板技术呈现了生动有趣的画面,诙谐幽默的视听效果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再让幼儿倾听旋律,想象小矮人在镜子中可能出现变大、变小、变高、变矮等的画面。与的韵律感有机整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的节奏感。通过完整的画面、音效、故事欣赏,让插上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不再是过去老师教、学生模仿的机械模式。
(三)多实践多创造,发展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儿童更不可缺失的是创造力,只有想象力,没有创造力,永远只能是空想家。因此,组织活动时,要让幼儿不仅听,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和表现。动作是形象化的直观表达,幼儿创编动作的前提是相关经验的准备。如在活动《好玩的洗衣机》创编动作环节,在讨论各种动作时,多媒体直观地演示了洗衣机的运行动作,形象地再现了动作的节奏感,化解了教学难点。而在“甩干”这个情境处,生动的场景配以快速回旋的乐曲,自然而然创编出相应的动作。以幼儿为主体,自主创编再共同模仿练习的学习方法,真正凸显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游戏化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的旋律间,充分发挥游戏化的灵动魅力,需要教师做好功课,研究的主要特征、遴选适宜趣味内容、尊重幼儿独特表达、创新游戏化策略,为幼儿搭建随心而唱、随性而舞的舞台。让幼儿的心灵浸润在的河流中,让游戏化走进幼儿园教学中。
【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