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专家声音丨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专家声音

专家声音丨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当我们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视角从成人转向儿童时,儿童的逻辑、儿童的需要、儿童的审美、儿童的发展便成为环境审议和环境创设的核心元素。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幼儿园环境应充满“儿童性”,彰显“儿童感”。这意味着幼儿园的一切都要以儿童的视角来规划与实施,这里有适合儿童的各种游戏材料,有吸引儿童的各种游戏场地,有邀请儿童深度卷入的游戏伙伴,有挑战儿童心理极限的游戏情境。

这里的老师变成了充满游戏精神的“大儿童”,这里到处吸引着儿童的眼睛、儿童的耳朵、儿童的鼻子、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双脚、儿童的大脑。总之,一个以儿童为本的幼儿园,儿童不仅“在那里”,而且被“看见”、被“看懂”。更为重要的是,儿童不仅能被成人看见、看懂,更能感受到自己、看见自己、看懂自己,进而感受到同伴、看见同伴、看懂同伴。

专家声音丨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王海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家声音丨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学前微主编,与100000+园长共成

01/
聚焦:源自主题墙的蜕变

“教师的被动任务”转向“儿童的主动创作”
主题墙对于每位教师来说都非常熟悉。传统的主题墙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当主题确定后教师就会设计相应的主题墙,粘贴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照片、资料、调查表等。有时,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教师会提前准备主题墙创设需要的各种材料,预留每个主题所需的位置,这些工作费时费力,也让教师感到精力有限。
如何解放教师,成就儿童,从教师被动制作转向儿童主动创作?
我们提倡把创作的主动权交给儿童,由他们依据小组活动的内容,借助图画、符号等表征方式,记录自己感兴趣或惊讶的时刻,让主题墙呈现他们的想法和活动过程,实现“被动的教师”到“主动的儿童”的转变。
“环境创设的工具”转向“学习过程的呈现”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主题墙的创设往往会演变成“教师一个人的主题墙”,幼儿看不见,也够不着。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认为和幼儿一起参与主题墙的创设会耗费较多时间。为了节约时间,教师便大包大揽,利用自己的美术技能,创设各种精致绚丽的主题墙,尽可能让主题墙具有观赏的功效。
其实,真正属于儿童的主题墙是需要儿童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的,他们通过图画、符号表达自己在主题活动中的所思所想,呈现自己的学习与思考过程。
“教学逻辑的设计”转向“儿童立场的表达”
主题墙创设的目的是促使儿童与主题墙对话。然而,传统的主题墙创设往往是循着教学逻辑来设计的,由教师主导,反映的是教师的想法。其次,主题墙的内容也不够生动,教师在设计主题墙时更多考虑的是教学作用,而忽略了对幼儿活动的呈现。即便有一些幼儿作品的展示,也都是教师“精挑细选”的结果,幼儿参与度很低。大多数的主题墙,都是教师机械地整理主题活动的材料和照片,然后套用模板,进行剪剪贴贴的结果。
我们不禁反思:
主题墙到底是为幼儿服务的,还是为教师服务的?主题墙的设置要不要考虑儿童的可持续发展?一个真正属于儿童的主题墙是怎样的?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传统主题墙向儿童海报的转变,不仅仅打破了儿童面前的一堵墙,更是从教师本位到儿童立场的转变,助推了儿童自主学习与发展的进程。
专家声音丨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02/
剖析:何为儿童海报
以儿童自身为叙事视角,用儿童自己的图像、绘画、符号等表征手段记录并呈现他们对主题活动的认识。儿童海报是儿童个人、小组或集体在主题活动中的学习轨迹,体现着儿童的认知特点、同伴关系、学习品质、表征风格、情感曲线,是儿童珍惜和呵护的学习成果。
儿童海报一般以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问题为明线,以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为暗线,重点呈现幼儿的经验变化和反思,既是幼儿记录自己的精彩瞬间,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专家声音丨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03/
实践:回归儿童立场的探索

内容选择——呈现“魔法时刻”与精彩瞬间
儿童海报应当体现儿童视角,创作属于幼儿自己的内容。对于幼儿来说,儿童海报不一定是主题活动的全部呈现,而是根据他们的兴趣点,呈现出他们难忘的“魔法时刻”或者精彩瞬间。
例如,在中班主题活动“神奇的垃圾”中,主题墙的创设不再从头到尾呈现垃圾的作用、分类、再处理等清晰的教学线索,而是从幼儿的经验出发,追随幼儿的兴趣,探寻“垃圾车是怎样将垃圾运走的”“厨余垃圾是如何回收再利用的”“废品收购站的垃圾是怎么变废为宝的”等一系列让幼儿印象深刻的精彩瞬间。幼儿通过图画、符号等表征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设计属于自己的“神奇的垃圾”海报。
设计逻辑——源于儿童的问题或探索
基于儿童立场的儿童海报应包含三个方面,即儿童的问题是什么,儿童的探索是如何展开的,儿童的发现有哪些。因此,儿童海报需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需求。
例如,随着“电影”主题活动的推进,幼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张电影票需要包含哪些信息”“电影院工作人员是如何分工的”“电影院里的3D眼镜和其他眼镜有什么区别”……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鼓励幼儿用儿童海报的方式记录下来。
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后,无论是教师引导幼儿的探索,还是幼儿自发的探索,都能使他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主动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如在“纸”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儿童海报中呈现了“不一样的纸—收集造纸材料—设计造纸步骤图—尝试制作白纸—意外邂逅花草纸”等活动轨迹,记录着孩子们不断反思、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儿童的“真发展”。
制作策略——“1”到“1+N”的转向
儿童海报的内容以“1+N”的形式进行设计:“1”指教师用流程图或思维导图或主题网络图等形式呈现主题活动;“N”指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N个问题(N是一个变量,根据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兴趣点而变化)。儿童海报的创设主体是幼儿,海报内容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呈现的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轨迹。由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以及发展水平不同,儿童海报的制作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小班幼儿主要以无意识记忆和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容易记住他们感兴趣的事情。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应鼓励幼儿运用语言、动作、涂鸦等表征方式记录。如在“叶子”主题活动中,教师将幼儿的记录进行文字备注并使用语音生成相应的二维码呈现“叶子”主题的儿童海报(如图1)。
专家声音丨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图1小班“叶子”主题儿童海报
中班幼儿的表征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利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记录属于自己的儿童海报。例如,在“果树”主题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利用点数、符号、图形等表征方式表现“幼儿园有几棵树”,形成了“果树”主题的儿童海报(如图2)。
专家声音丨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图2中班“果树”主题儿童海报
大班幼儿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发展阶段,愿意用图画或符号进行自主表达,能够抓住一些事物的特征,进行初步的分类、整合,因此大班的儿童海报中会出现较多的图表、符号和文字。例如,在“西游记”主题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利用思维小地图(思维小地图的形式如图3所示,指运用思维地图的形式呈现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所思所想)表现主题活动的开展脉络。
专家声音丨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图3大班“西游记”主题儿童海报
呈现方式——固定单一到弹性多元的拓展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提及: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因此,儿童海报的呈现方式应是多元的,我们要突破以往的固化思维,由平面创作转为立体创作,给予幼儿更多的展示空间,如连环画式、折页式、屏风式,等等。我们也可以借助不同形式的展览呈现儿童海报,如不同规模的展览、不同时长的展览、不同形式的展览等。
在呈现儿童海报时,我们要鼓励幼儿充当主持人,策划属于自己的展览,从写海报解说词到门票的设计,再到家长邀请函的设计等,促使幼儿在设计策划的过程中提升创作能力与同伴协商能力,激发参与热情。
专家声音丨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04/
反思:充满“儿童性”
彰显“儿童感”
“趣”环境,让儿童立场看得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我们总是强调,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要回归儿童,环境创设要坚守儿童立场。但是,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却总是从自己的想法出发,搜集和展示具有“儿童元素”的材料,以体现所谓的儿童立场,这就导致了主题墙上堆砌了越来越多的儿童素材,却越来越不生动了,离儿童也越来越远。
儿童海报促使幼儿的角色发生转变,他们不再是已有环境的享用者和体验者,而是参与者和创设者。儿童有权利对自己的生活空间、学习空间、游戏空间进行创设,使环境充满他们的设计、发出他们的声音、呈现他们的想法,这才是环境中的“儿童立场”。随着小组活动的推进,儿童海报也会不断丰富和更新,呈现出富有生趣、生机勃勃的“趣”环境,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支持。
“全”儿童,让儿童权利看得见
《指南》强调,“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在传统的主题墙创设中,教师主导着环境创设的方方面面,忽视了儿童的想法和兴趣,实际上也剥夺了儿童学习的权利。儿童海报主张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儿童,在呈现方式上,由小组儿童共同讨论,协商决定;在记录内容上,幼儿自主记录主题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在制作过程中,幼儿或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们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他们成长的过程。儿童海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独特的儿童、完整的儿童、全新的儿童。
专家声音丨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真”表达,让学习品质看得见
从传统的主题墙创设到儿童海报的转变,是一种突破与创新,更是一种视角与立场的转变。在制作儿童海报的过程中,幼儿会有意识地发现问题,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通过看、听、问等多种途径收集材料并进行创造,养成了收集、整理、记录的良好习惯,提升了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艺术表现等能力,发展了敢于探究、认真专注、同伴合作、想象与创造等学习品质。
“活”档案,让成长过程看得见
基于儿童立场的儿童海报应该是“10%的教师责任+90%的儿童责任”,其核心在于要相信幼儿,让幼儿成长过程看得见。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幼儿学习与发展档案”明确指出,教师应搜集幼儿在整个方案发展初始、中间及结束过程中的作品,包括绘画、雕刻、黏土、照片等。儿童海报是整个主题活动中的“活”档案,也是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活”档案,反映了幼儿的情感、思维以及行为背后蕴含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儿童海报呈现的并不是幼儿最终的作品或结果,而是幼儿的完整探索过程,每一张儿童海报都会使幼儿的成长有迹可循。
儿童海报回归儿童本位,让主题墙能够真正的服务于儿童。

专家声音丨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编辑:学前微主编
来源:《早期教育》杂志2022年第4期,作者王海英、高甜


特别说明 :
《学前微主编》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专家声音丨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微主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专家声音丨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