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深度学习,是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积极主动地、批判地学习新知识和思想,并将其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且能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在日常保教工作中,我们发现幼儿表演游戏停留在以浅层学习为主的状态,存在游戏材料不开放、表演局限(重复着简单的行为,说着相对固定的对白)、幼儿获取的新经验不多等问题。我们以大班表演游戏“西游记”进行实例分析,试图从深度学习视角审视现有的表演游戏实践,探索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
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经验
是引发深度学习的前提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区别在于,幼儿在深度学习中呈现的持久的好奇心与投入的积极性,均来源于其内在发展需求的驱动力,而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是激发其内驱力的主要因素。教师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实际需求,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当幼儿有强烈的内驱力,使其在游戏中付出各种努力时,更能引发他们持久和深入的学习。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故事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当这套绘本投放于图书角,很快引起孩子们的热议:“我爸爸给我讲过西游记的故事。”“我妈妈带我去看过西游记的表演。”“我家里有孙悟空的金箍棒。”教师快速捕捉孩子们热议的人、事、物,平行加入他们的畅聊:“你是怎么知道西游记的?”“你记住了西游记中的哪些人物?”“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呢?”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中的一些情节,甚至舞之蹈之、乐此不疲。故事浓郁的神话色彩满足了他们好奇的天性,给予了他们广阔的想象空间。
正是因为对《西游记》的喜爱,生活中与《西游记》相关的绘本、表演剧,甚至是各类“兵器”都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内在需求,这是引发接下来一系列关于《西游记》深度学习之旅的前提。
探究式材料与适宜的任务
是开展深度学习的基本条件
深度学习是一种高投入的主动学习,探究式材料与适宜的任务能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及探究的价值。探究式材料具有低结构、高开放、可创造等特点,幼儿通过与材料互动,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使学习逐步走向深入。适宜的任务根本目的不在于获取答案,而是推动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建构新经验。
在“西游记”案例中,教师投放相关游戏材料后,组织孩子们讨论:“你们想怎样玩?需要补充什么材料?”孩子们被玩的兴趣和需要所驱动,此时教师加以任务助推:“用什么材料制作白龙马呢?银角大王的披风做多长合适?”……从道具设计、材料选择、完成制作到投入排练,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热情。当他们多次穿脱自制的服装后,发现海绵纸制成的服装容易破损,就开始寻找比海绵纸更结实的材料重新制作服装。更难得的是,他们会根据选定演员的身高体型反复测量和比对,进行裁剪制作。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邀请幼儿一同参与制作、设计,为他们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经验运用、思考和创造的机会。可见,为保障幼儿深度学习的开展,教师应给幼儿提供探究式的材料和适宜的任务。
创设挑战式问题情境
发展幼儿的思考力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也是一种基于实践情境的学习。实践情境是间接经验直接化的过程,也是幼儿运用符号表征化、具体化的过程。幼儿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复杂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学习的深度,可以激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和创造。
“西游记”表演游戏正进行着,教师创设相应环境支撑孩子们运用已有表演经验,并在此过程中,聚焦关键性问题,在班级投放了大量关于《西游记》的游戏材料(服装、兵器、图书、人物模具等),以满足孩子们自由探索的需要。教师带着一周观察、整理以及鉴别发现的“关键性问题”,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孩子们问题里的核心概念提取出来,再梳理与概念有关的线索有哪些。孩子们重温《西游记》后,大胆提出疑问:“为什么孙悟空法力无边,还会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如来佛祖用封条封住了孙悟空的法力,孙悟空怎么就不能撕掉封条?”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封条是什么做的?它代表着什么?”借此启发孩子们,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有时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并提示孩子们要服从规则。
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源自孩子们自身经验与故事情境的冲突,这是他们在自问自解、自问他解的讨论交流中思辨自洽的过程,是不断运用已有经验去观察、比较、推理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高级思维不断运用、知识结构不断扩大,不断实现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与现实生活中双向迁移应用的过程。
多元的表达与创造
提升幼儿的建构力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须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表演内容和表演方式进行一定的想象和再创造,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搭建绘本与游戏间的桥梁,帮助幼儿丰富游戏内容和形式,还能有效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想象,促进幼儿的表达与创造,将简单的游戏活动转化为更丰富、深入的学习活动。
在舞台剧《西游记——平顶山窃宝》中,教师通过引导孩子们对《西游记》反复品读,在帮助其理解故事情节、厘清人物特征、探知人物关系、熟知宝物作用等基础上,将平日里绘本阅读、艺术创造、科学探索、肢体运动、团讨活动等不同教育形式与舞台剧演绎整合在一起,在自由的环境中促使孩子们自然、自动地学习探究。孩子们对于《西游记》都有自己想要诉说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比如手工、绘画、故事讲述及表演等。教师鼓励他们调查、畅谈,投票推选剧目,自主创编剧本,选场地、制道具、排演等,在一个个真实游戏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积极探索和多元表征,在可视化的痕迹中看到自己探究学习的经历,提升在游戏中的建构力。
从深度学习视角出发,教师在表演游戏中进行了一些变革,更加关注幼儿原有的兴趣与经验,并探索出一系列适宜的支持策略。教师必须让教育的视角落进儿童的视角里,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最终有效地帮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深度发展。
好课推荐 点击了解
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