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引领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做到学深、悟透、做实,学前周刊邀请专家学者撰文谈如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今天推出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教研室主任钱雨的文章——《素质教育从学前儿童开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今天,近九成的幼儿能享受到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随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将开启新的篇章。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学前教育也应当成为儿童素质教育的坚实起点。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早在1947年,陈鹤琴就在英文版的《活教育》中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目标。他认为,做一个现代中国人必须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和世界的眼光。这一观点依然符合当代对儿童素质教育的期待。素质教育要使儿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的推进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学前儿童着手。我国学前教育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优质的学前教育将构成个体素质教育的美好起点,支持每一个儿童的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的主张是对人民需求的回应,也是对当下应试教育、教育内卷、育儿焦虑等问题的反思。如何让学前素质教育真正“生根开花”,是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和挑战。
学前素质教育是培育、提高全体学前儿童综合素质的教育,以促进儿童、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当前学前素质教育的主要难点包括教育理论的建构、幼小衔接的实践与幼儿素质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的落实。展望未来,学前素质教育应聚焦以下变革。
一是完善学前素质教育理论。为深入探讨学前素质教育理论的核心问题,首先要明确定义核心概念,分析儿童素质教育与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理论等领域的关系,将学前素质教育提升为一个有严格理论边界的科学概念。从辩证的视角来看,儿童的素质是遗传性与习得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稳定性与发展性,以及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学前素质教育理论也应当根据中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而不断生长、丰富与发展,使理论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
二是坚决杜绝“小学化”倾向。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致力于培养儿童“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非提前教授小学的学科知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加强了学段衔接,提出小学一、二年级课程必须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学前教育应以提升儿童综合素质为己任,充分发挥现有游戏化、生活化课程的优势,为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做好充分准备。学前素质教育应注重儿童整体素质,包括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关注儿童学习潜力的发挥。此外,学前素质教育还要观照每个个体的生命体验,融合儿童的生活与经验世界,与小学、家庭和社区开展深度互动。
三是切实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教育评价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部印发的《评估指南》,旨在科学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儿童。其中的要点,如“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发现每个幼儿的优势和长处,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都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只有切实落实《评估指南》中的要求,才能将素质教育理论落地,全面促进学前儿童素质提升。
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推进儿童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随着学前素质教育的推进、落实与有效衔接,幼有善育的美好愿景将照亮每一个童年。
*本文刊登于《中国教育报》2023年1月8日第1版。
责编 | 田玉
?
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