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梦想培基园执行园长;多年幼儿教育带班指导经验;2014年度清华摇篮幼儿园优秀教师;2015年获得国际流行舞蹈协会中国舞蹈教师联合会高级教练资格。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实际上是两个生命的碰撞,应该说碰撞所产生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她所达到的高度也是没有止境的,每一位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上,不要满足于初见成效,而应该学习教育的艺术,不断提高沟通的层次,使亲子关系达到最高的境界。
心理沟通是指相互之间的理解与默契,爱的充分表达与深切感受到,是情感的相通与情绪的共振。家长—爱的充分表达,孩子—爱的深切感受到。
沟通是思考的互动,是意见的交流。听、说、看、问、写是沟通的手段,每个人都会使用这些手段。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都需要沟通作桥梁。那什么是有效的沟通呢?有效沟通必须要得到对方的回应。因此有效沟通除了思想上的交流互动外,必定要在行为上产生预期的回应。目前,家长与子女的关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被更多的人关注,特别是青春期的学生,家长如何去懂他们?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
一、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要注意孩子的情绪与感受;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
二、了解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要了解孩子群体的心理特点,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智能优势、性格气质、行为习惯。
三、遵循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不遵循心理发展规律的后果,抢跑的孩子未必得第一。不能错过最佳时机,影响正常的心理发展,成熟,完善。
误区一:多说教,少倾听。许多家长和孩子交谈时,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时间一长,孩子渴望交流的愿望便会被压抑住。
误区二:喜欢使用强硬的措辞。许多家长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以致于和孩子沟通时总是难以保持平静,“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常常挂在嘴边,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误区三: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许多家长往往不明白“孩子的观点往往与大人是不同的”这个道理,所以和孩子交谈时缺乏足够的耐心,他们往往在未听完孩子的话就发火,或者把孩子对某事的态度或看法说成是小题大做,这样,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就很难对父母的苦心加以理解。
误区四:不懂把握时机。许多家长不懂得把握和孩子交谈的时机,例如,当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就插进去打开话匣子,或者孩子刚受了批评,心情还未平静,家长就想“趁热打铁”去与孩子沟通等,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孩子的抗拒和不满。
误区五:漠视孩子的自尊。家长在某些问题和决定上有自己的原则,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是对的,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忽视孩子的意见。无论孩子的意见如何,让他发表出来起码有两大好处:一是孩子至少被征求过意见,他会更易于接受最后的决定;二是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许多家长在“关键”问题上总喜欢“封杀”孩子的意见,这就抑制了孩子与父母进行交流的欲望。
一、必须时间投资。家长常常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赚钱养家。其实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父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可以让孩子倾吐心事的朋友。要达到这样地步,非得平常有足够的时间沟通不可。
二、学校密切配合。注意孩子交往情况,关心子女思想变化,及时与孩子沟通。只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孩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身教重于言教。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四、沟通因人而异。沟通没有模式,与一个孩子的沟通方式并不一定适合另外一个孩子,因此,家长必须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创造自己的沟通方式。,
五、学习倾听,感受平等。与孩子沟通需要谈自己的意见,但是更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说,父母听,切忌父母说,孩子听,要学会倾听。所谓倾听,就是不但要努力地听进去,而且要思考,注重发现孩子谈话中的闪光灯。发现孩子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时,要赞赏,要表示受到感动。善于倾听的父母才能遵循青少年的发展特点,让孩子感受到平等,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案例:小明已经5岁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
点评:“把杯子拿来”和“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喜欢受人委托。所以,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 “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会常常挂在嘴边,其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把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定位为伙伴关系。人们常说感情是培养出来的,我认为业余时间家长应该尽量同孩子在一起。孩子高兴的时候,也正是最容易沟通的时候,如陪孩子散步的时候,陪孩子打篮球的时候,带孩子到外面吃饭的时候等。总之,孩子情绪最好的时候,是最好说话的时候,如果这时候家长与孩子沟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六、创造机会交谈。与孩子沟通需要有恰当的机会,你想谈话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有兴趣。只有他们想谈话的时候,沟通才能有可能顺利进行。有的父母可能学会在吃晚饭桌子上或者睡觉前与孩子沟通,有的父母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者郊游的时间与孩子沟通,不管选择什么时间,我们都要知道,最佳的沟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动中进行的。切忌不要总是试图在临时想起的,不固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那样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七、无条件信任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
八、多赞美、少批评。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可是,我们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家长需要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九、理解孩子感受。家长首先要表示理解,理解孩子现在所承受的压力和心情。理解有助于建立互相信赖的亲子关系,在此基础上与孩子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人的情感是非常细腻的,包括孤独、害怕、快乐、疯狂、兴奋、激动、忧伤、妒忌、尴尬。家长普遍地对孩子的情感关注得不够细腻,所以常常在某些细节上,无意之中伤害了孩子。
十、父母加强学习。加强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孩子成长以后,许多孩子看不起家长,家长没有学习的习惯,这些都是沟通问题。一要通过读书、看报,扩大知识面,这是和孩子交流的资本。
十一、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家长要保持平常心,学会换位思考。家长在跟孩子沟通中不要发脾气,要保持冷静,对孩子的急躁情绪进行冷处理。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危机有时可能也是转机。其实任何孩子可塑性都是很强的,家长要勇于尝试新的沟通方法,抱着鼓励和期望的态度跟孩子沟通,而不是怒气冲天地指责孩子。家长要设身处地地多想想孩子面临的升学压力。每个独生子女都承受家庭期望的巨大压力。想想孩子多年辛苦的学习生涯和经历的无数次考试,是多么地不容易。其实任何孩子都希望获得成功,让亲人为自己的成功而高兴。家长不要总是觉得孩子不争气,让自己丢了脸,要多想想谁失败了都会难过,谁面对激烈的竞争都会担心、害怕。
十二、把爱放在嘴边。朱永新教授在《我心中理想的父母》一文中写道:“父母对孩子的失望意味着真正教育的停止,而孩子对自己的失望意味着进步的停止。信任和自信是一个人不断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我们培养一个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我们摧毁一个人也就是摧毁他的自信。目前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不断摧毁自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表扬和肯定,希望得到赞许和承认。因此,当孩子失败、失去自信心的时候,父母的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句鼓励的话往往会使孩子重新振作起来
十三、彻底摆脱错误的沟通模式
一、唠叨式。 二、数落式, 三、训斥式。 四、打骂式。
五、达标式。六、疲劳式。七、包办式 八、催促式。 九、操心式。
十四、家长说话的艺术
忧心话语:孩子的成绩直线下滑,老师已经找您谈过很多次话了,作为孩子的母亲,您感到特别忧心,于是您对孩子说:“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可儿子的成绩却下滑得更厉害了。孩子让家长忧心、烦心的事情不少,如何将忧心话语变通说可是一门学问。因为,说得好能使孩子改变坏习惯,得到好心境;说得不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变成孩子的“心病”。应该这样做:如果孩子成绩下滑了,您应该先分析一下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交谈,让他明白您的忧心与关心,而不是责骂和训斥。如果是“小霸王”,您可以让他试着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零食,他一旦感触到友谊和分享换来更多的东西和快乐,自然会改掉这个陋习。对于一些不适合直接同孩子当面说的话题,可采取留纸条、写信、向孩子推荐一篇文章、一本好书等方式进行沟通。总之,家长间接式的变通做法,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游戏中,让孩子学到更多。
教育跟进。教孩子怎样接受批评,怎样与人友好相处。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犯一次错,就会有一次叫他学好的机会。要清楚明白的告诉孩子:什么地方错了怎么错的,什么才是对的。很快孩子就学会如何对待批评了。
专业幼教领域知识分享
依托北京优畅资源平台
汇聚全国优秀教育专家
百家幼教大咖推荐的教育经典
众多家长与园长口碑铸就品牌
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瑾姐幼儿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