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学习品质(approachestoleaming)的研究取得持续进展。对学习品质本质的认识,人们走出以往认为学习品质就是幼儿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单一习得技能的片面认识,逐渐认识到幼儿的学习品质是内含多因素的系统结构体。美国51个州中有40个州将学习品质作为幼儿发展的领域或子领域。约旦、巴拉圭等国家也在其教育政策文件中亦对发展幼儿学习品质作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我国学者李敏谊在分析国外研究资料后认为,“学习品质影响儿童一生的成就”。学习品质对幼儿的发展如此重要,那么现实中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效果理想吗?
一、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理想与境遇
文本分析发现,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是贯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主线之一,将学习品质的发展渗透于五大领域的概述、发展目标与教育建议之中,使学习品质的发展有抓手、有途径、有要求,希冀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能落到实处。 国家在政策层面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寄予厚望,但是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现实境遇又是如何呢?费甜于2014年发起“关于教师对幼儿学习品质认知程度的调查问卷”网络调查问卷,在210位学前教师对“在填写这份问卷之前您是否已经了解过幼儿学习品质”的问题的回答中,有135位(64%)教师表示“知道”学习品质这一概念,有75位(36%)教师“不知道”有这个概念。而在这135位知道此概念的教师中,“32名老师表示理解学习品质的含义,有100名老师表示只理解一点、似懂非懂,有3名老师表示完全不理解”。学者钱志亮等于201O年以《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为评量工具,对北京城乡165名5~6岁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进行测查,评量结果表明“城乡儿童的学习品质并无统计学上的差异”、“从分领域看,城区儿童在灵活性和习惯养成两方面要优于农村儿童,而农村儿童在注意力和兴趣性方面要优于城区儿童,且都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
这些研究表明,当前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习品质的概念尚未被社会广泛认知。二是学习品质的发展没得到重视,甚至有被忽略与遗弃的可能。钱志亮等的研究中未对“城乡儿童的学习品质并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的研究结果作进一步分析。其实,这个看似矛盾的结果并不矛盾,因为无论是城市的儿童还是乡村的儿童,他们的学习品质都没有得到应有的科学指导与教育培养,其学习品质的发展水平处于一种“原生态”的状态,所以城乡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不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在更多的研究案例分析与多次实践调研后,我们愈发认识到,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遇到多层阻碍与系统性的制约,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儿童天生就有好奇、主动、专注、与想象力,这是儿童发展的内在力量。这些力量却被埋没与忽视,甚至一度遭到压抑与废弃”。这些来自家庭教育系统、幼儿园教育系统,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系统的制约,使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像荒原里的野草,日晒风吹雨打,从蓬勃急速转向枯萎。
二、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制约系统 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与多层生态环境互动的结果。根据儿童生活活动场域的扩展,笔者认为,对儿童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是家庭教育系统、幼儿园教育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以及三层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下面尝试从这三个系统内及系统间对幼儿学习品质的价值追求、教育组织方式、以及现实制约条件三个维度加以综合分析,以探析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制约系统及其不利影响。
(一)家庭教育系统的制约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幼儿父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家庭与社会机构的关系等等,其中幼儿父母是该系统中核心要素。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儿童发展观、家庭教育方式是制约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家庭教育观方面,家长片面追求知质价值成分而忽略幼儿心质的发展。受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水平与知识素养的影响与制约,幼儿父母对教育目的认识不全面,一味片面地注重幼儿的智力开发、潜能挖掘,而很少顾及甚至忽略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在教育儿童观方面,家长由对儿童能力不信任产生的限制性的态度剥夺了儿童学习品质发展的机会。所谓限制性的态度(restrictiveattitude),是指幼儿父母对幼儿的行为采取一种不信任、管控的态度,目的在于使幼儿的行为举止限定在家长的规定范围之内。限制性态度是父母对儿童能力不信任、低估基础上所产生的。父母的限制性态度会产生多个严重的后果:它使幼儿失去探索、试误的机会;使父母下意识地将成人世界的行为规范强行施之于幼儿,致使幼儿身心发展深陷“围墙”之内,动弹不得;使家长产生自己是儿童人生建设者的虚幻优越感,家长在无意中或偏执中剥夺了儿童好奇心、想象与创造、反思等关键学习品质发展的机会。在前述教育观和儿童观的基础上,父母势必会实施清单式教育方式与缺陷模式的教育行为,这种家庭教育模式将彻底抑制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所谓清单式教育方式是指家长对幼儿的发展过程预设系列具体明确而功利性的目标。家长有清单式的教育模式,幼儿就会有清单式的童年。清单式童年的幼儿度过的将是规定性的人生、他主非自主的人生,他们得到过度的保护、指导与关怀,结果丧失自我效能感、个体自我意志,以及自主、创造、反思等系列学习品质发展的机会。所谓缺陷模式,是指家长将注意力集中于幼儿不能做什么并试图纠正他们缺点的教育方式。由于受封建等级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家长在教育儿童时素来强调严厉、批评与责罚,对幼儿的行为多持负面态度。对儿童自发性行为的否定,势必抑制幼儿好奇心、自主性、想象力等学习品质的发展。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家庭物质环境、家庭与社会机构的关系也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其一,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对幼儿学习品质表现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王宝华等对来自高、中、低层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143位小学一年级新生测试结果表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在“主动性”“想象和创造能力”“好奇心”“专注程度”和“目标意识”学习品质的表现显著低于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其二,核心家庭结构中缺少玩伴致使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机会减少。核心家庭,一般是指由父母和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一种家庭结构类型。一家三口的核心家庭结构是我国当前普遍的家庭结构类型,这种家庭结构对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有不利影响。如,缺少同伴的思想碰撞,减少了想象与创造的机会;缺少同伴的推动,减少了扩展兴趣的机会;缺少同伴的挑战,减少了对自己行为反思与解释的机会……其三,家庭缺少支持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物质环境。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除了家庭创建支持性的精神氛围,亦需要基本的物质环境的支持。然而,现实的家庭教育书籍调查结果很不理想,在对62个幼儿家庭的家长访谈中,关于“是否购买过学习品质培养相关书籍”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个家庭(19%)的家长购买过与好奇心激发、主动性发展、坚持性提升、想象力培养相关的书籍。其四,家庭中的父母与幼儿园、社区、社会机构主动联络的自觉性不高,联络频次少,家长未能有效整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导致发展幼儿学习品质依靠经验常识行事,未按照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规律开展正确的指导与教育培养。
(二)幼儿园教育系统的制约
通过对幼儿园教育系统内各构成因素的考察,我们认为,幼儿园教师没有做好发展幼儿学习品质的思想准备、知识准备以及实践准备。具体表现是,第一,幼儿园教师对学习品质的概念、结构、意义的认识不够,尚未做好思想准备。费甜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虽然大部分表示了解‘学习品质’的相关内容,但是存在理解片面和不深刻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对学习品质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从幼儿园教师接受的职前和职后的教育内容来看,幼儿园教师没有做好知识准备。在幼儿园教师的职前教育中,课程体系中鲜有学习品质相关的内容,即使有关于幼儿主动性、创新与想象能力发展的内容,也是浅显而不系统。在其职后培训中,幼儿园教师也很少接受过学习品质的专题培训。第三,幼儿园教师没有做好实践准备。学习品质是一个新领域,发展幼儿的学习品质需要新的理论与实践,需要新的方法与策略,这些方面研究大都处于探索阶段,系统的研究成果还不多。相应地,幼儿园教师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少,他们尚不能实施有效的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活动。
幼儿园课程方面,幼儿园课程尚未留出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空间。从幼儿园的课程规划与设计来看,出现在课程计划中主要是好奇心、想象与创造能力,而幼儿主动性、坚持与专注力发展的活动设计很少,更不要说将学习品质五个内容作为统一体发展的课程设计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要到幼儿园里看看贴在墙上的周、月活动计划就知道了。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来看,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机会较少。“发生在儿童幼年的师幼互动可能对儿童的学习品质有着长期影响”,在刘晶波博士的师幼互动行为类型的总体分布状况中,由教师开启的师幼互动所占比例高达69%,这说明幼儿的课程实施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候充当一个被动者的角色。
就物质环境而言,幼儿园未能为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提供有效的环境支持。蓝小丹认为,当前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普遍存在“教师意志体现多,幼儿意志体现少;欣赏的多,探索的少等问题”。这样的区域环境是不利于幼儿好奇心与兴趣、主动性、专注与坚持、想象与创造等学习品质发展的。另外,幼儿园在玩教具投放方面也存在诸如缺乏动态性、探究性和引导性、缺乏目的性和层次性,显然,这也是不利于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
最后,幼儿园管理不能适应学习品质发展的新要求。从幼儿园的组织管理来看,因幼儿园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与制约,幼儿园的办学自主权较弱,一般幼儿园不愿意做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实验与相关的改革尝试。从幼儿园的人事管理来看,当前幼儿园采用的教学管理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很少将幼儿学习品质发展作为教师的考核指标,所以幼儿园教师在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方面缺乏动力。从幼儿园教学管理来看,由于缺少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评价标准,幼儿园尚不能开展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正确指导与科学评价。
(三)社会历史文化系统的制约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决定因素是历史过程不断发展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重视幼儿教育的进步思想,亦有阻碍幼儿发展的落后观念。至今,仍然存在一些约束、牵制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传统消极思想与行为。以幼儿想象与创造力学习品质发展为例,幼儿常常深陷于想象力与创造力处处被抑制的困境:“好孩子,听话”的家长唠叨,“凡为人子弟,须要常低声下气”的家规,“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社会俗语等等。
社会媒体机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使命感与价值观的迷失,使家长和教师误失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时机。比如不少新闻出版机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加入到不顾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考虑现实可行性的宣传与鼓噪之中。图书店里“天才的秘诀”“神童的秘密”等相关的书籍充斥眼球,生活中“哈佛男孩”“哈佛女孩”的宣传推广屡现报端,这些急功近利的宣传,加快了家长、教师催促幼儿成功的步伐,打乱了幼儿发展的内在节奏,破坏了幼儿发展的规律,造就了如卢梭所言的“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而支撑幼儿发展的学习品质,因其发展难度大、培养过程长、提升效果慢而被新闻媒体选择性忽视,出版机构亦很少出版幼儿学习品质相关的书籍。
另外,社会教育管理机构缺少管理制度和指导文件,使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缺少政策支持。从1989年发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至今,国家发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系列文件。
来源: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END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师微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