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1、游戏与幼儿的实际经验分离
2、游戏与幼儿的实际需要分离
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只研究游戏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游戏与课程结合起来,将游戏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出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让游戏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使游戏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各种各样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割裂和肢解了,但学科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对于幼儿来说,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生活事件和现象是整体的、相互联系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作用,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各领域活动中。
因此,幼儿园课程各个领域在目标、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有机联系、相互支持,关注幼儿的整体生活,抓住生活、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将游戏与教育因素融合在一起,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教育的形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帮助幼儿建构一个完整的经验体系,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内容作为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才能促进幼儿发展。游戏就是幼儿的生命和真实生活,渗透了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是具有生命的课程,渗透了课程意义的游戏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游戏和课程的渗透就好像血液和身体的关系,血液渗透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当血液充足时,人就会表现出旺盛的生命活力,而当贫血或血液出了毛病时,人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与之相似。它渗透在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之中。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园教育,不应是孤立、分割的,它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目的。安排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因此,课程选择的形式和内容要注意趣味性,强调在内容之中渗透游戏性特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学习者的体验来判别游戏是否真正存在。如果课程中游戏成分较多,就会因其富有趣味性而深深地吸引孩子,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而当课程缺乏游戏因素或游戏精神时,教师可能因不自觉地猜疑幼儿本来的经验而过分使用外部控制。
如:教师过多的命令,提供经过精心准备、便于控制的材料等,课程内容因而显得枯燥,幼儿常常会表现出厌烦和劳累。
离开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游戏,就好像是没有源头的枯水,缺乏生命力和自身免疫力。当幼儿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游戏就会在原有水平上徘徊。很多时候内容和形式的贫瘠导致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频繁变换主题、改变游戏行为甚至无所事事打闹的现象,从而难以实现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就是设置一个丰富而相互联系的整体环境,将课程中相互渗透的各领域内容和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增加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这样不仅用课程滋养了游戏,增加了游戏自身对幼儿的吸引力,而且使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得以延续。不断为游戏注入新的内容,帮助幼儿学习和过滤经验,促进幼儿智力和道德的成长。
许多研究表明,有指导的游戏能更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与课程有机联系、相互融合。游戏既保持自身的基本特征,又发挥出教育价值。将游戏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如:一日生活主要围绕主题来开展,游戏和教学活动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所有活动都在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下以游戏或游戏性的方式出现。师幼关系表现出较多的互动性,教师参与幼儿游戏而不是旁观,关怀和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认真、努力地研究幼儿,与幼儿一起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把活动引向深入。
注:本文选自《幼儿教育》,转载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