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的旅程已经开始了,亲爱的老师们,您从教多久了?是否实现了做优秀教师的梦想?
相信大多数老师都怀揣成为“名师”的梦想,但是现实有时却并不如人意。比如有的年轻教师,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有的年长教师,在各种事情间奔波,随着时间的推移,梦想渐渐模糊。其实,名师和普通老师之间的距离并不是无法企及的,“名师”也都是从普通教师渐渐成长起来的。那么,何谓“名师”?怎样才能成为名师?
近日,中国教育报刊发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新翠的调查文章,向您揭晓了名师养成的几项关键要素。该研究通过对某地300多位名师的调查以及10余位教师的深度访谈,力争探寻教师成长规律,为名师成长提供思路和借鉴。除了详实的数据,小编还为您搜罗了一些名师成长案例,您可以更加生动、具体地体会名师成长的历程!
如何成长为一名“名师”呢?一起来看看吧!
先要有个小目标是“名师养成”的前提
名师故事:
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孙双金老师在工作初期就立志要做一名“好老师”。
他对“好老师”的认识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刚刚走上讲台时,他希望当每次上完公开课,凡是听课的人都满口称赞。第二阶段,有了几年的教学实践后,他觉得光上好课还不够,还必须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做到爱学生、能上课、有思想。第三阶段,在取得了一定教学成绩、奠定了一定发展基础后,他把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定位为成为著名的特级教师,希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鲜明的教学风格,始终走在国家教学改革的前沿。
从现在孙双金老师已经取得的成就与影响来看,他的“小目标”可以说已经实现啦。
数据说:
调查显示,名师中占比达87.9%的人一入职就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81.8%会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以及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使职业发展目标更好地契合自身状况。
进一步的访谈也显示,大部分名师都提到自我发展目标的引领、自我发展强烈的愿望,这成为他们多年来一直坚持、实践与成长的根本动力。
这些教师的目标既有当下的短期目标,也有对教育的终极追求和终极目标。这种目标引领既表现在当下的具体目标,也表现在根据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长远目标。
成长为名师主要得益于个人的努力
名师故事:
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李镇西曾在朋友圈发了这样的一段话:“村上春树说:人变老不是从第一道皱纹,第一根白发开始,而是从放弃自己那一刻开始,只有对自己不放弃的人,才能活得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年龄,不老的是气质。让人不老的特质必须有一颗童心、注重仪表、经常旅行、心地善良、学习到老、生活情调、坚持运动、心态年轻。”
李镇西是一个不断在学习、在求索的思想者。他学苏霍姆林斯基,学陶行知,成为名师后他毅然去攻读博士,他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写作。于是他就由一位年轻的、不太懂教育的教师,成为现在人们眼中的“名师”。
数据说:
调查显示,60.6%的教师认为,成长为名师主要得益于个人努力。
对“成长为名师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调查选项,最高比例的教师选择“自主学习和研究”。对“成为名师的最大障碍”选项,最高比例的教师选择“自我认识不足”。
这些结果都表明,大部分教师充分认识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长为名师的关键。自主学习既表现为强烈的学习愿望,又表现为具体的学习行动和学习行为。
90.9%的教师会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而不断跟进学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90.9%的教师会主动抽时间学习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式。
自主学习的内容既包括本人任教学科的具体相关知识,也包括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政策和要求,还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实践和反思是“名师养成”的两大法宝
名师故事:
华应龙是享誉全国的数学特级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的数学英雄。走进华老师的课堂,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的教室后面总是架着一台摄像机。一问才知道,为了课后的反思和研究,华老师要把自己的课录下来。他常常对刚走上讲坛的老师说:“不妨听听自己的课。”
看华老师的备课本,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当你看到他的教后记时,便会明白他的课为什么如此精彩,原来,华老师的备课本写满了反思。华老师很欣赏叶澜教授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数据说:
调研结果显示,81.8%的教师经常反思每一堂课、每一个教育环节,不断总结和提炼经验。同时,87.9%的教师经常反思所学新知识、新理念或新方法背后所蕴藏的价值和意义,他们不仅重视知识的记忆、理念的传承或方法的移植,同时也能在自己思考和追问的基础上付诸实践。
进一步的访谈结果显示,所有的教师都提到了“反思”和“实践”这两个关键词。
如有的教师提出:“读书是吸纳,读己是反思。对教师而言,读书、实践、反思,缺一不可。反思之后要实践,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也要实践国家的最新政策和要求。”有的教师则提出:“应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目标。”
要想成为“名师”,公开课、课题和论文通通不能少
名师故事: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曾对年轻教师们说,课堂教学真是一门艺术,公开课更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快车道,千万要争取上公开课。公开课就像过家庭生活,如果没有客人来,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你日常“家政技艺”一日千里。
窦桂梅曾经对媒体回忆说,每一次接受领导评课她都郑重地把本子打开念道:“上节课里您告诉我有以下几条缺点,您看这节课我改了多少。第一条……第二条……”她经常用录音机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录下来回家细听,把发现的问题记在心里,争取在下堂课改进。
1992年,她终于有了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执教《王二小》。由于准备得太投入,竟忘了去托儿所接孩子。这堂课一炮打响,此后便有了更多的机会在市级、省级公开课中得到历练。平常,她努力把每一节课都当公开课来要求自己。1995年和1997年,先后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均获一等奖。
数据说:
调查数据显示,81.8%的教师执教过10节以上区级公开课。87.9%的教师参与过三项及以上区级或以上课题研究,81.8%的教师主持过一项区级及以上课题研究。100%的教师都公开发表过论文,其中27.3%的教师发表过10篇以上论文。
这些调研结果显示,公开课、课题和论文是名师成长的三大砝码。名师与普通教师的根本区别在于,名师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名师能够将自己的理念、知识和能力以多样化的方式外化出来,去影响、带动和引领更多教师成为名师,而公开课、课题和论文恰恰是名师实现示范引领作用的三条主要路径。
专家引领是成长为名师的重要因素
名师故事:
儿童教育家、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李吉林在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忘不了单位同事和领导对自己一贯的关心和支持。李老师在刚参加教育工作的第二年,由于表现突出,学校便向市教育局推荐,让她到省教育厅参加小学教科书、教辅资料的编写工作,使她有机会接触到省里的一些领导和专家,这对她后来的成长与成功不无影响。
数学特级教师、原厦门双十中学副校长、2017年“当代教育名家”称号获得者任勇老师认为,优秀教师是善于向同事学习的教师,可以向名师学习,也可以向一般教师学习;可以向本校教师学习,也可以向外校教师学习;可以向年长的教师学习,也可以向年轻的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遇事,特别是遇到重大问题,大家一起商量,请同事们多谈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彼此合作,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化解难题。
数据说:
调查显示,75.8%的教师认为,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大大促进了自身专业发展,87.9%的教师选择“专家引领和帮助是专业成长路上的重要力量”。
最高比例的教师指出,关键人物引领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其并列的选择包括自主学习和探究、参加各种培训、参与多种教研和学习活动等。
进一步的个案访谈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教师都提到专家引领和帮助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如“专家的点拨与指导使我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路径从模糊到清晰”“接触真正的名师大家让我获益匪浅”等,这些都体现了外力在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从大数据看名师如何炼成》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名师的成长既需要个人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如何助力更多名师不断涌现?
加强专业发展规划制订和执行
调查显示,目标引领在教师成长为名师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这一过程具有长期性和挑战性,决定了必须有专业发展规划来指引和保障。而现实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往往受到忽视,为此在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发展的各个阶段中要加强专业发展规划的教育和指导。
专业发展规划的要素包括对自我的认知和分析、发展目标的明确和发展路径的选择等。“专业发展规划”旨在促进教师不断加深专业理解,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认识专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了解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手段和方法。
保障教师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从以上调研结果来看,自主学习是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关键。教师发展的实质是教师个体从自身的内在需求出发,自主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表现为以专家型、专业化作为自我主体性发展的目标和核心,自觉反思是教师主体性成长发展的主要途径,自我的终身教育是教师主体成长的根本保障。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教师才能进行比较全面、比较系统、比较深入的反思,才能实现反思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反思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再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激发教育教学反思。
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时间满溢,很少有时间或无暇顾及自主学习和反思。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要共同努力,保障教师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一方面,需要进一步为教师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减少行政性干预,控制各种检查的数量,减少“事务性”工作的干扰,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去做“专业”的事情;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树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反思的意识,并养成习惯。
提供多样化的专业学习和研修平台
教师成长为名师,既需要自主努力,也需要组织层面提供多样化的保障条件。上述调研访谈中,几乎所有教师都提到市、区、校等多级平台的助推和培养,特别提到专题式工作坊和区县组织的贴近教育实践、贴近自身实际、贴近自我发展需求的多样化的教研活动,以及学校组织的丰富的教研活动,对教师成长帮助很大。
为此,特别需要从区(县)和学校两个层面加强教师成长的组织和平台保障。一是加强区县级教师发展支持体系能力提升。
二是学校要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一方面营造和创设有利于教师主动学习的氛围,另一方面应为教师参与多样化的研修平台和活动提供保障条件,为教师专业发展、尽快成长为名师既提供内源性动力,又将外力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三是要搭建专家、名师、普通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为教师成长为名师提供理念引领和实践指导,这也是名师的经验和呼吁。
资料来源 |
《中国教育报》2018年9月5日版《从大数据看名师如何炼成》,作者李新翠,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任勇著
东南教科院公众号《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的专业成长经验》
中国教育学会公众号《李镇西:用一生做学生的好老师》
中国教育报好老师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外幼教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