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重要?
就是语言涌出来的世界。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快乐,给予生存的力量,同时还让大人重新活的语言的源泉。下面我们具体考虑一下吧。
是什么——考虑这个问题时,首先我们可以把焦点集中在做为书的本身来研究;另外一种角度是与人(读者)的关系。就是说,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对读的大人和听者(孩子)双方来说,起到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这种角度。如今这个角度极为重要。
就做为书的而言,从儿童文学角度的论、从插图等儿童出版美术的角度的论,还有随着这些角度而发展的作家作品论等等不同研究。还有,做为出版文化的一分支的论、做为总合艺术的探讨,还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探讨的源流及其发展和变化。也有按主题来分类去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其他还有从不同角度的论。在本书里,我会有时考虑到这些角度去研究。
另一方面,近年,与读者论等研究日益收到瞩目。在家庭的亲子共读,在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育儿场所的保育员、和孩子们的关系,或者在这两种体验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大家越来越关心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小学的课程活读书指导里起到的作用也应该越来越大。如今,在中学也使用。为了更好对待这些趋向,我们要更加积累关于的文字和插图如何跟读者说话的分析和评价。
在本书里涉及到所有这些多元化的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现在和将来的孩子和大人,为什么是重要的,如何活用,为了活用我们应该如何读、如何评价,我想尽量从各种角度提示一些启发性的东西。
●有生活的语言
人的生存离不开三种东西:空气、水和语言。空气和水是自然的象征,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象征。人都拥有语言。聋哑人的内面也有丰富的语言。人是离不开语言的。电子媒体再发达,也离不开语言。那么人是如何获得如此重要的语言?
“谁给了你语言?”我这么提问,几乎所有的人一时都回答不出来。不是上学后才学会的,幼儿期,不,婴儿期已经获得了类似语言的声音。哑哑学语也在母子之间能够进行情感交流,那么它的确也是语言。语言应该是由母亲或代替母亲的人给了你的。她不是教你的,而是反复说话给你听,自然而然口传给你的。与其说学会,不如说像吃奶一样,吞下用耳朵听到的充满情感的语言。
我重新考虑语言是母亲给了我的,就忽然想到了更重要的事情。母亲给了我的更宝贵的是我的生命。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同时,母亲给了我生命载体——身体,其次给了我支撑生命的力量——语言,和代表自己的语言——名字。
我们是不是动不动就忘记这种为了生存很有意义的根本的事情,而给孩子传达末节的事情?有一本杰作,它用科学的态度和平易的语言来给孩子讲生命的诞生,让读者感受到生命诞生的美和欢喜。《宝宝的故事》(玛丽·荷·艾斯 文/图)。我希望妈妈用自己的声音念给孩子听。这是一本刺激孩子发现和思考自我的科学。这种思考并不是孝行或道德教育。是为思考和理解人是什么、自己是什么、生存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的核心思想。
我考虑这些问题时,自然而然想起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是《孝经》里的一句话。估计我初中时学过的,不知为什么,到现在也记得很清楚。记得这种句子,与其说记忆,不如说心理活动和语言的力量。我认为用耳朵听,用嘴说这种有力量的语言,无论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对大人的生活都很重要。
这种语言,如果你刻意灌输或罗嗦地解释,听者就只能做为知识来接受,不可能成为生存的力量。不如尽量用发自内心的声音轻快地讲,让听者感悟。不是让孩子理解,而是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发现。如今的孩子缺乏这种经验。孩子从宝宝到小学毕业之间,家长该做的是,用自己的声音和自己的语言跟孩子说话。不管是摇篮歌、、、民间故事、故事书还是诗歌,都应该由家长读给孩子听。只有通过用耳朵听语言的经验,想像力才能得到理想的发展。之后,才有“读”“写”这些学习。为了真正“知道”,首先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
●首先要“感觉到”
Rachel Carson在《Sense of Wonder》的“对神秘或不可思议瞪大眼睛的感受性”这一章里说:
我深信,不管对孩子来说还是对育儿问题伤透脑筋的家长来说,“知识”的意义没有“感觉”的意义的一半。如果说,孩子们遇到的事实一一都是将来长出知识或智慧的种子,那么各种情感和丰富的感受性就是培养这种种子的肥沃的土壤。幼儿时期就是耕地的阶段。
现代人也已经失去了或者正在失去,对神秘或不可思议瞪大眼睛的感受性。大人已经失去了的东西,孩子是无法继承的。《新约圣经》里有著名的约瑟《撒种的比喻》的说教:
“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我们是不是动不动就在孩子心里不耕好土而撒种?而且又不是撒,而散撒。其实,与在孩子心里耕好土有密切的关系。“感觉”就是耕好土的力量。
“感觉”不是智能先活动的,首先要有五感活跃的活动。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还有触觉,这些感觉所有的活动都直接联系到语言。用皮肤感觉到的瞬间就语言接住它。感到“疼!”是,其感觉是“疼”这一词。感到“好吃”时马上说出“好吃”。而且,那时的语言还辨别感觉微妙的不同。语言拥有的这种微妙又丰富的感觉的不同,只能通过实际经验来体会到的。孩子通过体验学会这种丰富语言的最佳机会就是“游戏”。一年四季常常出门,在大自然怀里游戏,孩子就经历多种多样的体会,通过每次不同的体验,主动学习生动的语言。这种语言不是灌输到头脑里,而是跟情感连接,不断陶冶孩子的感受性。感觉越强烈,思维越深刻,语言也越生动。这样,孩子真正的领会语言,在孩子心里耕好那种能够接受理智语言的好土。同时,敏锐地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第六感也得到发展。
【绘本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