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温剑青(静安区安庆幼儿园)
2020年的开端有点特殊,波及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疫情,让每一个人不得不停下脚步,忧虑油然而生。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实践。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幼儿发展评价。回溯该课程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验证课程为幼儿成长服务的证据。因为生命每个阶段的体验都是值得珍惜的,我们应尝试去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行为。
评价从其本质而言,是带有主观意识的行为。很多教师在“识别”幼儿的过程中,会带着自我意识和理解去描述幼儿的行为。非常时期,我们更多地发现评价这一课程行为,其内在对每一个生而为人的独特生命和成长的思考。此刻,再次审视日常观察幼儿的课程行为和思考,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避免年龄错位的评价行为
作为成人,我们几乎都会忘记自己孩提时代大部分的成长经历。评价班中幼儿的各类表现,会让教师面对很多描述幼儿发展不同维度的内容。不少教师将其作为一个课程任务,在观察中用评价内容对应幼儿的行为,这让一些独特的视角未被发现和理解。事实上,任何年龄段都会有人生的收获,而幼儿期的收获更是影响个人未来发展的“硬核”。
那么,我们有没有捕捉“硬核”的能力?我们能看到幼儿外显行为的表征,但是这些行为背后的由来需要我们去思考甚至“揣测”。此刻,年龄错位的评价行为就可能会出现。比如,从成人视角以课程目标所希冀的发展给予观察记录后的判断,从幼儿共性视角给予识别和回应,而非面对“某个幼儿”呈现行为的欣赏和支持,可评价恰恰是为了欣赏和支持每个幼儿。所以,要捕捉成长经历的“硬核”,首先就要避免年龄错位的评价行为。
爱护与享受都是生命的力量
生命是人存在的基础与核心,这次疫情不断在叩问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对于自己的生命,每个人都有爱护它的责任,也有享受它的权利。多年来,我们一直很重视“爱护生命的教育”,能观察到幼儿自我意识的萌发、自我情绪的管理、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等,根据观察到的幼儿需求提供课程,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和成长,但是在对“生命享受”的理解方面就相对欠缺。
这并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供给和满足,更是对生而为人本体状态的精神满足,如面对巨大危险时的勇气和坚强,会让人的精神不趋于平庸。在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向下承受匮乏的忍耐力和向上挑战危险的爆发力,这些特别的力量是对生命的爱护,更是享受生命的体验。
评价是课程的一个环节,要让课程具有促动幼儿生命成长的力量,就需要不断提升对每一个幼儿生命成长过程中内在心智倾向的识别和支持的敏感度,并以此更好地设计并丰富满足幼儿的课程,共同感受幼儿成长的力量。
性格与态度是精神世界的线索
很多教师在描述幼儿的行为时经常会表达关于性格与态度的描述,如内向、活跃、羞涩、主动等外显表征,用其动作、语言、表情甚至作品等来佐证。性格先天皆有,后天养成与完善,并影响幼儿对人和事的态度。态度可以决定个体对未来命运支配的能力,是可以学习的。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太多不同维度的态度,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之间的开放、包容,或者回避、拒绝等。在宏观上,这些态度看似是因疫情发展而被动产生的,但在微观上,我们又看到了许多主动、认真、事在人为的态度,这是一种精神。
进一步分析幼儿的行为,会发现每个幼儿的不同行为都有其性格与态度的线索可循,可以学习并养成的态度是每一位教师需在课程中关注的。疫情也促使教育者不断反思,合理解析课程价值的方向,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有关谦逊、善良、勇敢、大爱等内容的经典故事,就能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优秀内容。这些课程的学习将推动幼儿在成长中形成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
疫情关乎着每个人的生命。生而为人,教育者首先要做好自己,只有秉承教育应有的诚实的本质,我们才有理由通过课程向幼儿传递:生命脆弱,必须学会珍视和勇敢;社会繁复,可以选择恬静和释然;世界虽然不完美,但在适当“妥协”的同时要更多地担当,更好地体验“生而为人”!
本文选自《上海托幼》,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