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会客厅,由《上海托幼》与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合作打造。解答教育难点,寻找有效的教育方法。
──────────────────
又到了“幼升小”的关键期,网上甚至有家长晒出“入学宝典”。另一方面,上海市教委早就三令五申,用坚守“零起点”抵御盲目追赶教学进度的“抢跑”现象。家长该怎么做?听听郭老师的建议吧。
??专家支持
郭宗莉: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特级园长、特级教师;原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园长,现任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入学宝典vs零起点,如何选择?
郭老师:“入学宝典”是反映了部分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一切以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为目的,提早、超前的教育,都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幼小衔接的关键在于要明白衔接什么?我国曾于上世纪90年代做了一项很有价值的关于幼小衔接教育的课题,其中一个明确的结论是:“幼小衔接的实质就是要处理好孩子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问题。”如果幼小衔接不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孩子在幼小过渡中其心理发展就会形成“坡度”,这种“坡度”越陡,孩子心理落差越大,不适应性就表现得越明显。
如何去理解和看待这个心理“坡度”?
郭老师: 形成心理“坡度”的原因有很多,归纳一下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成人赋予孩子新的期望和压力。第二,小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游戏为主导的学习方式”转向“分科的学习方式”。第三,环境变化给孩子带来的不适应。幼儿园和小学在环境设置、学时安排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面对这些变化,孩子原有的行事方式会受到挑战,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而原本熟悉的老师和同伴也被新的老师和同学取代,新的人际关系的沟通、建立也会加剧孩子的焦虑和不安。
“零起点”就是“零准备”吗?
郭老师:“零起点”并不是指“零准备”。它的目的是要求家长在孩子入小学前不要对孩子过多进行学科类知识的准备,更不要提早学习小学的学科知识。其实,孩子进入幼儿园有起点,从小班到中班有起点,中班到大班有起点,大班到小学更有起点。我们常说,教育应着眼于孩子发展的长远目标,要特别注重那些对孩子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对于“零起点”的认识不能陷入“幼儿园什么都不教”的另一个误区。“零起点”的核心内涵是遵循幼小过渡期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孩子心理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特点,是科学地、实质性地把握好孩子学习成长每一个阶段的教育特性,符合孩子长远发展的目标。
幼升小如何做到“无缝”衔接?
郭老师: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注重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而这些心理品质主要体现在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所以,家长要“关心孩子,了解孩子,鼓励孩子”。
关心孩子,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共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的到来。
了解孩子,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行为。一是了解孩子社会适应性发展中还有待培养的品质,如独立意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人际交往和主动性等。二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行为和兴趣取向,尤其是孩子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男孩女孩的培养也可有所区别:男孩可在语言方面多下工夫,女孩则应注重提高空间能力,尤其通过头脑中表象对空间事物的把握和操纵。
鼓励孩子,是要家长能很好地倾听孩子的表达,然后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得到鼓励。家长可以用“你已经长大了”“你是可以的”等赞赏评价,伴随孩子自信地跨进小学。
更多内容请关注《上海托幼》亲子生活版。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托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