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牟子坤家庭教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jY0MjE4OA==&mid=2650312354&idx=1&sn=0ef31c6b7df694f2ee5d63a6a186ebee
大家好,欢迎来到师讯教育的【听书】栏目——让世界听见你的声音。
今天,来听牟子坤育儿育己——《有吸收力的心灵》 第二讲。
《有吸收力的心灵》解读2:
如何帮助性格有缺陷的儿童?
咱们继续说玛丽亚·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这本书,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性格决定命运”,这是一句人人都知道的名言。可见,性格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那什么是性格呢?通俗一点讲,性格就是一个人做事、待人的习惯化方式,比如热情与冷漠、专注与分心等,这些都是性格的特征。
1、儿童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蒙台梭利认为,人的性格发生创造于0-3岁,发展完善于3-6岁。换句话说,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性格在6岁之前就形成了,而且成年后很难改变。所以中国人才有“3岁看大,6岁看老”这个说法。
那一个人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很多人认为孩子的性格是模仿父母的结果,从实际观察角度来看,也着实如此,暴躁的父母很难养育出平和的孩子。但是,蒙台梭利并不这么想,她认为“模仿”这个能力是孩子成长的一定阶段才能获取的能力,更准确的说这是孩子3岁以后才有的能力,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3-5岁是孩子向父母认同的关键阶段,向父母认同就是模仿父母。蒙氏认为,孩子在还没有出现模仿能力之前,就已经为模仿开始进行准备工作了,孩子是通过运动和外界发生关系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的。
然而,在蒙氏理论中,父母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影响很小,蒙氏认为,儿童的性格是通过自己一些列的活动形成的。她把0-3岁的孩子比作性格的创造者,而把3-6岁的孩子则比作性格发展的劳动者,也就是说儿童的性格不不论是在创造阶段还是发展完善阶段,起关键性作用的永远都是儿童自己,或者说自然规律,她认为儿童的行为受自然规律或者遗传的控制。成人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遵守儿童自身的规律,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宜于儿童创造和劳动的环境,这就为儿童性格的形成帮了大忙,因为儿童性格的形成靠的是自己。蒙台梭利说:“儿童的性格不是成年人教授出来的,成年人所能做的就是科学地进行教育,让儿童能够不受打扰和阻碍,并有效地完成这一过程。”这儿所说的教育,就是为儿童提供适宜儿童的环境,让其按照自然规律发展。
2、性格有缺陷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如果我们成人没有提供适宜的环境,或者干扰儿童活动,那么儿童的性格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儿童就会形成有缺陷的性格,换句话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都是成人胡乱干涉,没能让儿童按照自然规律顺利发展导致的结果。
蒙台梭利把性格有缺陷的孩子笼统地分为两类,分别为“强壮的儿童”和“弱小的儿童”,从分类字面意思上来看,并不觉得强壮和弱小有什么问题,我这儿用两位大师的术语做个解释你就明白了。我们可以把“强壮的儿童”,理解为佛洛依德所说的“毁灭性本能”过强的儿童,这些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服从命令,行为对外界具有破坏性和毁灭性,他们似乎总想毁灭秩序,回归生命最初混沌的状态。而把“弱小的儿童”可以理解为阿德勒所说的具有“自卑情结”的儿童,这些儿童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度自卑、消极被动。
蒙台梭利不厌其烦的详细罗列了“强壮的儿童”和“弱小的儿童”在性格上具有的一些缺陷。
强壮的儿童:占有欲强、自私妒忌、行为没有目的性、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协调双手活动、心理错乱、充满幻想、大喊大叫、喜欢打扰和取笑别人、对弱小儿童和小动物不友善;
弱小的儿童:懒散懒惰、经常用哭博得怜悯、要求成人服侍自己、希望别人取悦自己、容易烦躁、胆小怯懦、依赖成人;
从上述特征我们可以得知,现在大多性格有缺陷的孩子都属于第一类,这或许与独生子女有关。
蒙氏认为,造成儿童性格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成人忽视儿童的需要,让儿童大脑空白,导致其精神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这是导致性格缺陷的根源;所谓精神饥饿,就是一种内心慌乱、无所适从的状态,这种儿童很常见。
其二,儿童缺乏创造性活动,对外在事物没有发展出兴趣。
儿童之所以会精神饥饿和对外界事物没有兴趣,并不是因为成人没做什么,而恰恰是因为成人过度干涉让儿童自然发展受阻导致的结果。蒙氏之所以持有这样的观点,那是因为在她对儿童的长期观察中,发现儿童天生对秩序、精确、安宁以及专注有特殊的需要,在自然状态下,孩子可以把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重复做很长时间,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儿童之所以出现性格缺陷,就是因为成人不断打扰或者阻碍了儿童这种自发的活动。
3、如何帮助性格有缺陷的孩子?
要帮助这些性格有缺陷的孩子,首先需要把握时间,这个时间就是6岁之前,在孩子的性格还没有定型之前,成人还是有机会帮助孩子修复的。但是6岁之后,就非常困难了。
帮助孩子修复有缺陷性格的过程,也就是帮助孩子正常化的过程,即从任性、混乱、胆怯、懒惰、反社会的性格状态转向集中精力、工作、纪律、容易相处、融入社会的过程。
蒙台梭利说:“儿童做事没有规律是因为以前曾经有人随意地强制他们有规律地做事;儿童懒惰是因为他们曾经被强制进行工作;儿童们不听话是因为他们以前曾经被强制听话。”
很显然,按照蒙氏理论,如果我们要帮助性格有缺陷的孩子,就必须解除对孩子的束缚,但并不是说任由期发展。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以让其自由工作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只要孩子能发展出对一件事情的兴趣,并能集中注意力完成这件事,孩子所有有缺陷的性格特征就会消失,蒙氏通过这种方式治愈了很多性格有缺陷的儿童。
儿童能够集中注意力沉迷于一件事,使其从不正常转向正常的分水岭,换句话说,儿童正常化的过程需要通过集中注意力,用手做事来完成。在这种方式下,孩子之所以能够被治愈,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强壮的儿童的破坏性被导向了创造和建设性工作,弱小儿童的自卑和消极被动被导向了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工作。
尽管蒙氏学校用这样的方式治愈了很多孩子,这种蒙氏方法也逐渐被心理学家演化成游戏治疗或者玩耍治疗,但我还是很怀疑这个方法在治疗现在儿童时的有效性。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儿童的生存环境相比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蒙氏理论太过于强调儿童与事物的关系,而忽略了儿童与人的关系,所以在整个蒙氏理论中,特别强调专注力,而很少谈及孩子的情绪情感。但情绪情感对儿童的行为是有巨大影响的。或者说,蒙氏更关注孩子的智商,而较少关注孩子的情商。
但是,不论怎么说,蒙氏教育方法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在我们这个“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成为流行病的国家,我想蒙氏性格培养法大有市场,在下次的解读中,我们一起看看如何通过蒙氏教育法培养出一个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孩子。
今天的【牟子坤育儿育己——《有吸收力的心灵》 第二讲】到这里就结束啦。明天牟子坤老师会为大家解读《有吸收力的心灵》第三讲——“如何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扫描海报二维码提前了解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