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小衔接,到底应如何衔接?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幼小衔接,到底应如何衔接?-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幼小衔接,到底应如何衔接?-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文/农业部机关幼儿园 韩佳格
本文选自第46期《幼教评论》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是每个孩子、每个家庭必然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对孩子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但由于幼小两学段,教育内容与教学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加之社会教育机构助跑,家庭入学焦虑等诸多社会问题,使得幼小衔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人员应充分重视幼小衔接中的各种问题,并要对相关问题达成共识。政府教育部门、幼儿园及小学教育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尚未解决。


如幼儿园教育忽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盲目迎合社会舆论,形成“小学化”或“不作为”两种极端现象;又如案例中所述,焦虑的家长与教育机构盲目“抢跑”;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观念的冲突,造成“5+2=0”的幼儿发展问题等。


纵观诸多问题背后是面临发展问题的儿童,茫然的家长和无所适从的教育组织者。如何让幼儿顺利步入小学,与小学生活自然接轨,是亟待研究与共同解决的问题。


幼小衔接,到底应如何衔接?-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一、幼小衔接,到底衔接的是什么?

幼小衔接,到底应如何衔接?-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幼儿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到底要完成哪些方面的衔接?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也是有关教育价值观的讨论,直接关系到幼儿园、小学、家长等教育主体的教育行为。如果认为孩子幼升小要做好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那么幼儿可能会面临不同形式的辅导班及各种技能训练。如果认为幼儿生活社交能力、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准备至关重要,那么幼儿可能会有更过的机会,尝试一些体验实践类的社会活动。那么到底幼小衔接,幼儿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呢?我们基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01

步入小学,幼儿面临诸多环境变化


北师大副教授钱志亮在讲座中提到:“孩子入学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艰难转折”,幼升小的孩子即将面临诸多变化:人生使命和社会期望发生变化,在幼儿园可以轻松快乐的“玩”,升入小学便承载着更大的学业期望与压力;学习环境发生变化,熟悉的幼儿园生活变成陌生的环境与陌生的伙伴;学习内容发生变化,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变成听说读写算拼的知识技能学习;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幼儿园的模仿操作学习,变成记忆、反复作业;生活方式与生活规律发生变化,幼儿园由老师全程关照变成完全自主照顾自己的生活。


02

基于变化,做好八方面入学准备


在《入学早知道》(2011)一书中,钱志亮副教授将儿童入学必备的能力总结为8种:

 

表1:幼升小必备能力

入学必备能力

具体内容

视知觉技能

空间关系、视觉辨别、图形–背景辨别、视觉填充、物体再认等

听知觉能力

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听觉系列化能力和听觉混合能力等

运动协调能力

大肌肉动作和精细肌肉运动能力

知觉转换能力

听觉到视觉与动觉的转换,听觉语言到动作的转换,视觉到语言或动作的转换,触觉到视觉或语言的转换;

数学准备

数数、对应、分类、排序等基本能力

语言沟通能力

正确接受理解他人言语,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音量适当,表达流畅,词汇丰富,口语表达能力,体态及肢体辅助语言的应用等

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自我效能、情绪稳定、同情分享、处理冲突、文明礼貌、自理能力、自控力、人际交往等

学习品质

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的意志以及学习自信心等

 

可以看出幼小衔接的内容,除了数学基本知识,词汇量等基本知识技能外,更多的是能力与学习品质方面的准备。面对幼儿园向小学教育环境的转变,是否具备这些基本素养,是儿童适应小学环境,顺利完成过渡的关键,也是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基本要求。


幼小衔接,到底应如何衔接?-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二、国外幼小衔接经验

幼小衔接,到底应如何衔接?-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01

日本幼升小的深度衔接


21世纪后,日本教育界将“幼小衔接”放在终生教育的理念下去看待,“幼小衔接”共同体携手同一个目标——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为此日本做出了多方努力:


1.从教师方面,组织幼儿园和小学低段教师之间长时间的座谈交流和交换实习,实现实质性的交流。

2.从儿童方面,日本开设了以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和集体游戏为依托的衔接课程,传递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对小学的亲近感。

3.在课程内容和形式上,幼儿园将大班孩子的活动时间延长至45~50分钟,使之更加接近小学的课堂时间。小学课程取消了一二年级的理科课程,开设生活课,在各领域中开展主题活动,让儿童自主地进行自我探索。(路妍妍, 2018)


02

规范化、制度化的美国幼小衔接


从学制上,美国5岁幼儿可进入学区内附设的幼儿园就读,与小学一二年级形成“K-2”学制。在教师任职资格培训制度方面,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低段教师合流培训,使得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能够基于儿童发展特点,更加专业地做好幼小衔接。此外,对幼小衔接内容作出了学习方式、语言发展、认知发展、身体运动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五方面的具体规定。同时给予家庭教育详细的指导,提供“家长指导手册”,介绍小学生活方式和学习制度,指导家长根据需要进行适宜的入学准备。(路妍妍, 2018)


03

整体性的瑞士和英国幼小衔接


瑞士和英国教育机构设置的主要趋势是将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设置在同一个环境之中,将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结合或合并为一个教育阶段来考虑,不论从环境布置、课程设计、教师培训都以创设一个整体的、连续的、发展而协调的学习环境为中心。(梁燕颜,1999)


从国外幼小衔接经验来看,虽各国具体做法各不相同,但都反映出对幼小衔接的足够的重视,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1.观念上,要从幼儿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出发,以终身教育的视角看待幼小衔接问题。

2.幼小衔接要由表及里,加强两学段实质性的交流。教育师资培养方面,从教师准入到在职培训,给予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深度交流的空间。

3.提供专业化的家庭育儿指导,家长心理与教养方式上的衔接同样是顺利做好幼小过渡的关键环节,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实施机构应给予家长相关培训与指导,使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更加科学与专业。


幼小衔接,到底应如何衔接?-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三、幼小衔接,到底该如何衔接?

幼小衔接,到底应如何衔接?-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01

幼儿教育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杜绝“小学化”倾向


教育部2018年7月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展开了专项治理。治理内容包括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对于幼儿园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的,要坚决予以纠正;纠正脱离幼儿生活情景,课堂集中授课,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等“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同时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


1.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与教育形式上存在差异性。


幼儿园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和需要。升入小学,在教学内容上较为系统,以间接的知识传授为主,需要概括、抽象、逻辑等多种高级心理机能参与,在教学形式上多为集中教育和统一要求。


2.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幼小衔接过程中一种脱离幼儿身心发展实际的教育形式。


“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在内容上,教授拼音、写字、背课文、计算等;在教学方法上,多通过机械背诵、练习、讲解等脱离经验的灌输等方式进行教学。老师往往对幼儿“高”要求、寻求标准化答案、实现统一化的行为规范。专家研究发现,儿童生理发展特点是教育的起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标准是不适宜的。


(1)腕骨发育特点,决定儿童不适宜过早书写。幼儿的腕骨发育是逐渐进行的。新生儿时期的腕骨都是软骨,随着年龄的增长腕骨逐渐钙化。所以幼儿手腕的负重能力比较差,而且幼儿的精细动作比较困难,5~6岁的幼儿8块腕骨尚未发育完全,要求幼儿长时间写字、画画,或高标准要求幼儿写出规范字是不适宜的。


(2)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决定幼儿并不适合脱离自身经验的说教。人脑中面积最大(约80%)的负责思想、语言、总体协调的大脑发展较晚,需经历神经网路由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新生儿时是成人的25%左右,2岁和成人差不多,3岁激增到成人的2倍,10岁时再恢复为成人水平。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神经网路从激增到剪除,依据的是经验刺激,尤其是感知经验的刺激,因此幼儿并不适合脱离自身经验的说教。


幼儿大脑神经网路激增的“敏感期”,是幼儿认知发展的“机会之窗”,经验刺激的丰富性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因此幼儿教育应创设很多实践和直接经验感知的可能性,打开成长的“机会之窗”,而不应单纯进行知识的机械背诵与灌输,将幼儿的多种发展可能扼杀在摇篮中。


(3)压力应激系统的发育特点,决定了过分的高标准,严要求不适宜幼儿发展。所谓压力应激系统,是负责对危险、压力事件的应对。为了维护有机体安全,人体通常通过分泌激素来对抗。儿童压力应激系统发育早,敏感且脆弱。如果成人对孩子要求过高,如必须做到100分,不停否定孩子的进步,不被肯定和表扬,严重忽视孩子的需求,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压力激素过多,脑细胞受损,从而造成孩子记忆力差、抽象思维能力差、创造力不足、不能管理情绪、抑郁、免疫力差等。(李静,2017)


3.幼儿教育应守住原则与底线,科学适宜地帮助幼儿做好升学准备。


教育部《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从政策角度对幼小衔接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强调幼儿园园长、教师及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坚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学习兴趣和需求。


教学方式上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促进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践操作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究。


幼儿园教学环境上要设置丰富的活动区域,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并配备必要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图画书;要充分利用本地生活和自然资源,遴选、开发、设计一批适宜幼儿的游戏活动,丰富游戏资源,满足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基本需要。


当我们强调破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壁垒的同时,幼小衔接工作,也切勿矫枉过正。在舆论的高压下,有些幼儿园“谈小色变”,以致连正常的幼小衔接工作都不敢理直气壮地去做了,如将“儿童快乐学习”同“知识教育”相对立,在幼儿园实施“禁教”等。幼儿园不是不教,而是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科学适宜地帮助幼儿做好升学准备。


(1)了解小学环境,建立初步感性认识。利用周边社区资源,实现幼小联动,组织“我要上小学了”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带领幼儿走进小学,参观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对即将迎来的小学生活,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做好心理准备。


(2)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生活和交往能力。良好的生活与交往能力,能够增加幼儿的获得感,减少入学焦虑,增强自信心。幼儿园可以探索开展“书包里面有什么”等特色活动课程,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养成收纳整理的好习惯;在社会交往方面,一日生活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培养幼儿学会倾听与表达。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政策层面提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索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不只是幼儿园大班的培养目标,而应是贯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始终,渗透到家、校、社会生活各方面。


首先,在环境氛围上,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具有引导性,能够促进幼儿专心活动的空间环境和心理氛围。其次,在教育方法上,教师要亲身示范,表现出自己的好奇心、主动性、坚持性、专注性、不怕困难等积极的学习品质,帮助幼儿明确学习目标,给予幼儿模仿和学习的机会,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品质。


(4)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形成衔接合力。正如案例所述,“5+2=0”的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家园教育观念不一致有关。幼儿园除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之外,还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活动,如“幼小衔接”主题讲座,从普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入手,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育儿观念,探究适宜的育儿方法;此外家长沙龙、家长工作坊等自助式家长交流活动,能够增进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或专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传递正确的育儿观念,家长之间的沟通往往更能产生共情体验,相比教师讲解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02

家庭教育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助推工作


1.摆正心态,有所坚守不盲从。


对待琳琅满目的兴趣班,家长既不可“蜂拥而上”,也不必“一票否决”。可以选择性地让孩子参加,破除功利性和盲从的心理壁垒,不随大流,不让兴趣班成为孩子的负担,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做出最适宜的选择。


2.明确目标,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除了对幼儿园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之外,也要求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不得超前超标教学,不得组织入学招生知识能力测试。因此家长大可不必急于让孩子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幼儿真正衔接的难点不在于课程内容的压力。


小学低段教师普遍认为,幼升小阶段孩子很难适应,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学生不会认真倾听老师讲课,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差,也有许多孩子不能很快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等。因此孩子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建立同样至关重要,应足够重视,把握好衔接的关键点,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帮助孩子做好各方面的入学准备。


3.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做好入学准备。


父母首先要以积极地心态,与孩子共同做好面对新环境、新挑战的心理准备,多与孩子畅想新奇美好的小学生活,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其次要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与小学同步。


同时锻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自己的书包,吃饭时自己照顾自己等,让孩子建立独立自主生活的胜任感。家长还要创设开放、易于交往的环境。多带孩子参加社区活动、小朋友聚会等交往活动,培养孩子学会倾听,不打断别人说话,适时适当表达自己等,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 往期回顾 —

刘晓东:“幼小衔接”应向“小幼衔接”翻转


虞永平:幼小衔接应回归常态



幼小衔接,到底应如何衔接?-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幼小衔接,到底应如何衔接?-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幼小衔接,到底应如何衔接?-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关注“教育”了解更多学前教育资讯。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教育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小衔接,到底应如何衔接?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