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间童谣是民间文学的一支,也是儿童文学中的重要成员,在当代文化的冲击下,这种古老的文学艺术形式生存现状堪忧。童谣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孩童,为民间童谣寻找生存空间还是要从儿童身上入手。因此,本文将其置于幼儿园的环境中,来发掘民间童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民间童谣 幼儿园 价值 教学资源
童谣本自起源于民间,在其它古籍中还有“孺子歌”、“儿童谣”、“孺歌”、“小儿语”等别称。民间童谣,顾名思义,即是流传于民间儿童口耳之中的歌谣,与现代创作不同的是,它带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的印记,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等特征。我国的民间童谣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内容和历史信息,曾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过巨大功能。
然而,时至后工业时代的今天,民间童谣在现代文明的包围下备受冷遇,尤其是在它本来最为熟悉的儿童生活领域,电视、动漫、电子游戏、网络,这些现代文明的产物充斥于当代儿童的视野,让他们与传统文化日渐疏远。那么,在当代文化背景下,民间童谣还有生存的价值吗?本文仅从幼儿园的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析,以求将民间童谣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文化,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1、可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资源
民间童谣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近生活,节奏鲜明,好记易诵,非常贴近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审美心理,是幼儿园优秀的教学资源。如在语言活动中可以引入“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打烧酒。烧酒辣,卖黄蜡。黄蜡苦,卖豆腐。豆腐薄,卖菱角。菱角尖,尖上天。天又高,好打刀。刀又快,好切菜。菜油青,好点灯。灯又亮,好算帐。一算算到大天亮”这样的顶针谣,让幼儿在充满着回环相扣的节奏中体会语言的趣味。在活动中可以穿插像《唐僧骑马咚得咚》、《小老鼠上灯台》等节奏更为明快的童谣,配上乐器,能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民间童谣更是孩子们游戏时的好伙伴,像跳绳游戏谣《马兰花》、手指游戏歌《抓金抓银》,既协调了游戏动作,又增添了游戏的兴味。总之,将民间童谣应用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但有利于幼儿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能营造愉快自然的教学环境,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除了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应用于各领域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之中,民间童谣还可以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像吃水果的时候巧妙地运用“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剩下那个给哪个?”这样不用说教而教会孩子分享,还令平淡的日常环节变得富有游戏色彩。所以,幼儿园应该努力挖掘民间童谣中的可用价值,将其作为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利用。
2、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被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所包围的空间,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许多人已渐渐淡漠、疏远了民族传统文化,听不懂方言,不了解风俗,对自己生长的地域历史毫不关心,成年人尚且如此,孩子更不能脱离这种影响。而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继承必须从孩子抓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就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另一方面,适当让幼儿感受、接触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
对幼儿园来说,大力推广民间童谣的举措不但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十分有益,还可以使其担当起继承传统文化、保持传统文化特性的重大责任。例如幼儿园可以在传统节日的环境布置中利用相关的民俗童谣,比如中秋节可用《月亮光光》,端午节可用“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既增添了节日气氛,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散进幼小的心灵。另外,幼儿教师还可以致力于开展一些以介绍家乡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这些民间童谣可以让幼儿了解方言艺术,帮助他们多渠道地认识传统文化,如老地名、小吃、传统节日等。民间童谣以浓厚的特色方言、风趣的内容对幼儿进行美好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3、抵制灰色童谣的重要工具
有关灰色童谣,目前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通常人们认为,灰色童谣是孩子们对成人文化的一种“嫁接”,融入了社会上的一些流行、低俗的元素,以戏谑的童谣方式发泄不满情绪,释放压力,表现个性,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上的许多不正常现象。例如诞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经典 《一分钱》被学生篡改为:“我在马路边,捡到十元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叔叔拿着钱,买了一包烟。我生气地说,叔叔不要脸。”灰色童谣之风日益盛行,如何抵制灰色童谣已经在教育界掀起了激烈的讨论。
为什么灰色童谣会在孩子们当中如此盛行?归根结底是因为现在适合孩子们听赏念唱的童谣、歌曲太少。所以近几年,全国各省以北京、上海为首,发起了创编“新童谣”的活动,活动组织社会各界的人士创编富有时代气息、内容康向上、朗朗上口的“新童谣”。但是,著名诗人金波就曾说过:“童谣的创作比一般诗歌写作的要求还高。”童谣的创作除了文学性和艺术性,还要求很高的趣味性和性,尤其是这儿童趣味,成为很多成年创作者的“拦路虎”,纵观时下的新童谣,要么少趣重教,要么牵强难记,好作品实在不多。为什么不转向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民间童谣?大多数流传至今的民间童谣代代相传,保留下来的堪称精华,但是也有一些民间童谣语言低俗,包含一定的迷信和巫术色彩。所以在选择童谣的时候就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幼儿园教学中可以保留民间童谣的“形”和“神”,结合现代幼儿的生活内容和常规,精心挑选,锐意创编。这样教师可以利用的童谣“原材料”丰富了,孩子们也有了新的念唱内容,灰色童谣自然无处容身。
参考文献:
[1]郑薏苡.民间童谣在当代儿童教育中的传承策略研究.《教育科学》,2011-1.
[21郑秀枝.民间童谣的教育作用.《陕西教育(教学)》2008-6.
[3]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编.《中国歌谣选・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的价值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