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欣赏是通过倾听作品,并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品评、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它能够丰富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艺术想象能力,促使幼儿养成良好、专注的倾听习惯和积极、康的审美态度。然而,在具体的欣赏教学中存在选材欠妥、指导不当等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园在 “教研实践、教学诊断、跟进研究”等园本教研过程中,归纳并梳理出了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改善策略,稳步提升了我园欣赏教学活动的质量。

  选材欠妥,随意性太强

  :教师对欣赏素材的选择往往过于随意,缺乏智慧。其一,凭借主观判断,仅仅觉得好听就拿来进行欣赏,导致一些存在消极因素甚至低级趣味的素材流入课堂;其二,参考借鉴过度,教师在外出学习或培训时,发现好用的素材拿来就用,从本质上忽略了素材的适宜性,未经甄别、诊断、改良的素材不一定能吻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其三,教师随意剪切或拼凑素材,造成很多素材的整体性、艺术性缺失,削弱了素材的艺术审美价值。

  :精准选材,美善相谐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指出,美和艺术有一种特殊的力量直接作用于人的性格,审美自由是人的精神解放和力量和谐的最高状态。席勒的“审美至善”理论,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艺术和德育之间应该存在着互融互补、相互促进的关系。基于此,我园提出了“美善相谐”的教育理论,寓意追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美善价值取向,践行以美载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推行艺术、德育双轨并行的教学模式,探索“美善相谐”的活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策略,由此促进幼儿艺术修养、道德品质的同步发展。如,中班民乐欣赏《茉莉花》《牧童短笛》有效萌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大班民乐欣赏《金蛇狂舞(赛龙舟)》《赛马》帮助幼儿真实感知并真切体验到了公平竞争、团结合作的竞技精神。与此同时,我园还成立了优质素材资源库,动员教师收集、整理、筛选并剪辑适宜、适切的素材纳入资源库,为我园欣赏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指导不当,干预过度

  :本园近几年的欣赏教学,教师普遍存在着强烈的“为人师”的责任意识,特别是在公开性质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巧妙地“提醒”幼儿,反复地“提示”幼儿,频繁地“暗示”幼儿,耐心地“指导”幼儿,生怕幼儿听不懂,无法掌握知识、技能。教师高强度、高频率地“打扰”幼儿,实施过度的干预行为,势必造成幼儿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的缺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学习热情,甚至会影响到幼儿自信心、成就感等康心理的发展。

  :暂缓指导,隐性介入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提出教育建议: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从中我们可以获悉信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自主表达与自由创作,教师的适时帮助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在欣赏教研过程之中,谨慎提出了“暂缓指导、隐性介入”的教学策略,建议教师要睁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耐着性子等,据此准确判断幼儿的自主表达与自由创作的真实现状,具体甄别、客观诊断并敏锐地发现幼儿的学习难点或困惑,为幼儿提供真正需要的支持策略(语言指导、技能帮助),由此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活动热情,有的放矢地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情趣。如,大班《挪威舞曲》欣赏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分角色扮演生长的小树、舞动的小精灵,支持并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并合拍表现自己喜欢的韵律动作,教师耐心观察幼儿的学习行为和动作表现,等待幼儿遇到困难时再介入,顺势进行语言提示或动作技能指导,帮助幼儿在趣味扮演、合拍表演的活动过程中感知并体验乐曲的旋律美和意境美。又如,小班《绿毛虫》欣赏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跟随自由扭动,趣味扮演绿毛虫,在幼儿自主探索、自由表现的基础之上进行创编经验的梳理和提炼,萌发了小班幼儿快乐创编的自信心,帮助他们体验到了创意表现的成功感。

  形式单调,策略不足

  :整体欣赏是比较传统的欣赏形式,视听欣赏是教师经常选用的欣赏形式,这两种欣赏形式能够有效帮助幼儿整体感知的结构,完整理解的内容,具有其他欣赏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和专注能力持续的时间不长。欣赏形式单调、缺乏教学策略的欣赏活动,较易成为阻滞幼儿欣赏、学习技能、萌发兴趣的消极因素,从而导致欣赏活动成为乏味、无聊的学习或游戏活动。

  :多元听赏,和而不同

  听觉能力应该是欣赏活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感知觉能力。在运用多种感知手段开展欣赏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提高理论认识:欣赏首先是一个艺术审美过程,各种教育因素必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艺术审美功能。我们认为,教师需要为幼儿拓展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通道参与欣赏的学习渠道,让每一个幼儿在多种感知觉能力的协同作用下获得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一致)的审美认知和审美体验,让欣赏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获得审美经验、积累人生体验、滋养美善情感、落实多元发展的最便捷、最高效的教育途径。如,小班《蝴蝶花》欣赏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出示蝴蝶花盆栽实物,组织幼儿欣赏蝴蝶花的姿态美,鼓励幼儿闻一闻蝴蝶花的淡雅香草味,支持幼儿自由扮演张开翅膀的花蝴蝶。在此观察、感知、体验基础之上,引导幼儿欣赏《蝴蝶花》歌曲,学习演唱《蝴蝶花》歌曲,尝试进行有表情歌唱表演,充分调动幼儿视觉、听觉、运动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多元欣赏,顺畅地萌发出小班幼儿珍爱蝴蝶花、歌唱蝴蝶花的美好情感。

  目光狭隘,过程薄弱

  :欣赏活动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欣赏经验,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欣赏技能要求。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制订活动目标的时候,往往会重点倾向于素材的性质特点和幼儿欣赏技能的习得,诸如感知乐曲结构、区分乐句段落、理解内容、感受故事情境等学习内容,将有限的活动时间聚焦在技能学习、经验积累的任务目标之上,注重大容量学习内容、高强度学习任务的达成效果,自然而然地削弱了幼儿的活动方式、学习过程,促使欣赏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活动。   :体验为主,浸润为佳

  体验式欣赏模式是以幼儿对作品的自主探究和自由感悟为主,教师是引导者,通过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对话交流,帮助幼儿积累学习经验、技能、美善情感、积极愿望等丰富感悟,加强幼儿的艺术审美感受,从而达到审美育人的最终目的;浸润式欣赏模式是由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所创设的“才能教育”发展而来的,旨在让幼儿浸润在艺术的殿堂之中,获得善的启迪、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促使幼儿在艺术浸润中积累各种审美经验,有助于幼儿的身心获得整体、全面地发展。我们尝试交替运用体验式、浸润式这两种欣赏模式,这样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策略的完善,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更加自由、自主,更为开放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和能力,让能够真正成为幼儿内心最珍贵、最温暖、最美好的礼物。如,大班《梁祝》欣赏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结伴表演两只蝴蝶的飞舞动作,体验与同伴之间两两结伴、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又如,大班《班得瑞?仙境》欣赏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自由模仿、沉浸表演身处美丽天宫的创意表现动作,有人扮演奔跑的独角兽,有人扮演旋转的宇宙飞船,有人扮演飞舞的仙女,有人扮演成仙的花精灵……幼儿沉浸在无拘想象、即兴表演的活动过程之中,感知并体验到了《班得瑞?仙境》带给大家的美妙无比、妙不可言的精神文化之旅!

  权威评价,主体性缺失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强调以教师为评价主体,我园欣赏专题教研活动过程中,教师权威评价这个问题非常普遍。教师凭借主观判断、个人偏好而产生的权威评价客观存在,不可避免地造成幼儿作为学习主体地位的缺失,导致幼儿在欣赏过程中表现出对教师的权威崇拜和盲目跟从。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教师评价忽视了被评价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导致“欣赏”教学质量出现了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尴尬现状。

  :自评在前,互评在后

  我园尝试推出了自评式、互评式评价策略,将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或同伴的艺术表现进行客观评价。首先,运用自评式评价策略,说一说自己对刚才独立创编的即兴表演是否满意?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存在着学习困难?其次,可以运用互评式评价策略,讲一讲自己和同伴在进行结伴游戏、合作表演的时候,是否合作愉快?自省一下两两结伴、合作表演的时候,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或者,自审一下,自己是否存在着与同伴配合不默契的地方?是否需要同伴或者是教师的提醒和帮助?总之,在欣赏活动的讲评环节,教师需要鼓励幼儿尝试运用自评式、互评式相互结合的评价策略,这样的评价方式虽然显得比较单薄,但是能够真实、客观地呈现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吻合幼儿心理需求的评价标准,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调整和互助学习的能力,有利于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愿望,并同步获得正面、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个性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