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工具,它在幼儿教育的全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教学影响着其它各科的教学。而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必须重视语言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幼儿的语言。本文笔者针对幼儿园语言教学从运用多种语言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发挥教师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幼儿语法能力;培养幼儿在情境中的交流能力以及发展幼儿书面语言的能力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 语言教学 教师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儿童语言连贯性的发展是儿童言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语言心理学家认为,语言的开发学习应当从 0 岁开始。幼儿到了4岁时,其智力发展已达到 50%,在 8 岁时,心智发展已完成 80%,到 17 岁时,才会完成余下的 20%。幼儿园时期正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对语言智力的开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笔者对如何进行语言教学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一、运用多种语言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
现阶段,全语教育的概念已经为学术界所认同。全语教育的倡导者把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情感态度、认知和能力的发展作为幼儿语言教育的完整目标。语言教学中应该包含多种语言活动类型,如文学活动、谈话活动、讲述活动、识字阅读活动、外语教学活动、语言游戏活动。其中,文学活动包括故事教学活动、诗歌教学活动、散文教学活动三个类型;谈话活动包括对话活动、主题谈话活动、漫谈活动、讨论及辩论活动;讲述活动则包括情境讲述活动、看图讲述活动、经历讲述活动、复述故事活动;而语言游戏活动则包括发音训练游戏、词汇训练游戏、句子训练游戏、识字阅读游戏、综合语言游戏。对比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形式存在单一化、形式化的倾向。应该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不同语言内容的教育过程中。而教学材料也不应该仅局限于简单的、故事,而是应该包括多种题材,多种形式。如童话、神话、科幻故事、寓言、历史故事、传说、游记、笑话、谜语、绕口令、古诗等等。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全方位地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重视教师在幼儿语言教育作用
幼儿园阶段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游戏为主,而教师在幼儿教育阶段扮演的角色不应该仅仅是传统的训导者,也不应该是“保姆”、“玩伴”、“看管员”等。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幼儿主动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和研究者。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着角色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多重的,是立体网络式的角色丛。而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应该对幼儿的形象性很强的思维方式有更深入地了解,对幼儿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进步不能仅仅采用简单的惩罚、奖励的方法进行反馈。连玉华(2000 年)归纳了六种引导策略:(1)当幼儿发音不清楚时不急于纠正;(2)当幼儿答错问题时不马上予以否定;(3)当幼儿回答问题时不过于着急;(4)当幼儿倾听不专注时不强求统一;(5)对表达能力强的幼儿不过多的空洞的表扬;(6)对不肯说不多说的幼儿不忽视。
三、培养幼儿的语法能力
研究表明,20到30个月时幼儿基本掌握语法和句法的关键时期。3 岁时幼儿基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2岁到3岁或者4岁之间,孩子们开始掌握一些较为复杂的语法,开始使用辅助成分(例如助动词)和时态,同时认识到词的顺序会对句子的意义产生影响。进入幼儿园阶段,幼儿对汉语的口语语法系统已经达到全面的掌握,但是对书面语言的语法规则的掌握程度却较低。因此,教师应该在儿童面前使用的句子应该与儿童的理解水平相一致,适当地提高自身句子的难度,这样对儿童的句子理解能力和句子产生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示范和提问的方法,促进儿童组句能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儿童对汉语语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培养幼儿在情境中的交流能力
实验证明,小班儿童动作主要是受视觉映像或者表象调节的,言语还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在做完了这个动作以后,才能在言语中把它反映出来。中班儿童往往一面动作,一面言语,言语的计划作用还很差。但大班儿童能在行动以前就用言语表达他要做什么,如何做等。大班儿童的行动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可以将、故事等与情境性表演、复述、看图说话等形式充分结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情境更深入地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多种游戏过程中激发幼儿主动发问、主动描述,从而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增加含某一生活情境的、故事的数量,这种类型的材料通常会对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有生动的描述,非常符合幼儿阶段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儿童可理解程度高。而且可通过这些类型的学习到生活中的常识。如《猴子搭戏台》就描述的是搭建戏台子的过程,其内容如下:“小猴子搭起戏台子,穿起一条小裙子,引出两头小狮子,舞起三个响铃子,穿过四个小圈子,抛起五顶小帽子,叠起六把小椅子,摆起七张小桌子,转动八个小盘子,挂起九面小旗子,变出十个小果子,人人都夸小猴子。”在进行这首的教学时,既可以引导幼儿注意从一道十的数字变化、不同名词搭配的量词的变化,也可以让小朋友互相帮助逐个找齐中的物品,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也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孩子的主动言语描述量和交流量。
五、发展幼儿书面语言的能力
在 6、7 岁时其脑重已经达到成人的 90%以上,其大脑皮层的机能区域都已经在这个阶段启动。而幼儿园阶段则可以为这一阶段准备,而这种准备需建立在对幼儿识字阅读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定规律和学前教育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的。莫雷等的研究表明,幼儿书面语言学习的最佳起步点可以定在 3岁左右。而如果幼儿掌握了 350 至 400 个汉字时,就会对识字表现出高兴趣性与高敏感性。因此在幼儿阶段可以从简单的涂鸦书写开始,逐渐到简单笔画汉字书写,辨认汉字与原型图片,在汉字与实物原型之间建立联系。使得幼儿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汉字的音、形、意。这一方面可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小学阶段的课业负担。
总之,语言是不仅是幼儿的学习对象,同时又是他们认知和交往的工具。儿童依靠着语言扩展自己的生活天地,进行认知活动,学习前人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愿望,与他人进行交往。语言是一种重要的心智能力,语言教育不可忽视。
【幼儿园语言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