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幼儿园教育生活化的内涵解析,提出了本研究对于教育生活化内涵的理解,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生活化的价值所在。通过揭示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幼儿园生活化具体实施策略与实施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生活化
很多教师都提到了教师的素养问题,在她们看来,教师的素养不足也是教育生活化没有得到良好实施的一个突出原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对的态度以及教师自身的素养会影响幼儿对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教育生活化的实施对教师的素养要求更高,它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资源储备、灵活掌握各种教育形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良好的素质,才能在教育生活化中更好地将与生活相互融合,实施教育生活化。但是,在目前的幼儿园中,幼儿教师素养方面是参差不齐的。
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无论是歌唱活动、律动活动、欣赏活动、打击乐活动抑或是游戏,都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实践中游刃有余。教师也只有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完成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培养幼儿的能力。但是,幼儿教师大多是幼师毕业,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只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没有接触大量的幼儿作品和其他优秀的作品,很难能够灵活地根据具体生活情境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所以,在实施教学时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仅是表演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借声传情是艺术的特殊手段。每个元素、每条旋律、每个作品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情感,人们也是通过不同的元素、不同的旋律以及不同的作品来感受不同的情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幼儿园教育不仅要幼儿掌握基本的技能,还要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陶冶情操。但是在目前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只是追求对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结果,忽视了对幼儿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一日生活涵盖了幼儿的吃、喝、拉、撒、睡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维持幼儿生命康成长的重要方面。幼儿园工作是保教相结合的,这就使得教师进行这些生活环节时更多地关注了这些环节本身,而忽视了如何有效地促进这些生活环节的开展这一层面。当然,也就缺少了进行教育生活化的意识。
生活化的幼儿园教育一定是动态的、过程性的;一定是生态的、有机联系的;一定是互动的、平等对话的;一定是全面的、和谐的;一定是来源于幼儿生活、与幼儿生命成长紧密相连的,一定是站在幼儿立场上、由幼儿亲自参与的,因为只有真正关注生活世界的教育才是为了完整的、真实的人的教育。
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要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就要引导幼儿注意收集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声音,所以我们要注意培养幼儿仔细“倾听”的能力。这种“倾听”,是一种有意识的、注意“听”,它不仅需要注意的参加,有时还需要感情的参与。
例如在下雨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雨”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进行歌唱活动《大雨和小雨》,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观赏真实的下雨情景,让幼儿感受大雨和小雨声响的不同。然后再进行歌曲的教学时,幼儿就能更好地领悟歌曲中所唱的“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形象。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打击乐演奏活动的教学,引导幼儿先仔细倾听雨水落下的声音,感受大雨和小雨之间节奏与声势的不同,之后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所听到的强弱、快慢以及节奏的变化,并尝试用不同乐器来表现这种变化,比如雨点急促时的摇奏、雨势放缓时的击奏。还可以进行欣赏活动,如欣赏肖邦的轻《雨滴》,感受雨滴的声势变化;如果下雨时伴随着电闪雷鸣,还可以让幼儿欣赏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电闪雷鸣波尔卡》,通过教师的引导将作品中的旋律与生活中的电闪雷鸣节奏相结合,以现实的生活情境来理解的情绪。把幼儿的周围生活作为素材的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激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不再成为使教师感到无从下手、捉襟见肘的一个教学部分,而是可以让幼儿在优美的旋律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好情趣。
关注幼儿自己喜欢的,才是关注教育生活化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这些都是从幼儿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是一种天然的、游戏式的、从幼儿的生活里截取的、符合幼儿自身年龄特征的、生活化气息浓厚的。在这样的里,幼儿可以没有压力地学习、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随意地创造。这些才是生活化的,也是最适宜幼儿生命成长与发展的。
在幼儿园专门的教育活动中,还可以让幼儿欣赏不同民族的器乐曲,这些器乐曲都是由不同的民族乐器演奏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比如葫芦丝演奏的傣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唢呐吹奏的《百鸟朝凤》、琵琶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等,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认识不同的民族乐器、了解不同乐器的音响效果与简单的演奏技巧。同样的方式,可以在幼儿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甚至游戏中渗透这样的民族民间文化,使得幼儿的活动丰富多彩。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本土文化,当然也包括特色的文化。我们在给幼儿传播民族民间的同时还要顾及到自己所在地的本土,它们与幼儿的成长是息息相关的,是真正来自于幼儿生活并能很好地被幼儿所接受的。拿地方本土来说,有江苏民歌《茉莉花》、河南民歌《编花篮》、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岭南童谣《落雨大(粤语)》、云南民歌《猜调》、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等。这些本土吸收了本土文化的精髓,有着本土的地方语言特色,同时融合了幼儿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地方文化元素,是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的优良资源。
【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