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有着32年从教经验的学前教育管理者,我见证过学前教育的阶段发展,也在伴随深圳学前教育课改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涯,与很多的幼教同行一样,我的教育工作经历跟风、模仿、迷茫、思考、成熟的过程:从“学科”到“主题教育”,从“区域教学”到“一日生活”,似乎每一次改革都是跟随潮流,这样的“跟风”让教师的教育行为失去了本真,所谓的“园本课程”在不断叠加中越积越多,我们也越来越忙。
然而,课程的基础建设方面比如幼儿学习环境的合理规划、一日生活的科学安排等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却没有真正得到改善。后来,幼儿园使用教材盛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质上大部分是由“教材”来主导,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被“幼儿用书”所掌控。由于大量使用幼儿教材,又很少有可以操作的真实学习材料和玩教具的投放,各类配套幼儿用书和高结构的操作材料,成为幼儿园集体教学的主要工具,“重上课轻生活环节”、一日生活中“教师安排组织时间过多、幼儿自发自主时间太少”的现象严重存在。教师对于“学习环境建设”的意识也一直较弱,幼儿园基本环境差,教室中应有的玩具、积木、图书等严重缺乏,各种真实的材料、物品则是更少,区域设置和投放的材料与教师的备课、日常的教学并无太大的关系。后来有了一些改变,丰富了材料的品种,但要么是幼儿不感兴趣的,要么是不考虑幼儿的年龄差异,更没有考虑幼儿的实际需求,有时,各个教室的材料甚至可以小、中、大班互换使用。
教学实践是不断尝试的过程,也一定是让自己不断成长、专业不断提升的一个过程。32年的教育实践,让我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梳理课程管理的思路,逐步形成了一些认识与做法:
幼儿各种能力发展需要时间、空间,需要循序渐进,需要提供互动的学习环境以及充足的操作材料,需要教师与之互动,非训练、非教材、非几节课可以完成。教师为创设一个“对儿童友好、机会丰富、允许幼儿自发活动、满足幼儿活动需要”的环境,幼儿将会获得更有品质的教育。关于室内环境的规划,对于不同空间大小的班级,要有效使用和拓展活动空间。对于材料的投放,提供的材料应该是丰富、多元的,要考虑高、低结构的区别与数量比例,要增加开放的、低结构的材料投放比重,避免材料过度符号化、结构化、成人化。幼儿园户外环境的规划,则要明确户外场地规划和材料投放的具体要求,以体育活动为主线对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全面规划,不仅要保障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还要创设自然、有趣、富有变化和挑战的户外游戏环境,解决幼儿园户外非体育活动的问题,更要考虑冬夏季节特点、空间的密度、场地间关系等元素,解决季节与特殊天气的场地问题。
提升“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认识。幼儿以自己的生活为学习对象,又以自己的生活为主要学习途径,并以更好地适应生活为学习目的。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并不是上好一节课或组织好某一个教学活动就可以了,我们应当把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注重利用幼儿在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加强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性,将智能发展、情感态度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机地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重新审视幼儿的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动、静结合与室、内外结合的平衡,时间安排还考虑季节的变化以及幼儿自主游戏与计划学习的黄金比例,幼儿发起的游戏活动与教师发起的教学活动时间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在不断学习《纲要》《指南》以及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游戏是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殊性所在,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专业性区别在于游戏,而不是上课。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是幼儿期的一个主要特点,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尊重幼儿游戏的学习特点,融教育于游戏之中,成为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
虽然《指南》在某一个目标下已为我们提供了总的、综合的教育建议,但我们还需要从幼儿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领域知识等教师计划以及环境与一日生活中选择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化《指南》按领域、分年龄提出的学习与发展目标,提出针对各年龄的更具体的教育建议。
在课程的实施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的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的组织形式,既有大组(全班)的集体教学与非集体教学,还有教师引导下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小组教学,更有个别教师发起、计划性活动与幼儿发起、游戏的个别指导。
?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曾经谈到:“幼儿园的课程,要符合幼儿的需要,适合幼儿的天性。课程就是做事,就是做幼儿力所能及的、能感受挑战的、能感受到趣味的、有思维参与的事。课程是行动的过程,是不断获得经验的过程,也是环境材料不断被利用的过程,良好的幼儿园课程会不断地促发幼儿的兴趣,催生新的活动,能让幼儿专注地投入到当前和不断生发的行动中去”。
幼儿园课程是一个以思考为纽带的和谐的行动结构,而不是知识结构,只有与行动结合才可能是经验的,只有真正转化为行动的知识结构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幼儿园课程结构。课程园本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幼儿园组织及其成员,根据国家、地方政府关于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和幼儿园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所进行的课程选择、课程生成、课程重组和课程再造的相关研究与管理过程。所谓的园本课程,就是教师结合幼儿园实际选择、借鉴、整合、提炼别的课程后所形成的课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幼儿园课程规范化、个性化和系统化的运作过程。
幼儿园课程管理是指对幼儿园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操作模式、课程实施原则、课程管理手段、评价系统等因素的定位,通俗说是对幼儿园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以及课程时间与空间、人力与物力等课程资源的管理。课程管理已经成为当今课程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课程管理是决定课程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说,课程管理的成效决定了课程的实际成效。因此,就幼儿园课程而言,也应该向管理要质量。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课程管理的实效以及课程建设的多元化与开放性问题。我认为:幼儿园课程建设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工作,家长的关注、评估的要求、品牌的建立、教师的成长、幼儿的发展等明确了课程建设在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性。课程管理走向多元,走向开放,走向自主,是一种必然。课程建设的成效与管理者、教师、幼儿、家长、社会资源等因素都有关系,因此课程管理要综合考虑和组织所有的人力、物力,而不只是几个管理者的事情,要考虑幼儿园、家长、全体教职工现有的资源,挖掘家长、社区的教育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们要转变课程管理的思路,让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我们不能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编写教材的能力但一定要具备筛选、整合和使用教材的能力,教师需要转变角色,由“教材执行者”转变为“熟知儿童学习与发展规律的课程设计者”,引导教师从过去的上好一节课到参与课程建设,从主动参与课程建设,最后成为课程建设的主人。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建设过程,对照《指南》目标及活动建议,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结合实际逐条细化并调整教育内容和组织形式,形成适合幼儿园实际的教育方案。
当然,对于一个教学管理者,我一直也在考虑幼儿园“课程特色”的建设问题。过去,大家理解的所谓的特色不过是对于某一个学科的“加强”而已,这样的“特色”甚至忽略了幼儿的全面发展,给幼儿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们澄清对于课程特色的认识,“幼儿园课程特色”应该是“坚持教育原则,保证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幼儿园现有资源,在传承中发展与创新的、面向全体幼儿的相对稳定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形成的主要特征”。比如,一个具有丰富户外场地资源的幼儿园要建设“体育教育”特色,应该是在充分考虑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整合幼儿园的场地、师资等课程资源,通过师资培养、课程设置、环境管理、家长工作以及大型活动等途径,来形成课程建设中的体育特色。
无论是深圳还是全国各地,在课改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现实的问题,课程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者能否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能否支持教师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展其专业能力。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转变观念,只有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下放权力,才能取得良好的课程管理效果。课程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让每所幼儿园在课程管理方面都为自己开发和发展“园本课程”,这似乎并不现实,但是通过建设让幼儿园课程逐渐实现“园本化”,也许是一条可行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的管理方面,从实际出发,不断尝试、摸索、总结与创新!
内容来源 | 中学生报
文章转自 | 李春玲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
备注:“元迪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元迪教育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