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享阅读是根据儿童的阅读水平和特点建立的一套儿童阅读的模式和理念,这种方式有利于推动我国早期阅读课程的研究和发展,本文从分享阅读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两个方面开展分享阅读教学理论研究综述,力图为分享阅读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分享阅读 幼儿 综述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1-0161-02
一、分享阅读概念界定
新西兰教育家赫达维(Holdaway)认为,分享阅读是指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成人与幼儿之间开展的不以识字为目的,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类似游戏的活动。①强调分享阅读重在“分享”,学习不是目的,是强调幼儿与成人之间的活动和交流,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②
文晓梅,胡筱春认为分享阅读是一种教育方式。这种阅读方式需在轻松阅读的氛围下进行,目的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活动。③这个概念突出了分享阅读的教育功能。
叶青青认为分享阅读是“一种理想的早期阅读教学方式,”认为通过分享阅读的学习,幼儿就可以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快乐的成长起来。④这个概念肯定了分享阅读的价值和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
伍新春认为分享阅读是一种以师生共读一本大尺寸的彩色图画书为主要形式,不以识字为外显目的,强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阅读过程的早期阅读形式。⑤
北京师范大学舒华教授和伍新春教授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实际,致力于“分享阅读”的本土化改善和实证研究,他们认为,分享阅读也称“大书阅读”,是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在幼儿园或家庭实施的阅读教育活动,要求成人运用特定的方式,讲解特定的读本,目的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活动。这个概念包括分享阅读的教育目标、教学方式等要素,而且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应用性,是很多的幼儿园和早教机构普遍认可的概念。
二、分享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幼儿心理学与语言发展
《幼儿心理学》中普遍认为,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的发展包括语音、语汇、词法、句法四个阶段。幼儿1岁半进入语言发展期,3岁时已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4、5岁时就能与成人自由交谈。我们对幼儿进行阅读教育时,应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0�D12岁)内进行教育,同时多与幼儿交流,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音、语汇、语法、句法的发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⑥
幼儿的语言发展还包括认字、写字和阅读、写句子等书面言语活动的发展。识字是书面言语活动发展的一个前提基础,其一般分为泛化阶段(把字当作图谱)、识字阶段(通过反复接触开始认字,但比较容易混淆)和再现阶段(开始写字)。对应于幼儿的特征,当所识的字为清楚的大字、伴随响亮的语音、有一定的形象支撑、字形简单、反复接触、并且伴随着一定的情绪和兴趣时,则更容易展开幼儿认字活动。
(二)对话阅读理论
1.巴赫金�D�D人文主义的视角
苏联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米哈依尔?巴赫金,提出了对话理论,认为对话和平等是对话理论的思想基础和精髓。本理论渗透对人的关怀,认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交流、互相关爱,提出了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的导演者,幼儿也不是盲目的跟从者;教师和幼儿之间是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不是单方面的独白;教师关注幼儿成就感和个性的发展,这个理论契合了幼儿的发展为目的的宗旨,为幼儿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和发挥的空间。
2.马丁?布伯�D�D精神科学的视角
马丁?布伯认为对话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彼此间的交流和对话⑦,认为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教师要摒弃唯我独尊的姿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时刻倾听幼儿的想法,对幼儿的不同意见要多鼓励、多表扬,并给幼儿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认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成为了教学活动的双主体,两者之间是平等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尊重的。
3.弗莱雷�D�D被压迫者的视角
巴西著名的教育家弗莱雷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书中,提出了对话理论,认为“没有了对话,彼此间就无法交流;没有了彼此间的交流,无法实现真正的教育。⑧该理论从压迫者的视角,围绕“解放教育”的核心思想进行论述。他认为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剥夺幼儿的话语权,教师与幼儿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实现对话教育。
对话阅读对本研究的意义体现在:第一,打破了教师讲、幼儿听、教师问、幼儿答的指导方式,慢慢转变为更关注幼儿与文本的互动,关注幼儿的体验、理解和读本间的活动。从传统的的灌输式教育,“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中心”走向“师生对话论”,实现了平等、民主、自由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幼儿的真正发展,促进了幼儿的整体和谐发展,构建了新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三)情境教学理论
1.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模式
1978年,李吉林开始情境教学的实验探索与研究,历经30年,提出情境教学理论,它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诸如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教学情境、图画再现情境、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过程。⑨
这个情境教学模式包括四个阶段:为幼儿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使幼儿产生自我学习的需要;优化幼儿学习的情境,丰富幼儿多方面的感受;运用情境,促进幼儿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拓宽情境,丰富幼儿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D�D变被动的接受为广泛的储存,帮助幼儿认识大自然,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审美的兴趣、认知的兴趣和创造的兴趣。 2.抛锚式教学模式
约翰?布朗福斯特是抛锚式教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情境认知和学习理论认知的基础上建立的,它强调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建立一个真实和完整的问题情境,使幼儿产生学习的需要,通过学习中相关成员的交流、互动,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参与者能够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学习目标。总之,抛锚式教学是幼儿独立的识别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非常重要的途径,也能够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生活。
3.“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
认知学徒制是社会建构主义的范式,认知学徒是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代表。该理论认为,提供学生的任务的难度,要在幼儿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已有的水平与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的水平),只有在这个水平之间,才是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间。该理论特别重视的是经验的学习,是学徒们通过观察、指导学习某领域的特定的研究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也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二次教育革命”。
情境教学理论对本研究的意义体现在,教师要为幼儿分享阅读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并与游戏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使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因此在分享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要让幼儿“动”起来。教师可用角色扮演导入课程,用丰富的语言描绘情境,鼓励幼儿猜测阅读情节,还可联系幼儿实际生活,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是如何淘气的?对不对?以后要如何做?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幼儿环境的创设,为幼儿创造一个多彩的、充满趣味性的阅读环境。
(四)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1979年,美国著名的生态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尤?布朗芬布伦纳,在《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中,提出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与其周围的环境是相互联系的,个体的发展受周围各种因素的影响,人的发展都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这个系统包括微观系统(家庭、父母等)、中间系统(托儿机构、伙伴关系)、外在系统(社会阶层、社会网络)和宏观系统(历史文化),这些系统相互交织、相互嵌套、相互制约、相互影响。⑩人类生态学理论对本研究的意义体现在,幼儿园分享阅读的教学问题,受到多个层次因素的影响,受幼儿园、教师、家庭、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我们也应要从幼儿园、教师、家庭、社会等相互影响的各个方面去理解和阐述幼儿园分享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需要从幼儿园、教师、家庭、社会等相互影响的几个方面来寻求改进措施。
注释:
①Holdaway D.Foundations of literacy[M].Sydney:Ashton Scholastic,1979.64-75.
②Holdaway D.Independence in reading 2nd ed[M].New York:Scholastic,1980.38-59.
③文晓梅,胡筱春.分享阅读是幼儿教育的一种好方式[J].江西教育,2006(10):36.
④叶青青.分享阅读让儿童在快乐中悄悄成长[J].幼教天地,2008,8(8):1-8.
⑤伍新春,李虹,舒华.拼音在儿童分享阅读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2,25(8):548-551.
⑥李燕,赵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4-168.
⑦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97.
⑧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1.
⑨李京雄.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5(5):69.
⑩汪娟,杨可.西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探析-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8):11.
责任编辑:杨柳
【幼儿园分享阅读教学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