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师们来说
每月好几篇的观察记录
需要耗费不少时间来完成
每次提起笔或打开电脑
都得在那费劲地“挤牙膏”
真的是太难了!!!
别犯难,来看看
以下这份关于观察记录的干货
先果断收藏哦!
目标幼儿的选择
选择目标幼儿即选择观察对象。通常来说,除去非结构观察之外,所有的观察对象,都需要在观察之前考虑以下问题:
你准备观察谁?
你为什么要观察这个幼儿?
你想发现什么?
老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选择目标幼儿。
从重要的偶发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选择小群体。
从集体活动中选取。
从容易被忽视的幼儿中选取。
总之,掌握基本信息,才能综合考虑幼儿表现的各种原因和可能性,才能大胆推测,小心求证。当老师锁定目标幼儿后,就可以开始进一步的观察,以了解目标幼儿在某一个领域的发展状况,或是解决幼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撰写目的、目标
“要观察就应该有目的,只有在观察前确定好观察目的,幼儿教师才不至于在观察时盲目,不知道自己应该看什么而造成最后的观察没有意义、价值。”
撰写目的和目标是为了让观察更有针对性,记录更细致,能较轻松地完成观察任务。
观察目的重在列出观察想探究的发展领域,包括身体动作、智力发展、情绪情感、社会性互动、语言等。观察目的范围是大的领域。观察目标则是幼儿在此领域中的具体能力或表现。观察目标关注的是本次观察中具体要看的细节。
从探究幼儿行为问题的原因角度入手
以幼儿A的案例为例,在观察中,幼儿A拒绝同伴的游戏邀请,一个人独自游戏。
角度一:关注幼儿A社交能力的表现
角度二:关注幼儿A的日常社会交往
从参照幼儿发展里程碑的知识角度写
老师在选定目标幼儿后,为了了解目标幼儿在身体动作、智力发展、情绪情感社会性互动、语言等方面的表现,需要了解幼儿发展里程碑的知识,以详细知晓幼儿在各年龄阶段、不同领域发展的状况。
观察的基本方法
● 随机观察:是指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任何时间、场合、环节都可以进行观察。
● 有目的观察:主要是根据事先设定的幼儿各种行为的发展水平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
如何撰写观察实录
记录观察过程和结果可以采用文字描述或叙事、表格与图表、图文结合等方式,还可以借助录像、照相、录音、作品分析等辅助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录。
1. 回顾观察过程
写观察记录时,首先要做的是打开手机里的照片、视频或录音记录,通过回顾的方式,把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连续性行为或典型性行为先做个简要的记录,便于后面具体过程的撰写。
2. 记录具体内容
在做观察记录时,老师们应全面记录幼儿行为的背景、行为发生发展的过程、幼儿的行为、语言、情绪变化(音调、面部表情等)。可以归纳为:
时间: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地点:在哪里?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对象:所观察的幼儿和谁产生了怎样的语言、行为互动?
事件:做了什么动作?说了什么话?表情、姿势如何?结果如何?
3. 记录时注意什么?
★ 准确地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描述幼儿的行为、情绪、语言等。观察记录要围绕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要反映的问题集中描述,重点突出。
★ 对事件的描述尽可能系统、完整,描述清晰、有条理、有逻辑。
★对事件的描述尽可能客观真实,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不要从自己角度给幼儿贴标签。如,某某是个淘气、攻击性强、不会与同伴相处的孩子,这种描述就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是不可取的。
总结原因分析及措施
相比观察记录的过程,真正的难点在于观察记录表格后面的分析解读与措施,很多老师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或是瞎扯了一堆,没有写到点子上……以下的内容希望能给老师们些许启发。
原因分析:
? 分析观察的过程,包括幼儿能够做什么,达到了什么水平;
? 结合《指南》、《纲要》的精神和要点进行分析;
? 围绕观察目标,结合文化、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以及幼儿成长经历等方面,分析幼儿行为的原因,明确幼儿的深层需求;
? 将观察得到的发现和自己的工作实践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措施:
? 反思自己现行的教学策略,深入思考如何更好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可能;
? 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指导和支持,从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决策和行为。
写在最后
观察和记录是获取幼儿发展信息的手段
分析解读是帮助老师们
更好地理解这些观察信息
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在幼儿的发展上
希望以上的内容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推荐
李季湄:园本教研需要教师“吃透儿童”
喜欢就点亮在看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