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遏制“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呢?家长是关键,学校是主体,只有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工作跟上了,社会上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发展观的氛围,才能根本的改变这一不良教育风气。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遏制
现在很多家长已经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他们的认识是偏激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出生那一天,许多家长们就进行了“赛跑”,让孩子尽早学习读、写、算。因此孩子一进入了幼儿园,更是对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尽管很多园长、教师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为了幼儿园的生源,就迎合家长的心理开设了珠心算、双语、识字等学习课程,大搞知识教育。三四岁的孩子,英语、语文、数学样样要学,大量玩耍时间被各种作业占用,幼儿园趋向“小学化”愈演愈烈。可事实上,这种“拔苗助长”似的教育方式,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大大扼杀了幼儿爱玩的天性,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康发展。那么如何遏制“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呢?家长是关键,学校是主体,只有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工作跟上了,社会上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发展观的氛围,才能根本的改变这一不良教育风气。
1.幼儿园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家园联系栏,知识讲座,家长会等渠道,大力宣传幼教理论,改变家长观念,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幼儿园帮助家长认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幼儿期是生命的初始阶段,他们认识世界主要依靠动作思维,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化的情境中,通过听、看、说、唱、画、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只有这样去组织幼儿学习,他们才会感到学习的快乐,学习才会有效。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是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的,有损于孩子心理康。家长们不要只看到“小学化”带给孩子们一时的聪明与知识,要考虑幼儿的自身规律。美国心理学家丽莲?凯茨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儿童习得性愚蠢”,国内的专家也将此现象称为“三年级塌腰”。
2.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充分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与内容
利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体验幼儿园一日的具体学习生活。教师可开展各种特色活动,来整合幼儿与生活经验以及游戏的课程资源,并将这些贴近幼儿生活的课程资源趣味化、简单化、操作化,相信家长看到后也会重新认识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就不会再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了。
3.做好“幼小衔接”
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小学办学行为的管理和指导,要积极为新入学儿童创造适应小学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严禁入小学进行各种形式的面试或笔试。要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不得随意删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更不得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课本知识程度分班。幼儿园也应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要指导家长参与其中,帮助幼儿顺利入学。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更需要一年级老师的配合。比如,对于刚入学的孩子,知识水平不一样,但不管学与没学,老师都能从头耐心地教起,不让没有提前学的孩子吃亏,更不能一味的责怪家长,孩子学前知识储备不够,让家长放心。
【如何遏制“幼儿园小学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