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在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0—-1994年合作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指出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在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最初半年。在这期间,幼儿园、小学及家庭应以“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为指导思想,围绕“学习适应能力(语言、数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学习、生活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核心,为儿童做一般的和特殊的两个方面连续的准备,以帮助儿童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这里指出的衔接是全面的,不仅有知识、技能,还有情感、态度、能力方面;不仅有语言、数学能力,还有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社会交往等社会能力。所以,全面地看待幼小衔接工作,既要考虑到微观的幼小衔接,也要考虑到宏观的幼小衔接;既要考虑到认知内容的衔接,更要考虑到身体的、情感的、态度的、社会的等内容的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小学等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它有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它与小学阶段是不同的,但是其过渡要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正确发展基础上。孩子能够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基础之上的。

  所谓“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到小学之间信息环境转换过程的衔接。人类从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丰富成长到使用整个过程中,其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的客观信息环境一共要经历三次非常重要的环境转换,即:第一次:从客观生存信息“放肆环境”转换到客观生存信息的“相对约束环境”;第二次:从客观生存信息的“相对约束环境”转换到客观生存信息的“约束环境”;第三次:从客观生存信息的“约束环境”转换到客观生存信息的“选择环境”。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阶段是人类第二次信息环境转换过程。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也就是幼小衔接)的这个过程,正好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所以不难看出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的转换是孩子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环节,正因为如此,针对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合理、正确的培育无疑就是影响孩子一生(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的决定因素之一。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一个孩子决不是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在衔接时间,幼儿园和小学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是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

  一、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幼小衔接“任务

  目前,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一个重要根源便是过分强调微观的幼小衔接。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就进行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一些家长迫于压力,就要求幼儿园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照小学的样子排出课程表,形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儿童刚入学时,确实感到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已经会了,就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当进入新的学习知识阶段时,“储备”用完,以往的知识优势不在了,又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也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会出现适应困难,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对小学教学要求不甚了解,所教知识和技能有时不够规范,使儿童养成不正确的习惯,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读拼音不能“直呼”等,致使儿童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阻碍了儿童应有的发展。

  因此,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在衔接时期,幼小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应确立近、远期两个教育目标,近期目标为帮助儿童顺利过渡。远期目标儿童一生的成长打下此阶段应有的全面素质基础。为完成近期的目标,幼儿园的衔接任务是: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最初的素质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小学的衔接任务是将幼儿园教育成果进一步延深、开展和深化,让儿童在幼儿园获得的经验和掌握的东西在小学生活中和以学科为中心的学习中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二、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要彼此沟通,相互衔接,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

  “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而是双方都向儿童靠。要彼此沟通,相互衔接,双方既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必须同时保持连续性,共同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1、更新观念,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

  首先,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如:看录像《小学生守则》,观看小学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园现场指导等,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老师还要更新观念,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

  2、经常带幼儿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新密市市直第二小学与我园仅一墙之隔,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经常带幼儿看小学生早操、升旗、上课等活动,让幼儿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比较详细的了解,消除幼儿可能的畏惧心理,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兴趣和向往。

  3、、带幼儿园的小朋友进入小学课堂直接参与课堂活动

  新密市市直第二小学有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内容基本一致,差异仅是教育方式、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广度、深度有所不同。我们带小朋友走进小学课堂,和小学生在同一课堂学习,亲身体验小学生的课堂,不要求他们立即从理解的层面去参与课堂,仅让孩子们从视觉、听觉上初步感受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三、幼儿园要帮助幼儿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工作

  联合国有关资料提出:“儿童要为入学作准备,学校要为儿童作准备。”因此,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阶级学习准备,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产生了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转换,更存在着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首先,幼儿园要把握主动权,要经常与小学进行多方面联系与沟通,相互了解对方的教育教学特点及教育内容,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双方有意识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相互之间在教育教学中取长补短,采取适应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特征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从而为幼小衔接工作打好良的基础。其次,幼儿园要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适应性与学习知识性教育。让幼儿尽早适应小学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1、改变活动室的环境布置

  在大班的下学期开始,大班的活动室布置应该简单明朗一些,并用应该是有一定的主题教育意义的图画或者是一些与小学里的环境与学习生活的图画。活动室里的玩具,相对中、小班要少些,甚至可以过渡到不设玩具,而改用各种类型的图书、学具代替玩具,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里,独自去看自己喜欢看的图书、或者寻找同伴自由地玩角色游戏、用各种学具拼贴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形等。这样既可以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课余时间没玩具玩的习惯,也可以使幼儿在拼贴学具图形时发展了其空间的思维想象能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学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四、在新课改的层面上搞好幼小教育衔接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相对地不是处在同一平台上,因此幼儿园和小学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上也有差异,毫无疑问,幼儿园的课改成功与否对小学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交流沟通,在课改层面上搞好幼小教育衔接,才是我们找到的幼小衔接的最佳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环境、设施、教育内容、方法、教育形式、手段等方面不断变化,如果双方还只把外部设施、条件的改变等做为衔接的焦点,则很难达到彼此的协调。这样非但不能解决儿童适应困难的问题,还会使两类教育失去各自的特点。应该看到,内因是决定性因素,促进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是解决衔接的关键所在。虽然初入学儿童都或多或少会有适应困难问题,但即使是在相同的学校环境、班级条件下,不同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过程长短不一,困难程度大小各异。其原因就是个体的适应能力不同。所以,双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而不是以增加知识量)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在大班一学年的学习时间里,应该要逐渐改变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形式,少运用小组教学活动和个别教学活动,多采取集体教学活动形式。因为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各学科的教师是在同一时间里面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的学科教学、进行作业练习的;因为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思维发展方向,幼儿的思维都是具体形象的,在幼儿园里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我们都是采用教具学具进行教学活动,幼儿们都是依赖于教具和学具进行学习知识,但是,到了小学学习时,很多学校都舍弃了学具,而只有教具,所以,在大班一学年的学习时间里,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慢慢引导幼儿在学习知识时不再依赖学具,而启发幼儿用自己的想象能力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引导幼儿在学习知识时慢慢地去探索、积累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地用脑去想问题,慢慢引导幼儿从动手操作学习知识过渡到用脑进行思考、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学习知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启发幼儿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从时间上的互相靠拢,培养幼儿学习的坚持性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所以,在大班的下学期里,幼儿园大班上课的时间应该适当地延长五――十分钟,从而使幼儿园的上课时间与小学上课的时间接近。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如何才能让幼儿一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地一直坚持参与学习,直到活动课结束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作了充分的教学活动准备,激发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习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兴趣是成功的一半。”   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所以,培养幼儿学习的坚持性,教师就要去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兴趣中学习,只有这样,幼儿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认真地、积极地、一直坚持参与学习到活动课的结束。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从语言环境上来讲,家长的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这给我们语言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一方面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多作普通话交往,还要提倡家庭里多用普通话交谈。

  3、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逐渐学会管理自己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的起点高。

  五、考虑外界因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做好家长工作。

  1、针对家长中的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

  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如: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分班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咨询活动。及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大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还组织了全体大班家长进行有关“幼小衔接”的答辩会及知识竞赛活动。

  向家长了解幼儿的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座,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2、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可以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的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通过以上的这些活动,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会使其能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探索更多的方法,让孩子能更好的过渡这个成长的转折点、困难点。

【在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在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