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试析幼儿园中幼儿告状现象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摘 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幼儿告状行为是儿童特有的一种比较典型的社会行为。幼儿爱告状是一种向老师求助的行为、展示的行为,也是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表现。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告状现象,在幼儿园中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幼儿 告状现象

  告状是在幼儿园幼儿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具有频发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幼儿园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针对幼儿告状的情况教师应该分析出现该种现象的原因,把握要领,视事情的轻重给予适当的回应,给幼儿以指导。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心理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因而表现在告状行为中也有各自的年龄特点。

  (一)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

  小班幼儿的告状主要表现在争抢玩具的纠纷中,即在争抢中占下风或旁观的幼儿向老师告状。根据心理学的研究,3~4岁的幼儿追求“公平”的心理最强烈。这种追“公平”的内在动因主要来源于幼儿社会交往的需要,为了使自己能在社会交往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他们要求其他小伙伴公平地对待自己。比如:别人有什么玩具,自己也想拥有。因此,小班幼儿告状的目的主要是想得到老师的帮助,他们想通过向老师告状的手段达到自己在争抢玩具中“胜利”的目的。

  (二)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

  到了中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争抢玩具”类的纠纷逐渐减少,“引起成人注意”、“维护荣誉” 类的告状开始占主要地位。比如:哪个小朋友抢别人的东西,哪个小朋友扰乱别人的游戏等。一般来说,幼儿的行为开始从“为我”向“为他”发展,他们开始逐渐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注意老师对他们的良好评价。所以到了中班,幼儿都特别注意表现自己。因此,中班幼儿告状的目的多数是为了引起同伴和老师的注意。他们告状并不要求教师对事情的好坏作出什么反应,或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这时只要教师点一下头或是“嗯”一 声,他们就会感到心满意足。

  (三)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

  大班幼儿问的告状主要表现为 “表达思想的分歧”。如谁表现不好,不该评小红花或发小红旗;谁是小组长、值日生但劳动不积极等。在幼儿园,有的教师会对幼儿说:“小事儿别告状,大事告老师”。然而对幼儿来说,同伴间只要意见不统一就是非告不可的大事儿。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对大班幼儿来说,一般性的纠纷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但这时的孩子毕竟理智性差,受情绪的影响大,所以在同伴间意见不统一.或与自己心目中的标准不一致时,大多会利用告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幼儿告状行为发生的原因

  通过观察、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幼儿的告状行为缘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缺乏交往技能与解决纠纷的能力

  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除师幼关系外还有另一种重要的关系�D�D同伴关系。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不断进行思想的沟通和行为的协调,既相互吸引与模仿,又彼此竞争与对抗。然而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 位,并逐渐形成了任性、霸道、偏执等不良性格。这就导致了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由于缺乏一定的交往技能而造成与同伴的争执,幼儿不知所以,只好到成人面前告状;另一方面,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过分约束又会使幼儿变得顺从、消极、怯懦,成为其他幼儿告状的对象。因此,不同性格的幼儿在发生一些纠纷时,倾向于求助教师,通过告状来解决交往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二)嫉妒心理导致幼儿告状

  在幼儿活动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两个孩子搭积木,一个搭得又快又好,一个搭得又慢又差;搭得差的孩子几经努力赶不上搭得好的,便会走过去将搭得好的孩子的劳动成果一毁了之,让大家都玩不起来, 有时“凶”的孩子还会将搭得好的孩子推倒在地,并反过来向老师告个“恶”状。发生这种情况下的告状行为便是孩子嫉妒心理的表现之一。引起幼儿嫉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他人的外貌、财富(主要表现为玩具、食品、衣物 等)、能力、享受等均可引起一些幼儿的嫉妒心理。幼儿的嫉妒心理产生以后,往往容易把怨气指向别人或想方设法攻击对方。同时过分的嫉妒会使幼儿的性格变得古怪起来,比如神经过敏、执拗、推卸责任、爱告状等。

  (三)告状是竞争带来的负效应的表现之一

  随着个体心理的不断发育成熟, 幼儿也会逐渐产生竞争意识。在竞争的过程中,有的幼儿由于一味希望自己能胜过别的小朋友,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竞争带来的负效应。如:采取敌视的态度时时与同伴对抗,或想出一些弄虚作假的方法以求得竞争的胜利等,这些心理现象反映在幼儿身上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向老师告状。这时的幼儿往往不管谁对谁错,会随便找一个理由跑到老师面前告状。

  三、如何正确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一)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在其出生后第一年就开始出现,第二年得到迅速发展,两岁后.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的形式是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彼此提出请求,互相协商、讨论,共同发起一项活动或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但与同伴发生意见的分歧时,由于他们缺乏基本的社会经验和技能,不会很好地处理纠纷,解决矛盾,甚至矛盾激 化,于是告状频频发生。幼儿在游戏中的告状是他们在社会性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不可一概而论地把这种现象作为幼儿本身的错误加以否定,或任意地把它作为幼儿的“犯规” 行为加以贬斥.否则必然会带来一些负效应。而如果我们能够弄清幼儿告状的原因并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会有利于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二)告状行为也标志着幼儿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水平

  幼儿园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时有发生。在告状中我们会发现,总有一部分幼儿口舌不灵,语句不完整,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必须通过成人的猜测和再三追问才能断断续续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甚至还有的幼儿在幼儿园保持“沉默”,也就谈不上什么告状行为的发生与否了。相反,另一些幼儿在告状时却表现得口齿伶 俐,言辞有理。因此从幼儿的告状行为中我们可以窥视幼儿语言及思维的发展,以此作为了解幼儿并对其进行教育的一个契机。   言语对幼儿心理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简要地说这种影响就是通过形成和提高幼儿心理活动的概括性和有意性而实现的。所以在告状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所告事情的叙述,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得到了锻炼。平时,教师在解决幼儿的矛盾时,倾向于以相互友好、团结、谦让等要求进行 调解、说服与仲裁,而忽视了利用这一机会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 所以在对待幼儿告状的问题上有必要抓住时机 ,使幼儿语言和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妨让孩子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和自己的看法及解决问题的意见。

  四、教师对幼儿告状现象的应对策略

  教师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对幼儿发展的许多方面起着导向作用。在实践中,教师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幼儿告状对幼儿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一)对待幼儿告状的反应

  教师对告状的不同反应对幼儿的发展将产生相应不同的影响 。若教师对幼儿的告状报以询问的态度,并给予幼儿适宜的指导,有利于幼儿逐渐习得交往技能;若教师凭着主观臆想以消极态度制止了幼儿告状,未询问幼儿告状的原因,也未给幼儿的同伴交往以恰当引导,则不利于促进 幼儿社会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教师作为教育者应在帮助幼儿内化社会规范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二)针对不同告状原因的策略

  对于幼儿求助行为的告状,教师对幼儿发出的信息以建设性的语言给以积极回应,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支持,既给幼儿提示解决问题的途径,又激发同伴间的友好行为.在幼儿间营造和谐、帮助、接纳的氛围,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作用。

  对于幼儿展示行为的告状,教师对幼儿发出的信息以接纳的语言给予积极回应,给幼儿展示表现的机会,也让幼儿体会到教师的爱与关注,以满足幼儿自尊心的需要。新《纲要》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 自尊心和自信心。 ”

  对于幼儿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原因的告状,教师应以恰当的方式给予幼儿正确指导,使其学会如何去评价同伴,在幼儿间营造一种欢乐、和谐的氛围。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

  参考文献:

  【1】曾妮.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及其动机浅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10):36-39.

  【2】王春燕.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J].山东教育.2002(7、8):16-17.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王海辰.孩子喜欢告状怎么办[J].幼教博览.2005(9).

【试析幼儿园中幼儿告状现象】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试析幼儿园中幼儿告状现象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