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被教育工作者常常挂在嘴边。在幼儿园时期与小学时期的启蒙教育十分重要。想要孩子能够以一种平稳的方式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需要家长与学校共同配合着来完成。本文主要讲解如何在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的情况下使学生最完美的完成这一过渡期。
小学幼儿园过渡衔接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主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为主,不会教授给孩子识字、计算题等知识,以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但当孩子到了小学以后,随着需要掌握的知识不断增多。学生会产生一个不适应的阶段与过程。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过程的过渡。
一、幼儿园方面的准备工作
1.幼儿园是孩子受教育生涯的第一站,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启蒙教育的场所。孩子在幼儿园时期所接受的教育的好坏会对孩子以后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幼儿园方面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会让孩子感觉到温馨,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认为在幼儿园与在家里并没有什么区别。在孩子上幼儿园的这几年里,与孩子接触最多的并不是学生家长,而是幼儿园教师。处理好教师与孩子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2.做好与家长方面的沟通工作。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作为家长是没有时间亲眼目睹的。而同样的道理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如何作为教师也是看不到的。这就导致了双方在管理学生方面产生了一个盲区。如何“照亮”这个盲区就成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首先可以通过教师与家长双方面定期进行通话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第二种方式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登录班级群组来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
3.动手能力的培养。幼儿期是孩子最乐于接触新鲜事物也是对新鲜事物的模仿能力与领悟能力最强的一段时间。从动手能力方面锻炼孩子,动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不仅让幼儿获得表现自己的创造力的机会,还可以使他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足够的信心,养成他敢说敢干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这些幼儿今后的发展将有深远的影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需要提供各种结构材料,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结构材料供幼儿游戏,如硬纸板、卡纸剪出各种几何图形的小块块,让幼儿做拼图游戏。帮助幼儿从事手工制作,进行折纸、剪纸、穿珠子等手工制作,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满足好动的心理需要,实现他们的某些创造性设想,培养他的动手能力。
二、在幼儿园时期需要培养的技能及家长如何配合
幼儿升入大班后,我们将为他们入小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在进入小学后,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及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孩子一生之中的一个转折。
1.培养自我服务能力。学龄前儿童在进入小学以后,会感到与幼儿园的生活相比有着方方面面的不同。比如一个很明显的不同就是:在小学里,许多事情都要孩子自己照顾自己,如自己记作业,收拾书包等等。
2.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我们经常在班中举行看图书讲故事的活动,我鼓励孩子们带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书回园,利用餐前、餐后、离园前等空闲时间进行讲故事比赛,或者在班级内开展“大带小”活动,讲故事给同伴听。在游戏中,我还注意围绕幼儿语言发展目标引导幼儿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形式等,使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每天请几名幼儿做主持人,说一件有趣的事,由于事前有准备,大部分幼儿都能比较轻松地完成任务,逐渐对讲述产生兴趣,争先恐后当广播员,由于幼儿获得成功,他们渐渐变得勇敢、自信起来,为幼儿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引导幼儿如何社交。在入学前,家长要给孩子机会表达,帮助他组织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面临着新的伙伴群,要使孩子顺利过渡,处理好与新伙伴的关系很重要。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就要积极地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在幼儿阶段孩子的社会程度不高,他们在群体中习惯接受别人的帮助,而很少想到帮助别人,有了纠纷常常求助于老师,缺乏经验自行解决矛盾的能力。因此家长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比如让孩子主动与不认识的小朋友打招呼,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时能谦让,还可以教孩子一些解决纠纷的方法。
4.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园中,让老师感到头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和技能的孩子,而是那些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的孩子。在幼儿入学前阶段,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家园配合,对幼儿进行学习促进:
如何表达: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入学前,给孩子机会表达,帮助他组织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再进入小学后能更快的融入校园生活。
如何听: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这对于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教育是有一定的启发性,经常听听故事、广播等,能积累更多的内容,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
如何阅读: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无疑是增进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
如何思考:让孩子独立地思考,养成思索、探究的习惯,能让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方法。
三、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幼小衔接
想要让孩子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小学,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将小学中所存在的种种可以吸引孩子的事物渗透给他。带孩子去小学校让孩子观看小学的升旗仪式并参观教室,讲尽可能多的学校的事情,让孩子感觉到新奇与渴望。入学愿望强烈的儿童,入学后学习积极主动,表现较好。因此,家长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儿童入学愿望。如带儿童参观小学生上课,给他们讲少先队的故事,培养儿童对学校的热爱和对少先队的向往,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
四、结束语
做好幼小衔接的问题,不仅仅是暂时解决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过渡的问题,更能对孩子一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他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取得成就的自信。为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对于学生的一生起到的影响都是相当重大的。想要做好这两方面的衔接工作要靠幼儿园、学生、家长,这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李艳玲.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辽宁教育,2004,(11).
[2]胡瑶.幼小衔接需要家长配合[J].早期教育,2000,(9).
[3]李娟.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三方面对话三位一体[J].早期教育,2005,(9).
【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