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园是儿童迈出家庭后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它为儿童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早期教育是儿童康成长的基础条件,但是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愈演愈烈,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损害幼儿的康成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继续蔓延。本文主要对幼儿园小学化的表现、原因及危害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教育 小学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7-0087-02
一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与原因
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表现
第一,教学内容小学化。幼儿园将小学的算术、拼音、英语等课程下移至大班甚至中班,占用大量的时间教授孩子加减法、拼音书写、英语记诵等,轻视了幼儿基本的必需的游戏活动。有的幼儿园有固定的课程表,每天的课程安排就按照课程表进行,但是课程表中的算数、汉字、字母等内容把课表排得很满,幼儿的活动与游戏时间变得少之又少。
第二,教学形式小学化。幼儿园中主要采取教师讲,幼儿听的填鸭教学方式,这种行式枯燥乏味,使幼儿丧失探索的兴趣、创造的机会和学习的热情。上课时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着每个幼儿,不准随便说话,不准随便走动,一言一行都必须在教师的允许下进行,他们俨然变成了一个个“小机器人”,幼儿被限制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压抑幼儿的主动性,阻碍幼儿思维的发展。在幼儿园里,中班尤其是大班的教育中,以智育为主,置体育其后,以“教学”代替“保教”,以“知识的积累,行为的规矩”代替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
第三,家庭作业小学化。幼儿除了在幼儿园进行一天的学习外,回到家中,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留作业这种情况似乎要到了小学之后才会出现,然而现在幼儿园中早已司空见惯,幼儿的自由活动时间减少,学习压力变大。
第四,教学评价标准小学化。许多幼儿园和教师对幼儿的作业、制作、图画等评定等级,对幼儿的写字、算术作业打分,有的还进行期末考试,将成绩通知幼儿家长。这种“小学化”标准评价,严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
2.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成因
第一,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导致择校热。目前社会的择校热使许多幼儿园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知识教学中,不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许多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缺乏,条件较好的小学接收学生往往要进行严格的入学考试。家长为了使孩子进入这样的学校,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多教授幼儿基础知识,把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纳入幼儿园教学,以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入园考试;同时幼儿园也迎合家长的需要,把幼儿教育小学化作为常态化的教学,不遵循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许多幼儿园把小学的数学、语文教学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完全按照小学的教学要求进行幼儿教育,把幼儿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办园好坏的标准,以幼儿升学为基本的办园指标。
第二,家长不懂得幼儿发展规律。在现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为了能在社会有一席之地,就要让自己有更多的本领,就要比别人会的更多,家长为此便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特长,以增加孩子的社会竞争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尽可能地让孩子学习画画、算数、汉字、拼音、等知识,不顾孩子的兴趣,强制性地让孩子去学他们不喜欢的东西,结果使许多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影响了将来孩子的学习。
第三,幼儿园缺乏科学的办学理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众多的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多数民办幼儿园或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都是自负盈亏,因而他们并没有把培养幼儿全面发展与身心康作为幼儿园的办园宗旨,而是一切向钱看齐。为了多收钱、多赚钱,幼儿园便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开设过多的课程,完全不顾幼儿的年龄、认知与接受能力,强制性地灌输给幼儿很多内容,让每个幼儿拿出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要求,并以此作为幼儿园的教学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自己的吸引力与社会竞争力。
第四,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素质偏低。部分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幼教事业缺乏理性的思考,对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若明若暗,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传授给幼儿的知识是正确的,那就越多越好,完全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没有尊重幼儿的教育规律。殊不知,他们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但没有真正地帮助幼儿获得知识,反而阻碍了幼儿身心的正常发展。
二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脆弱,这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地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产生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给幼儿的身体康带来严重危害。
2.扼杀幼儿天性,损害幼儿心理康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他们的知识都是通过游戏而习得的,这个时期的幼儿身心发展不完善,身心极为脆弱,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做法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及生理发育特点,剥夺了幼儿进行游戏这个最基本的权利,违背幼儿的成长规律。
3.不利于幼儿全人格的形成
学前教育“小学化”,超越了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全的人格,严重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康。
4.对小学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第一,由于幼儿的学习压力大,所学的知识超过幼儿的认知水平与能力范围,使幼儿“知识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为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打下了不良基础。
第二,由于在幼儿园中,幼儿提前学习了部分小学课程,这时幼儿就会有一种骄傲的态度,觉得自己对这些都已经掌握了,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分散,家长不得陪读和陪着完成作业。
第三,由于部分幼儿园的教师缺乏专业知识,所传授的知识缺乏科学性,这种先入为主的早期教育会在幼儿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很难对其进行纠正。如:幼儿的英语发音不标准、拼音书写不规范、写字姿势不正确等,这些问题一旦形成,便很难纠正,为正常的小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三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应对措施
1.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
在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过程中,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通过事实让家长看到小学化教育对幼儿的负面影响。幼儿园要多关注每位家长的变化,避免出现幼儿园在努力克服小学化问题,而家长却在给幼儿进行加压,要做到家园一致,共同致力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2.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办园宗旨
不要一味地追求利益,也不要任何事情都向钱看。因为作为教育机构,不论是民办的还是公办的,都要以教书育人为根本,其他的事情都要建立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要做好这两方面的权衡,明白孰轻孰重。
3.加强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要让教师建立以下观念: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掌握初步接触社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幼儿的游戏是学习的主要途径,因此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寻找快乐、寻找知识,不是单纯地依靠老师传授而习得;知道幼儿在学前期具有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教师在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指导、协助地位,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4.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幼儿教育机构的指导、监督与管理力度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调整对幼儿园考核评价标准,对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进行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后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办园资格,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要经常对幼儿园进行教育教学指导,规范教学用书,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端正幼儿园的办园宗旨与办园思想,从根本上抓起,这样才能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5.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要割裂幼儿与小学教育的联系,关键是要让两种教育进行良好的衔接。幼儿园的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做好有效衔接,能使幼儿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促进幼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大班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格与入学仪式教育,但是,在事实过程中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与内容,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成果。
童年是人生无忧无虑的美好阶段,但是由于现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愈演愈烈,致使每个四五岁的孩子都背着沉重的书包,童年的快乐似乎离他们越来越远,为了能让每个幼儿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我们就要彻底根治小学化现象。只有这样,教育的肌体才会康,教育的根基才会牢固,祖国的未来发展才会有可持续性,同时也让孩子们更加幸福、快乐、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炎编著.幼儿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2]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4]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李锦雯〕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