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没有标准答案自己喜欢的日子就是最美的日子适合自己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
1.某孩子看见生病时要打针吃药,当她看到小树长虫时,就从地上捡起一根木棍给树打针。这说明幼儿思维的(经验性)。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3.表现出“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特征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
4.儿童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
5.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在幼儿期内,词汇量年年增加。5岁幼儿的词汇量应达到(2200-3000)。
6.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对象与活动上属于(注意分配)。
7.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往往雷同,这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8.壮壮为了童童手中的玩具而打他,壮壮的行为属于(工具性攻击)。
9.(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生物特征,既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架、形态、感官、神经系统地特征等。
10.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11.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指(个性倾向性)。
12.活动中,幼儿通过感知、操作、体验、交流来进行学习的方式体现了教学活动的(活动性原则)。
13.家庭优势包括(强烈的感染性、天然的连续性、鲜明的针对性)。
14.幼儿教师开展家长工作最简便,最及时的方法是(个别谈话)。
15.智力游戏与其他游戏不同.智力游戏要有一定的(适宜性)。
16.智力是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是(思维力)。
17.第一个专门对学前教育提出深刻认识并有系统论述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8.解释儿童因为经常观看电视上的暴力镜头,攻击性行为增加了的现象的是(替代强化)。
19.三岁以前幼儿的游戏以(感知运动游戏)为主。
20.布置自然区时,让幼儿讨论,老师按照幼儿讨论的结果布置,运用了环境创设的(幼儿参与性)原则。
21.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方法是(观察法)。
22.形式训练说的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23.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24.布鲁姆认为,(17岁)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
25.许多幼儿在医院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开始哭了。幼儿对白大褂医生的记忆类型属于(形象记忆与情绪记忆)。
26.先前学习向同一难度水平的后继学习发生的迁移是(横向迁移)。 ?也叫水平迁移
27.儿童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是幼儿注意的(分配)。
28.游戏的心理结构包括(认知和情感)两种成分。
29.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行动迟缓型)。
30.“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依从性的)。
31.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让孩子尽量说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这可以发展孩子的(发散思维)。
32.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销对他的批评。该老师的做法属于(负强化)。
33.发展适宜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
34.儿童对图画的观察逐渐概括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只能直接感知到各事物之间的外表的、空间位置的联系,不能看到其中的内部联系”这是认识(空间关系)阶段。
3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36.现代社会初期,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儿童身体、情绪、智能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37.提倡教育要适合孩子的“敏感期”的教育家是(蒙台梭利)。
38.陶行知批评20世纪初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幼儿教育机构存在(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三大弊病。
39.学前幼儿美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儿童(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40.从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41.洋洋听到歌曲《拔萝卜》时,高兴的说:老师教我们唱过。这种记忆现象是(再认)。
42.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发展适宜性原则)。
43.通过教师的表扬与鼓励而激发的学习动机为(外在)动机。
44.学了“角”的概念后,再学习“直角”“锐角”等概念,这属于(垂直迁移)。
45.“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是(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特点。
46.课程内容难度水平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说明课程内容的选择符合(发展适宜性原则)。
47.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价值的判断标准中,最基本的标准是(教育法律规范)。
48.第一个将巴浦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是(华生)。
49.“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
50.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作用是(准备环境、控制环境、调整环境)。
51.依法执教的主体是(教师)。
52.学校之间签订的协作合同,经过协商后修改某些法定义务或履行期限及条件等。这属于(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
53.教育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54.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55.对于出生三个月内的婴儿,应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色彩鲜明的小球)。
56.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是(游戏)。
57.(瑞吉欧教育体系)不是一种理论派别的附属物,而是开放的时代下广纳多种营养之后的一种创造的课程方案。
58.教师考核内容的是(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59.实施游戏化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游戏活动的(教育化)。
60.角色扮演法的第一阶段的因素是(情景迁移)。
61.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性为(名词)。
62.儿童在结构游戏中,由独自搭建发展为能与同伴联合搭建,主要反映了游戏中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水平。
63.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出现最早,变化最为缓慢的个性心理是(气质)。
64.与中小学相比,我国对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管理相对轻松,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自主性)。
65.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应该以(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为基础)。
66.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67.婴幼儿的情绪最初主要是由生理需求引起,渐渐的发展到交往的需求,这反映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社会化)特点。
68.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
69.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是(班杜拉)。
70.法律责任人人必须遵守,任何违法者不得逃避或拒不承担。这体现了(责任的国家强制性)。
71.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儿童的关系)。
72.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
73.一个小女孩听爸爸说这次出国回来要给她买电动火车,于是,她到幼儿园对小伙伴说“我爸爸从国外给我带回一个电动火车,可好玩了。”这是小孩(想象)的表现。
74.对幼儿的照料、教育就如同经线和纬线一样交叉在一起,这句话体现了(保教结合)。
75.完形——顿悟学习理论是由(苛勒)心理学家提出的。
7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77.活动区的活动多为(幼儿自选)的活动。
78.教案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它阐明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等。
79.孩子(6)个月左右开始出现“认生”。
80.开展艺术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而不能仅关注其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
81.在行为学习理论中(操作学习)认为人类学习是在做出某种行为后,受到环境或教育的某种强化而形成的。
82.《教师资格条例》属于(教育行政法规)。
83.(获得解答)是学习活动中内在学习动机。
84.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将(自我实现需要)判为人的最高心理需要。
85.(为游戏而游戏)是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儿童游戏与其他工具性行为(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行为)最显著的区别。
86.我国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战略)地位。
87.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学习是(有意义学习)。
88.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强调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
89.一般而言,学生通常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为四种,除了能力、努力、任务难度之外,还有一种是(运气)。
90.儿童开始有较稳定的态度、情感、兴趣等,个性初具雏形的时间是(5-6岁)。
91.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的学习是(机械学习)。
92.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并确保其不受教师、同学的歧视,体现了《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儿童最大利益的原则)。
93.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的经验的学习方法叫(发现学习)。
94.做“水下击靶”实验的心理学家是(贾德)。
95.4-5岁幼儿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96.幼儿在熟悉了“苹果”“香蕉”和“橘子”这类概念后,再学习“水果”这属于(上位学习)。
97.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中的导入策略主要有情境导入、游戏导入、情景导入,(问题)导入。
98.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保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则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这说明个体在学习中会遵循(效果律)。
99.探究式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的特点。
100.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